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低价”标签被平台集体摘下,双11不再是比谁更便宜,而是比谁更懂“人群分层”。品牌发现:砸钱冲头部主播等于给平台打工,埋投流ROI跑不过“小红书+店播”组合;有人用30条素人笔记带爆细分单品,有人靠会员预售把复购率拉高到60%。今年双11的增长逻辑只剩一句话——找到“小而肥”的客群,用内容反复养,用产品精准割。

每年双11 临近,总有品牌来找我聊策略。这两年大家的感受很一致:消费者新鲜感降了,玩法也没什么真正的突破,总觉得差点意思。

直到今年,即时零售成了新变量。不少品牌问我:这机会该怎么抓?策略要不要调?

我之前在视频和文章里就说过,虽然眼下大家都在用补贴拉动单量,但即时零售的本质从来不是价格战,而是即时需求衍生出来的新履约场景和新人群,这才是新增量的来源。

但这只是第一层。如果只盯着短期销量,你就低估了它的价值。我们要用全域经营的眼光去看:即时零售最大的价值,不是单点的增长,而是它能被纳入全域经营,服务于品牌的长期沉淀。

资本市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信号。上个月底外卖大战三家的季度财报一出,股价明显上涨的只有阿里。

为什么?因为对于阿里来说,它的闪购业务不是一门孤立的生意,而是能把近场和远场、高频和低频、线上和线下都串联起来。资本市场买单的,就是淘宝闪购火热背后这种“全域协同”的想象力。

对于品牌,这个想象力同样成立。即时零售的出现,相当于给品牌新增加了一个场景,一个新的竞争维度。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渠道,而是一块新的拼图。真正要用好它,需要把即时零售和原本的全域生意拼成一盘棋,才能把短期价值转化为长期价值。

我把它带来的新机会,总结成点、线、面三层,层层递进来看:

点,即时触达,提升成交效率;

线,用户行为沉淀,带来更深的洞察;

面,长期心智建设,形成品牌竞争力。

最终,只有落到全域经营的土壤,点、线、面才能真正跑通。

前段时间和阿里妈妈团队交流,我发现他们的思路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针对点、线、面,他们已经配好了完整的工具链路,帮助品牌把这个新增量用起来。

这篇文章,我就来讲一讲,在点、线、面三个层次,品牌该怎么在这次双 11 抓住新机会。

01点:成交的瞬间,能不能立刻把握?

我们先从“点”说起。

我一直在说,现在消费者的心智,已经被切成了无数个小碎片。大家都在抢注意力,从二维屏幕抢到三维空间,连哈啰单车都成了广告位。

但是,被看到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是在用户被触动的瞬间,能不能立刻成交。从心动到行动,间隔越短,成交概率就越高——犹豫一秒都是损失。

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用户为你心动的瞬间,就能用他想要的方式立刻满足。

这对品牌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从“看到”到“下单”的链路必须尽可能短;二是履约方式要能接住所有需求。

阿里妈妈把淘外种草、淘内成交、近远场履约串成了无缝链路,正好解决这两个问题。

前端种草上,淘外能用阿里妈妈 Uni Desk (全媒体外投)打通淘宝和其他平台,淘宝站内能用组合开屏、特秀这些资源位,加深种草心智,把心动到转化的链路缩到最短。

比如,今年 618,雅诗兰黛就通过“红猫计划”,在小红书评论区直接挂链,即种即收,活动期内 7 月全店 ROI 破 15,单品投放 ROI 涨了 60% 以上。链路一旦缩短,效率就会成倍提升。

履约同样关键。阿里妈妈打通了品牌旗舰店和闪购门店,远场下单,近场履约,线上线下流量都被盘活。迪卡侬今年 618 就是这样操作的,让线上订单可以门店就近配送,最快1小时到手,结果整体日均订单环比翻倍,其中 70% 来自即时配送。

之前每年双11 都会有品牌出现配送不及时掉单的问题,这样打通之后,不仅能让用户的配送选择更多,也分散了品牌的备货、发货压力,带动了门店的业绩,是一举多得。

所以说,在“点”这个层面,即时零售的价值就是:让每一个点都成交得更快、更高效。但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单点,它依然只是短期动作。更深一层的价值,要看能不能把这些点串成“线”。

02线:数据能不能串起来,更懂人?

在碎片化时代,谁能抓到更细、更准的场景,谁就能更准地找到用户,打中用户。那这个洞察从哪里来?从用户每一次行为来。

每个交易环节都是一个点,它是用户触达、交易的瞬间。

我们如果把他们分割来看,那他们的价值就止步于单次交易;只有把它们串起来,把点连成线,我们才能把消费者的零散行为拼成完整的“人”。

即时零售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让我们看到用户更细的生活颗粒度。

传统电商数据顶多能告诉你:这个人常买什么、收货地址在哪。但闪购不同,它能捕捉到用户在酒店下过单、在朋友家点过零食,甚至半夜在公司加过班。这些分散的点一旦和电商交易数据叠加,就能拼出更立体的用户画像。

阿里妈妈的能力就在于这里。它能靠 AI 把全域数据整合起来,自动帮你识别人、匹配需求。具体来说,就是三件事:

第一,帮你把 “碎片数据” 拼成 “完整的人”。

以前你看用户,可能只知道 “他买过家电”;但 AI 会把闪购数据和电商数据叠在一起。打个比方,他在闪购买过 0 糖奶茶,还买过轻食、瑜伽服,那他就是 “健康生活人群”,不是单纯的 “家电消费者”。

第二,帮你把人群分成 “三类核心目标”。

不用你瞎猜 “该投谁”,AI 会自动给你分好。要破圈拉新的,是没买过你,但常逛闪购的高频用户;可以争取的,是总买竞品,还有即时需求的用户;要召回、强化粘性的,是买过你,有复购潜力的用户。

第三,帮你 “对的人用对的方式”。

阿里妈妈AI能力全面升级后,连投放策略都不用你自己定,全域拉新就用  Uni Desk (全媒体外投) 打声量,抢竞品就用 Topshow (手淘开屏)做互动,留老客就用品专(超级品牌专区)做搜索拦截。它不仅能搞定从趋势挖掘到创意生成的全流程,策划还能实时调整,要是发现某类人群点击率低,立刻换素材、调价。

这样的数据串线能力,就能让品牌找人从 “广撒网” 变成 “精准锁定”。

举个例子。美的要推广“省电智控空调”,阿里妈妈就帮它把 “智能”、“省电”、“防直吹” 三个卖点,匹配到了三类场景人群:养宠家庭(需要远程控制)、买过洗碗机的智能家居先锋(偏好科技功能)、买过母婴用品的育儿家庭(关注防直吹);然后针对每一类人群单独定制专属素材,最终实现投放转化率提升 80%,ROI 提升 32%,而且 60% 是品牌新客户。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是黄金。想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价值,就要把这些数据连点成线。这就是阿里妈妈AI能力的价值,即时零售的碎片场景沉淀成系统化洞察,帮你 “看懂人”。

但看懂之后,我们还要想:怎么把短期触达,变成长期的心智积累?这就要说到 “面” 了。

03面:能不能留下长期心智?

如果说“点”解决的是即时成交,“线”解决的是数据洞察,那么“面”就是更关键的一层:长期心智的构建。

这里我要重点讲。因为在点、线、面三层里,面其实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品牌是只在现在卖得好,还是能在未来几年里,依然被用户想起。

我见过太多品牌,促销期爆单,活动一停就回到原形。真正撑得住的品牌,不是因为价格打得更狠,而是因为在用户心里种下了一个长期心智。

问题是,心智怎么量化?怎么真正落地?

阿里妈妈最近发布的品牌新力 WIN3.0 就是把这件事从“玄学”变成了可以衡量的“科学”。它用一个核心指标,结合四步路径,帮助品牌把短期动作转化为长期心智沉淀。

一个指标:品牌搜索竞争力

品牌新力 3.0 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提高“品牌搜索竞争力”,WIN 指标包含全域触达 Widespread、互动加深 Interaction、品牌搜索竞争力 Navigate三个维度。

为什么最核心的是搜索?因为搜索是最直接的心智投票。一个用户会主动在淘宝里敲下你的名字,而不是随便搜一个泛类词,这说明在他心里,你已经成为“首选”。而当越来越多用户这样做时,你的生意就不再完全依赖流量,而是由心智驱动增长。

具体来说,这个双11,WIN 会帮品牌把机会摊开来看:

全貌:免付费的搜索召回,就像一面镜子,能让你看清品牌整体的曝光度;

赛道:能让你钻到大类目里的细分赛道,看清增长点和竞争格局;

匹配:帮你把关键词、卖点、创意场景高效对齐,提升每一次触达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WIN 把品牌搜索竞争力(N 指标)做成了 全链路可运营。它不是事后看一个结果,而是把每一次触达都对齐到 N 指标的提升。这样一来,你每一块钱的投入,都能看见它是如何推动长期 ROI 和长期 GMV 增长的。

四步路径:从诊断到增长

1. 看自己:先照镜子,用 WIN 指数诊断自己在行业的赛道机会点,去看和竞品相比,全域触达 Widespread、互动加深 Interaction、品牌搜索竞争力 Navigate这三项是哪里强,哪里弱,从而找到增长机会的切入口。

2.找机会:对症下药,调整创意卖点。借助 AI 和大数据,找到行业细分赛道里增长速度快的趋势关键词,把商品卖点和关键词高度匹配,让有限的投放点位产生更高效回报。

3.抓机会:锁定机会人群,精准进攻。不是乱撒广告,而是对号入座:对新人群,用大曝光拉他们进来;对竞品人群,用有针对性的广告把他们拦住;对老客人群,用复购权益和内容,把关系维系住。

4.稳增长:最后,还要检查策略有没有效果。通过搜索词和用户行为追踪,把短期流量沉淀成长期心智。比如让老客持续复购,把竞品人群慢慢转化过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曲线。

说到底,WIN 的出现补足了电商长期生意里最缺的一块:长期可衡量指标。数据也验证,WIN 和品牌 90 天长周期 ROI 是呈现正向关系的,是能有效衡量品牌稳定经营力的。

这套打法不是空谈,已经有品牌用实际数据验证了效果。

比如,医疗器械品牌鱼跃在 618 期间要重点发力新品 CGM 动态血糖仪的品类心智建设。通过 WIN 数据诊断,鱼跃在 I (互动)和 N(搜索)上有基础,但 W(全域触达) 偏弱,这表明它在品牌粘性上有基础,但曝光不足、心智未能真正破圈。

于是,它就在触达下重功夫。在站外用 Uni Desk 做全域投放,扩大新品曝光;在站内用 Topshow、品牌特秀、Showmax 加深互动,并且叠加价格机制加快转化,争夺竞品人群;同时针对已有心智的用户,做多次触达,强化认知。

最后,在 618 期间,鱼跃在 CGM 类目的 WIN 指标同比增长 215%,WIN 数智人群的 ROI 比均值高 50-118%。

再比如,Ubras 在内衣大类里品牌心智很强,但仍旧存在增长空间。通过下钻到文胸的搜索子类目,ubras 发现“法式蕾丝”赛道在快速上升,同时 125 元以上的价位带增速明显,既有趋势也有空间。

找到机会的 Ubras 集中押注,配合明星和场景化,打出“明星同款”、“柔软中的力量”,一边拉新,一边建立记忆点,持续深耕这个细分心智,不断投“法式蕾丝”的关键词和素材,结果在今年 618 期间, ubras在法式蕾丝赛道的 WIN 指标提升 100%,直接带动618首波成交(5.13-5.26)GMV同比增长30%。

我总说,品牌要做细,那品牌新力 3.0 就是用数据帮品牌把做细这件事落地。

说到底,“点” 解决的是 “当下能不能卖” 的效率,“线” 解决的是 “能不能懂客户” 的洞察, “面” 才是在回答 “能不能让客户一直找你” 的长期命题,把短期的流量转化,沉淀为品牌的核心资产。

04结语

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的时代,总有品牌问我:现在还值得做长期主义吗?

我的答案从来没变过。当然要,但是长期主义不是死扛,而是要“智取”。

现在的变化太快了:内容电商重构了“种草 – 转化”的营销路径,AI 不仅重置了岗位分工,更加速了全链路效率迭代,而即时零售的兴起,更是直接对 “人、货、场” 的匹配提出了新要求。

但这些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机会和挑战并存,关键是能不能拆开看、用到位,找到它们和自己业务的勾连,把这些新东西变成自己的武器。

我一直在强调的人群战略,是“道”,是品牌长期经营的战略;而 AI、即时零售这些,都是帮我们落地的“术”——AI 提效率,即时零售拓场景,用对这些工具,再找准细分赛道,才能用最高效率拿到短期结果,同时为长期积累铺路。

阿里妈妈把 “术” 和 “道” 拧在一起。它不会让即时零售变成孤立的渠道,也不会让 AI 变成空转的工具,而是把这些新能力融入全域链路,帮品牌把 “点、线、面” 串起来,让即时零售的流量能沉淀,让 AI 的效率能转化,最终落到用户心智上。

对商家来说,双11 就是把这套逻辑落地的最好时机。

以前不少人把双11 当成一锤子买卖,拼价格、冲销量,可流量来得快、走得也快。现在有了阿里妈妈的支撑,商家能借即时零售抓新场景需求,用 AI 精准找人,再靠 “品牌新力 WIN 3.0” 把短期成交变成长期——让双11 不只是 “卖一波货”,更是 “种一波心智”。

说到底,长期主义不是喊口号,是要扎进经营的每一步里。在数据碎、变化快的当下,“智取” 就是借阿里妈妈这样的抓手,把即时零售、AI 这些新东西用透,既接住双11 的当下机会,又留住用户的心。

毕竟,能走得远的品牌,从来不是靠一次爆单,而是靠每一次把术用对、把道守住,慢慢在用户心里扎根。

作者 |栗子 编辑 | 刀姐doris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刀姐doris】,微信公众号:【刀姐doris】,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作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非常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都很有力,让人信服。

  2.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

  3. 必须评论支持一下!!!

  4. 昨天晚上睡前还思考了这个问题,好巧

  5. 感觉运营就是个苦逼活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16日 更多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中国脑健康日
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190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立
1957年国画大师齐白石逝世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