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营销的世界里,算法常常被视为精准投放的万能钥匙。然而,Vic的这篇文章却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算法并非万能,精准的人群洞察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上周和投手开周会,我们有一位投手讲了一句蛮可爱的话:“感觉算法笨笨的”

确实,以前我也很信任算法,我觉得这么大个社区,肯定能把人群找准,但实际投下来发现,还是加了人群定向的计划效果更好

其实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当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广告计划时,算法并不知道该把你的广告展示给谁。我们设置的“精准定向”(如年龄、性别、兴趣标签、关键词、达人粉丝等)就是在给算法一个明确的指示:“请先找这样一群人来做测试”

如果定向非常精准,找到的第一批用户大概率会对你的内容感兴趣,从而产生点赞、收藏、评论、关注甚至购买等正向互动

算法会迅速捕捉到这些高质量的信号:“噢,原来这类人喜欢这个内容!那我就去找更多类似的人吧!” 然后计划就越跑越好

反之,如果定向泛泛或者直接智能定向,算法会把笔记扔给一个非常宽泛的人群,看哪一类人群对笔记更感兴趣,但因为看到广告的用户五花八门,可能大部分都不感兴趣,互动率很低

算法接收到的信号就是:“看来大家都不喜欢这个”,它要么停止投放,要么为了完成曝光任务而找一些不相关的人,导致效果差、成本高

所以,精准定向不是在限制算法,而是在高效地训练算法。让算法更快更准确的找到精准人群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人群洞察很重要

小红书本质是一个内容社区,而不是传统的搜索引擎或电商平台。用户来这里是为了“看世界”和“找答案”,而不是带着明确购买目的来“搜”。因此,单纯买流量、抢关键词的效果远不如用内容吸引到对的人

用户在小红书上通过阅读笔记来建立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和认知。这个过程的背后,是内容与用户身份、兴趣、需求的高度匹配

你不了解你的目标人群是谁、他们关心什么,就无法创作出能打动他们的内容

小红书算法的工作,是把优质内容和可能感兴趣的人连接起来。而人群洞察就是算法的风向标,可以说,人群洞察越精准,投放的效果也就越好,小红书的算法很强大,但它的强大需要建立在精准的人群洞察之上才能被充分激发

在小红书,要把算法当工具,做好洞察,给好指引不要指望直接让算法代替你找准人群,做好营销,如果算法真的有一天像抖音一样,你只需要充值就行,那小红书也就没有什么红利可言了。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赵子辰Vic】,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留言催更! :-D

  2. 文章写得很有见地,作者的思考很深入,值得学习。

  3. 棒!这篇写的很通俗易懂

  4.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18日 更多
九一八事变
世界清洁地球日
世界水监测日
1905年瑞典好莱坞影星葛丽泰·嘉宝诞辰
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齐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