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微信封杀诱导分享后,运营的裂变之道开始寻求新出路,而私域流量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提到私域流量的人很多,分析如何做私域流量的人却很少。笔者就为我们分析了几个方法。

一、私域流量适不适合你?

是不是所有公司都要做私域流量?——当然不是。

私域流量的流行,并不在于私域流量比公域流量优质,而在于现在买流量的成本太高了,转化率算下来不如自己搭建私域流量划算。因为尽管私域流量的搭建成本会高,但复用成本非常低。

不过,私域流量的劣势在于它需要精细化运营,而且投入的人力成本会相对较高,相对于直接买流量做投放来说,短时间内不一定会有非常显著的转化效果。

所以在我们看来,如果你所在的领域,买流量的成本低过私域流量的运营成本,那其实就不用做私域流量。当然你也可以在流量涨价前提前搭建私域流量,做到未雨绸缪,具体就看你对流量涨价速度的判断了。

处于红利期的产品/品牌,获客成本通常是比较低的,这时私域流量的打法未必适用;而成熟领域的产品/品牌,获客成本通常较高,私域流量会更加合适。

我们相信流量成本也是有周期波动的,就像以前线上与线下获客成本发生过好几次反转一样,如果未来线上买流量的成本又快速降下来了(当然目前来看这种概率很小),做私域流量并不划算。

因此,私域流量虽然火,但不一定适合你,具体要看你所处行业的获客成本,和你对未来获客成本变化的判断。

另外,根据我们的主观观察,我们认为现在不少公众号的广告业务正在萎缩,公众号的报价未来可能也会逐渐走低,买公众号流量的成本未必会一直涨。还有,2B的产品做私域流量,我们一直持保留和怀疑的态度。

二、私域流量的重点在哪?

如果简单粗暴点来说的话,私域流量其实就是微信号、社群、公众号;当然还有些其他平台的东西,但其他平台的流量主动权大多掌握在平台方手中,粉丝量大不一定曝光就大,我们主要就说微信。

2019年微信的商业化加速了,一方面全量开放了朋友圈第三条广告,另一方面微信加大打击分销裂变等朋友圈营销行为。很明显,微信是希望把营销主动权逐渐收回,再加上好物圈、公众号流量主门槛下降等动作,微信或许“不再克制”。

微信的变化,会导致两个营销上的变化:

1. 朋友圈的营销价值缩水

以前微商式的朋友圈已经非常容易被自动屏蔽,也就是仅自己可见;裂变海报想要刷屏不被封已经几乎不可能,甚至听说微信还能够识别海报图片上的文字内容进行封禁;直接复制粘贴的文字发朋友圈时会自动折叠;链接传播量超过阈值会被屏蔽……这一系列的官方限制,让微信朋友圈的营销价值缩水,一夜刷屏朋友圈的盛况,恐怕再也不会出现。

尽管现在朋友圈好友阅读、打开的效果依旧不错,但朋友圈未来更多应该是承载打造人设的功能,而不是过多发布营销信息直接转化。

2. 社群成最重要的传播渠道

除了朋友圈之外,微信生态中最能够承接营销价值的形态就是社群,社群的半开放性相对于点对点的沟通触达而言,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拥有更多其他优势:

1)社群能够减轻社交压力

点对点的沟通容易产生社交压力,从而导致“尬聊”,而在社群中,这种社交压力会减轻不少,这样就能够通过更软更隐性的方式输出品牌价值,最终实现转化。

2)社群能够增加用户互动量

社群的存在能够促进用户与运营者之间的互动量,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就算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朋友沟通,我们也习惯在群里互相喊话。这种半开放式的对话能够让其他成员自由参与,触发更多话题的出现,增强用户与品牌的互动量。

3)社群能制造转化压力

社群能制造一定的群体压力,从而促进用户转化,这里说的群体压力其实主要是指用户的跟风购买行为,也就是从众心理。事实上,如果技巧到位,社群的产品转化率相当之高。

当然社群还有其他许多优势,但总而言之,私域流量的突破口,大概率会在社群的运营上。我们预计在今年,可能会出现一些社群的新玩法、新营销方法论。

三、社群要怎么运营?

社群的运营方法论在网上能找到太多,我们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的点,但如前文所言,我们相信社群玩法在今年会有重大迭代。

关于优质社群的养成,做好群定位、设立门槛、做好群规这些基础操作就不说了,可以直接参考网络上的一些相关资料,我们简单说一下优秀社群运营者的两点“共性”:

1. 运营者要深度介入互动

靠社群数量来推进用户转化的做法很可能无法继续复用,况且在以往做法中,社群数量往往是靠群裂变的方法实现,而现在裂变难度大了不少。

我们认为“小而美”会是未来运营(不仅仅只是社群运营)的基本方向,“小”并不代表用户数量上的“少”,而在于深度与垂直。在社群运营中也意味着,社群数量无需太多,但互动一定要充分,运营者需要深度地介入到日常社群沟通中,这是个精细活。

通常来说,社群互动量低等诸多问题,大多都来源于运营者没有深入介入用户互动,导致社群逐渐失活。

2. 运营者要找准自身角色

社群目的不同运营者在社群中的角色也不一样,但在多数情况下,运营者既要成为某领域的话题专家,又要“接地气”、与社群成员成为朋友,这其中的尺度并不是特别好拿捏,某种程度上也在考验运营者的人格魅力。

我们认为以纯粹的流量思维、数据思维去运营社群是很难有效的,因为社群成员并不是流量、也不是数据表现,背后都是真实的用户,而运营者在面对真实用户时,换位思考就非常有必要,这也是社群运营/用户运营最大的独特之处。

当然,社群在实操方面会有许多具体执行上的方法论,上面的两点思路其实也并不新鲜。但总而言之,在私域流量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社群正在发光。

 

作者:郑卓然,公众号: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广告营销、新媒体运营领域老司机,专注分享营销、运营、商业的干货文章及独特见解。

本文由@郑卓然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3月19日 更多
1966年《音乐之声》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199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
公众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
APP网站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