导语:在短视频赛道竞争火热的今天,科普类视频也算是一股清流,曾经作为小众垂直内容的它现在正逐渐走进更多用户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本篇文章拆解了“这不科学啊”这一科普账号的内容制作,一起来看看这个账号是怎么做的吧。

辣条的油滴纸上了,怎么办?

只见“这不科学啊”的视频主人公米吴先将84消毒液和洗洁精以1:3的比例混合,蘸取后涂在油污上,再进行一系列操作后,就将油污轻松去除了。

单条视频播放过亿,一个月涨粉近90万,科普号如何寓教于乐?

“这不科学啊”还在评论区贴心附上解释:84消毒液是碱性的,有利于促进油脂从纸纤维中溶解出来,此外84消毒液也能将油脂中的色素漂白,使纸张恢复成白色。

据“这不科学啊”账号负责人吴未介绍,这条视频在抖音有超7000万的播放量,全网总播放量过亿。在过去的3年中,“这不科学啊”分享了众多生活气息十足的科学小实验,包括判断鸡蛋放置时长的方法、洗掉衣服上墨水以及去掉黏在衣服上的口香糖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小妙招都有对应的科学原理,网友看完视频后不仅能学会技巧,还能学到一些知识。

刚刚过去的这个3月,“这不科学啊”全网涨粉约88万,其中抖音34万,快手29万,小红书近15万,视频号10万,目前全网粉丝量近2400万。

一、科研公司匹配科普号,近半数粉丝为“家长粉”

吴未介绍,2019年之前,公司主要以互联网开发和科教玩具销售为主。“(当时)团队其实没有会做抖音的人,我们也不会做短视频”,他说,“我们的同事都是程序员,剪辑都是后来学的,做得也比较粗糙,就觉得自己可以先玩一玩看,没寄予什么厚望。”

没想到,“这不科学啊”的视频一经发出,就吸引了极大的关注度。

在2019年创号初期他们就已经决定:账号的主要目标受众是6-15岁的青少年,做小学、初中知识范围的科学科普,初心是给更多的孩子带去科学启蒙,传递科学精神。

这样的设定吸引了一大批“家长粉”,新抖数据显示,该账号31-40岁的粉丝居多,占45.18%,其次是18岁以下(17.19%)和41-50岁(15.33%)的粉丝。吴未聊道,一两年前账号的男粉较多,现在数据的天平已经渐渐倾向女性了,究其原因,大概是宝妈之间相互推荐,引发了连锁反应。

“这不科学啊”的视频结构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会,还能复刻视频中的做法。拆解一下,就是“问题+解答过程+结果”,像是一道标准的数学题答题过程。出镜演员基本就是欧K(扮演提问者)和米吴(扮演问题解答者)。

在一条名为“薯片的小妙招”的视频中,欧K先后提问“有夹子吗?我的薯片没吃完”和“那已经受潮的薯片怎么办呢”,从而引出米吴的解决方法:只见米吴先是通过折叠的巧思让薯片在不用夹子的情况下也能密封,再在碗底垫上了一层纸,把薯片齐刷刷倒入碗里,微波炉开中低火烤3-5分钟,“叮”的一声,比之前更香更脆的薯片就做好了。

到现在,账号视频有了成熟的制作方式,参与人员也逐渐稳定:共6-8人服务于该账号,包括大学教授、短视频编导、视频制作人员和出镜演员等。公司也在少儿科学教育方向设立了大约40人的团队,视频中还会有一些其他部门的同事串场,例如几乎每期都会出现的“欧K”就是一名程序员。

他们会将视频分发到全网10个左右的平台,抖音、快手、视频号和小红书是主要阵地,且抖音账号视频的完播率能达到45%以上。

账号运营人员娜娜介绍,这四个平台的运营规则略有差异,抖音和快手注重完播率和互动率,小红书更重视封面和标题的露出,而由于视频号建立在微信的私域体系下,更看重视频的分享情况,所以在平台的算法逻辑下,分享率的权重较高。

二、实验难,耗时久,优先考虑普适性的科普号

虽然账号涉及的科学实验并不难,但吴未还是更青睐理工科背景的人才。比如“在有科学认知的情况下,再去转行做编导的人”。

他们会根据小学、初高中水平的科学实验和生活中人们常接触到的物品进行创作。往往先选定一个实验,团队再探讨实验的具体情况和优化方式。为了锁定目标受众,他们会在寒暑假、国庆假期期间提升更新频率,并加上“寒假充电计划”等话题标签。

不过,团队也会遇到一些瓶颈时刻,例如拍摄视频中最难的一步——实验。

吴未说:“我们毕竟是少儿科普,重点在于‘普’。实验的要求是‘可复制’或‘易模仿’,你不能经常做很炫酷,但别人没法模仿的东西。而且要保证所有的效果都是真实的,这其实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的,绝不能靠剪辑或PS达成效果。”

一条几十秒的短视频,他们至少要花4-5天才能完成。在一个名为“前方高能!-196℃的液氮遇到100℃的沸水,会发生什么?”的视频中,米吴一连做了3个实验,包括将香蕉放进液氮、将电子产品放入液氮和将开水倒入液氮,观察效果。

实验中,原本柔软的香蕉像是成了塑料玩具,变得又硬又脆,电子产品也因温度太低(注:液氮的沸点是零下196℃)而自动关机了。最后,米吴小心翼翼地把开水倒入液氮中,瞬间就炸出了茫茫白雾。

单条视频播放过亿,一个月涨粉近90万,科普号如何寓教于乐?

一连串的实验需要多次实验进行复现,联动不同的拍摄场地、道具进行拍摄,还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实验效果,一来一回,制作的时长就这么被拉长了。
吴未也和同事探讨过涨粉天花板的问题。

“有不少人觉得我们账号能做到1500万粉丝已经不容易了。像饮食账号起号其实挺快的,因为它真的是大众化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连接的东西,但是像我们这种定向的少儿科普,它(的受众)没有那么大的量。”

但账号粉丝量早已突破了1500万大关,如今的他比三年前更坚定些:“接下来打出去,应该能做到两三千万抖音粉丝的量。”

“这不科学啊”78%的视频都在30秒-60秒之间。吴未表示,他们并没有特意去控制时长,这个时长已足以清楚表达实验过程,且考虑到工作量的问题,团队产出的视频都落在了这一时长区间。

单条视频播放过亿,一个月涨粉近90万,科普号如何寓教于乐?

这一基于工作量的考量恰恰与短视频风潮相符,账号内容也收到了众多粉丝的喜爱。据介绍,截至目前,账号集均播放量超2000万,集均互动量将近50万次。

三、多种形式出圈,将科普做深做透

“这不科学啊”的广告价格在一条10万-30万之间,不过,团队并没有太主动地寻求广告机会,用吴未的话说,就是“像一个小岛”。有品牌方顺着商务的联系方式找来,他们也会进行多维度的筛选。

总体而言,账号合作的品牌均优先考虑品牌广告,追求品牌知名度大于带货量,例如曾与其合作的安踏、沃尔沃、飞利浦等。目前团队也已与中信出版社达成合作,共同制作一套科普漫画书籍,丛书一套6本,预计六七月份问世。同时,团队将会持续通过视频、动画、图书、音频、课程、玩具等多种形式,渗透到少儿科普领域。

单条视频播放过亿,一个月涨粉近90万,科普号如何寓教于乐?

将广告与实验结合的“这不科学啊”

他们欢迎同类型账号号主的沟通,也愿意邀请其他博主串场。随着账号的发展,吴未还在考虑孵化更多的少儿科普账号及角色,例如老师、虚拟人物,减少账号对单一出镜角色的依赖。“毕竟我们是做少儿科普,大人的形象和内容没有那么搭,所以我们会用谷歌的动作绑定技术做一个虚拟形象出来,可能过一两个月就会开始用。”

目前以“这不科学啊”主角米吴为原型的IP“科学少年米吴”正在孵化中,账号也亟待蝶变。

 

作者:DX

来源:新榜(ID:newrankcn)

本文由 @新榜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在某上市公司做运营,今年真的好难,据说以后会更难。只能多学习沉淀提升内功了,太焦虑了。

  2. 献上津津的膝盖,日常膜拜大神 :???:

  3.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4. 作者其实可以写的更细致一些,这样落地性会更强,对读者帮助会更大。

  5. 看运营派评论区就像回家一样

    里面个个都是人才

    说话又好听

    超喜欢看评论

  6. 也没什么,怎么就被感动了呢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0日 更多
雅安地震纪念日
联合国中文日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