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卡点是怎么一回事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事情是这样。

前几天,遇到一位大厂工作7年的朋友,P8级别技术管理者。很多人认为,技术干到头,要么自主研发产品,要么,走知识付费。

离职后,他与身边多位朋友沟通后认为,近两年市场状况并不理想,加上没什么背景,所以,最终决定尝试知识付费。

这没什么问题。

不过,他在多平台上开直播、录制教学视频,开设专题课程,做公众号,经过半个月努力,没有赚到任何收入。

此类情况并不罕见。

很多人在大公司、大平台表现出色,甚至做到总监、副总裁的高级职位。当决定独立出来单干,想依靠技能、经验创造价值时,却意外发现,要么,赚不到钱,要么,专业技能并不容易变现。这是为什么?我认为,问题出在“金钱卡点”上。

一、卡点,在工作中经常听到

类似于,不论你如何努力,某个项目、任务就推不下去。同样,金钱卡点便是尝试做能力变现时,做很多有价值的事,难以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

仿佛,你的商业交易模型、方法被某个难题牢牢束缚。

这点,我深有体会。

我和另一个好朋友,在公众号行业摸爬滚打已经好几年。早期,盈利模式几乎相同,依赖品牌公关广告费,为公众号带来收入。

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内容市场逐渐成熟,仅靠广告支撑的模式,不再长久可靠。

于是,我开始以个人IP内容为核心,做许多延伸性尝试。

我的朋友一直在深耕”行业、品牌洞察“没有转变,这两年广告投入大幅度减少,尽管他产出众多行业、品牌洞察高质量内容,却依然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那套稳定盈利模式,似乎被日益成熟市场环境所卡住;实际上,不管大企业、小公司都会遇到各种卡点挑战。

然而,在如今个体技能、副业逐渐成为生存必备的主流背景下,我更希望探讨,普通人初尝技能赚钱、或首次踏入创业领域时,所碰到的那些金钱卡点。

思考一下,为什么许多人对赚钱这事儿特别敏感呢?

首先,来说说传统金钱观。

社会进步得益于经济发展,但这个进程并不非一帆风顺,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回想过去,很多人都曾经体验过物质匮乏的日子,所以,对金钱有特殊的情感。在这种背景下,钱不仅是满足日常生活的工具,它还象征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生活质量。

小时候,我在爷爷家,经常听到大人们聊天说“挣钱不容易、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金钱观念,就像刻在骨子里的模式,逐渐演变成大家所说的“金钱心结”。

就像一台电脑,如果中了病毒,运行会受到干扰。同样,当我们的思维被过时观念、过去经验所束缚,做决策和采取行动都会变得困难。

其次,再来看潜意识影响。

从消费角度说,这种“心结”可能让人在购物时总是过于警惕,怕别人试图骗自己;而从个人角度,它会让人对金钱特别敏感,影响眼界发展。

比如:

如果你在讲究节俭的家庭长大,家里人总强调“挣钱不容易,要精打细算”。那么,长大后,你在购物时会特别犹豫,对于一件很喜欢的东西,也会三思而后行。

这种节俭观念,虽然可以帮你省下一些钱,但也会让你失去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某一天,当朋友们说,年轻人应该多尝试、多体验,你大脑首先想到的也许是费用。

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过去的经验,就像电脑里的恶意软件,让“生活操作系统”运行得不够流畅。因此,哪怕学会各种赚钱方法,如果不去重新审视和修正这些潜意识,财务状况也很难真正得到改善。

二、什么是金钱卡点?

第一步是天生金钱观,以及潜意识;第二步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于金钱意义的个人解读。

为什么?我来帮你回忆下:

以前,老一辈对金钱认识非常基础,只觉得,它是生活的终极目标。他们坚信,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没什么问题对不对?

可是,对于金钱其他方面作用,如流通、投资、做生意却比较欠缺,这导致,金钱意义认知模糊,直接形成两种主导性金钱观。

首先“勤劳致富”。信奉只要努力工作,财富就会随之而来;其次“命中注定”。相信财富多寡是命中注定的,无需太过追求。

这两种观念是父母、家庭的传统观念。

当追求“勤劳致富”得不到应有回报,“命中注定”就成为安慰的借口;到了我们这一辈,你也会把自己困在这两种观念中。

不断努力工作,期待努力能够换来丰厚的回报,认为人生价值体现在,不懈的追求与努力中。

尽管努力能够带来一定收入,时间久了,你也发现,两者不成正比,看到别人似乎更轻松地获得财富,你的内心的压力和羡慕也随之增长。

怎么办?

许多人会选择提高财商、学习财富相关的课程。学完后认知提升,觉得赚钱秘诀不仅在于勤奋,还要有策略和智慧;不过,你会忽略一个背景因素,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每一个人。

比如:

短视频平台教你打造IP、卖课的一大堆,宣称只要按照方法,很快能吸引大量粉丝,实现高额收益。

你充满期待地尝试其中的策略,投入大量精力,甚至还购买了一些所谓的“核心课程”或“秘密武器”。

初期,觉得正在走上成功道路,每天努力地创作内容,发到平台,结果几天过去了,你发现除了平台给的几毛钱收益,没有任何高收益。

你开始感到沮丧、失望,最终没赚到钱,放弃了。

这时,命中注定出现,它像一颗糖衣,为你提供一时心理安慰,然后你会意识到,赚钱好难,也许并适合这条路。

这种思维模式下,开始为失败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认为自己和成功者之间存在某种天生的差异,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那样的成功。

古希腊古老哲学中,把此类思维称作宿命论(Fatalism)。

本意思想是,所有事件(包括人的行为)都是由命运或某种超自然力量预先决定的,个体无法通过自己的选择或努力来改变。

恰巧,勤劳致富与命中注定形成的一套自洽,为失败提供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你会觉得合情合理,并非自身问题。

如此一来,这种循环让你面对金钱卡点问题时,会不自觉的找到借口,即便反思,也很难逃离传统「对于金钱意义的理解」中。因此,它不是调整心态的问题,是要建立一套新的商业思维。

三、什么是商业思维(Business Mindset)?

一种将盈利、价值创造作为核心目标的思考方式,涉及涉及产品策划、问题解决,人群推广。更深入一点,还会告诉你著名的4P理论。

这些你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为什么知道还做不好呢?原因是,这些模型虽然经典而基础,在创业初期、或某些特定情境中,它们不一定完全适合副业创业、技能赚钱。

所以,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是实现成功的关键,那么,打开金钱卡点的起点,是什么呢?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即:让对方获益。

我要,怎么让对方获益呢?

真正的商业思维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了解需求和痛点。要实现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确实很难。因为人们常常容易陷入自己的认知中,误以为那是市场真实需求。

拿我来说:

出第一本书之前,写过很多文章,满怀期待内容能给我带来更多其他层面的合作,现实比较冷酷,并没有收到预期回应。

于是,我开始寻求外界意见,问别人想要看到关于什么的内容;当根据建议调整创作方向后,写了大量方法论的文章,不仅受到更多的关注,也带来不少实质性客户。

这个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开始,真正商业价值,并不是自己认为对方需要什么,而是从对方的视角去考虑,为他们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或服务。

可是,如何知道对方画像?

一开始,最有效方法,从身边人群中寻找。比如,你从事技术行业多年,社交圈必然聚集不少技术领域的朋友。

同理,如果你是营销人,联系人中,很可能包括许多从事营销、品牌、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这些都将成为你的目标群体。

身边人说,我不找身边的人,从公域开始不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过,从公域开始找合作伙伴,你需要迈过三个鸿沟:

第一步:准备他们想要的内容

以技术个体创业者来说,你要投入时间,深入挖掘潜在用户的问题和需求。这意味着你需要分享技术方面的知识、开发经验。

但是,当前短视频和图文平台竞争异常激烈。作为新入场的玩家,你发布的内容,不一定受到平台的推荐。

第二步:赢得用户的信任

仅仅拥有优质内容还不足够。你还要提供与你建立联系的渠道,并确保用户看待你时,视你为该领域的专家、和可靠的知识来源。

这需要你持续地分享、与用户互动,甚至参加相关的活动来增强品牌曝光。

我认为挺有挑战性的,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只想占小便宜,主打一个情感陪伴,有时,即便与用户建立了联系,他们也很少与你沟通。

第三步:找到需求并给出帮助

一旦他们开始信任你,你才能进一步深入沟通,了解对方的问题,并提供合作、或解决方案;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耐心,毕竟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

所以你看,从公域开始整个过程比较漫长,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从朋友圈的人脉开始。

不过,不管你从私域、还是公域开始,核心都要站在对方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内容。想要建立新个体商业思维,让对方获益,这是第三步,第四步,要考虑对等的交易关系。

四、什么是对等?

双方在地位、技能上处于悬殊不大,或者说,各自提供的价值匹配。不过,与他人进行交易过程中,大部分人会遇到这三种问题:

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定价。有些人在公司积累多年经验,觉得知识非常宝贵,定了个高价,但交付时却碰到了很多麻烦。

还有一些人,有技能、经验,但却没有将其产品化,无法为客户提供明确的价值。

举个例子:

我身边有位长期在B2B行业,担任市场leader的朋友。

离职后,利用个人经验为其他公司提供市场咨询,一开始走访很多公司进行交谈,但没有任何一家愿意支付他的咨询费。

市场的东西,各环节都错综复杂,链路十分长,没办法很精准,这直接导致,客户并不清楚能为公司解决什么问题,带来怎样市场变化。

另外,对个人来说,与大公司业务作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即使达成合作,公司结算周期往往很长。

这意味着,你需要长时间等待款项到账,这对于个体做副业,就是不对等关系。

还有一个朋友:

他在公司上班时,业务能力很强。当他决定进入知识付费领域,给企业做培训时,就遇到了挑战。

尽管他的实际能力很强,但之前他很少参与过内容创作或把知识产品化。这导致他制作出来的知识产品与他真实的能力存在差距。

换句话说,他的内容展示,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出真实的专业水准。所以,当客户接触到的只是他的知识产品,他们很难感受到他真正的实际能力。

也因此,在交付环节遭遇挑战,进而影响了赚钱效率。在我看来,这三种情况都可以总结成两种类型:

一是不会卖,二是卖的很大

确切的说,不会卖,代表由于没有明确个人产品的市场定位,导致选错目标客户,从而使产品、或服务难以触达有需要的人群。

你做技术类知识付费,却坚持在短视频平台推广,那么,很可能会因为平台用户群体、内容特点不匹配,导致难以找到精准用户。

““卖得很大”,代表你给自己的产品、服务标了个高价。虽然看起来能赚不少,但客户给钱多,期待也就高了。

为了满足他们,你得花大量的时间和劲头去做事,有时候做下来,发现付出远多于赚到的,根本不值。

你承包某公司200人的线下沙龙,调动身边所有人脉,拼凑资源完成了任务,但由于涉及到的细节、执行难度都非常大,最终,投入产出比不均衡。

知识功底不行,出去就想服务公司的人,也是此类情况。

所以,大家在金钱卡点困惑上,大同小异,都是不对等关系造成的。那么,如何一一破解这些问题呢?有一个我用过的三步走策略:先解决小问题,再把解决方案储备,再试试大问题

小问题,指那些能够迅速解决,且成果明确可见的问题。

比如:如果你是技术领域专家,没必要承诺去独立开发一个小程序。相反,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专业优势,将能力模块化。

例如:我可以帮你搭个技术框架,帮你写那个难缠的代码。”这样,不仅能迅速显示出技能,还不会陷入长期、复杂的项目里。

最棒的是,这种“拆分”服务方式,让客户更容易懂你提供的是啥,也更愿意付钱买。

我之前做市场总监,出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别人写稿子。你可能会想“为啥不直接用经验去教课?

市场上真正需要的,和个人会的,两者之间有点距离。个人做商业交易,必须快交付,想象一下,做一套课程是不是很久,而且也不一定有人买单?

解决方案储备什么意思呢?简单讲,你得存档习惯。

比如:

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拍摄的视频、撰写的文章,都应当考虑如何转化为案例,进而分享到社交媒体,或者付费阅读都可以。

因为这些内容,随着时间积累,会逐渐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库,发展为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有个朋友,总研究品牌公关的课题、哪家有舆情了,哪个话题又爆了,分别怎么处理的,应急方案是什么,都会记录下来。

前段时间,他整理了一下,给一个公司品牌部看,那边的人说:哇,你这个系统性很强啊,能不能用这些资料给我们内容做个培训。

你看,当你能够解决小问题,把小问题方案化时,就能解决更大的问题。金钱卡点也一样,对于个体来说,不要一上来想着先收个几万,你先试试几十块、几百钱、几千块怎么赚的,刻意练习下交易的过程,不断找到手感,才能摆脱原生金钱观的依赖。

五、总结

摆脱金钱卡点,从学习交易开始。

发现天生金钱观、挖掘潜意识、重构对金钱意义的理解、让对方获益、考虑对等交易关系、解决小问题,找到钱的感觉。这几步分享与你,去试试看;祝你能解决更贵的问题。

 

作者:王智远同学 微信公众号:王智远

本文由 @王智远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

  2.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

  3. :???: :???: :???: 拜读了

  4.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x

  5. 整理得还挺全,解读得也很透彻,值得一读。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5月03日 更多
微商节
世界新闻自由日
1616年英国诗人莎士比亚逝世
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第一位女首相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