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品牌升级是0.1+0.1+0.1+无限=0.1?

换 LOGO、开一场刷屏发布会,就能让品牌“一夜回春”吗?现实往往是:预算烧完,热度归零,用户还是认不出你。品牌升级不是魔法棒,而是一场“0.1+0.1+0.1+无限=0.1 或无穷大”的长期赛:每一步微小迭代都可能归零,也可能因系统性重构而指数级放大。
一位制造业老板曾向我直言:“我们刚完成品牌升级!”而当我追问细节时,得到的回答仅是:“新LOGO上线了,下周开发布会。”
关于品牌升级,许多企业掌舵者至今似乎仍深陷两大误区:认为品牌升级就是换个Logo、更新VI手册(视觉误区),或是办场发布会搞事件营销(传播误区)。这种认知偏差,正在让大量企业的品牌投入沦为“自嗨式升级”。
「品牌升级」究竟「升级」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也在无数次的项目合作中被不断追问,所以这次想和大家聊聊我的一些思考。
在开始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情况适合做品牌升级这个动作?
01 品牌升级:是战略必需,还是跟风陷阱?
我发现,很多企业在做品牌升级是拍脑袋的, 有些是新上任的CMO为了彰显个人政绩或个人审美偏好,强行推动换Logo、改口号,却缺乏对品牌资产、用户认知和市场竞争的深入评估。
有些是企业老板看到竞争对手在变化,内部觉得“太久了没动静”,出于焦虑而非明确目标仓促启动升级,缺乏充分的理由和数据支撑。
但是品牌升级绝非跟风之举,而是应对商业生态演变的战略过程。其核心动因我总结了4点,通过波司登的升级转型来给大家直观的感受一下:
一、生命周期律:对抗老化
品牌如同生命体,会经历初生、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周期。成熟期品牌常面临认知固化(如波司登曾深陷“中老年专属”标签)、用户断层(Z世代抵触传统形象)、业务瓶颈(增长停滞)三重危机。
此时升级如同细胞代谢,通过系统性换血激活新生——波司登在2018年启动战略转型前,营收徘徊60亿,正是通过品牌重构突破增长天花板,2025年营收达259亿。
二、竞争升维:从产品战到价值战
同质化红海中,价格战带来利润萧条,而品牌升级通过技术壁垒(波司登专利1498项)、情感价值(极地科考装备的专业信任)、文化叙事(东方美学时装周大秀)重构品牌竞争力。
例如羽绒服行业陷入保暖基础功能内卷时,波司登以“登峰系列”突破-50℃科技极限,将品类从“御寒工具”升格为“专业装备”。
三、代际更迭:与新时代用户对话
90后、00后等消费主权更替,倒逼品牌重视新一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波司登面对年轻群体对国货“土味”的刻板印象,通过设计语言迭代(高缇耶联名)、场景重构(泡芙系列切入潮流穿搭)、沟通方式革新(巴黎“融”概念秀)重建与年轻消费者的连接,使35岁以下客群占比从23%升至47%。
四、业务拓展或转型:解决内部发展问题
进入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线、进行重大战略转型(如从产品导向转向服务导向)时,原有品牌形象可能不再适用。
总结来说,品牌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是:
外部: 环境在变(市场、用户、竞争、技术、社会)。
内部: 自身在变(战略、业务、产品、问题)。
目标: 为了保持相关性、建立差异化、提升竞争力、创造长期价值。
因此,我们强调:品牌升级必须是一个高度理性、战略驱动的过程!所以在决定升级前,每个企业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真的需要升级,还是仅仅想“刷个存在感”?
02 品牌升级不是表面换个logo
品牌升级从来不是设计主导的“面子工程”。真正有效的升级,如同人体细胞代谢——需要系统性换血而非仅更换表皮。
视觉焕新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10%,真正决定成败的,是藏在水下的产品研发、用户体验、组织流程与战略角色的整体升维。
产品研发升维:从功能交付到场景解决方案
支付宝2019年的转型极具代表性。当它从“支付就用支付宝”蜕变为“生活好支付宝”,背后是产品矩阵的生态化扩张:查快递、缴水电费、挂号就医…通过场景解决方案重构用户心智,才支撑起“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定位。
体验流程升级:把用户触点转化为叙事现场
名创优品MINISO SPACE由打造“网红洗手间”的设计团队操刀,通过IP主题艺术装置和互动体验区,让消费者在社交打卡中自然完成消费转化。这种 “空间沉浸化+产品限定化”模式 使开业首日限定款迅速售罄。
组织能力再造:看不见的基建决定品牌高度
钉钉2025年升级“让进步发生”的背后,是长达半年的组织蜕变:音视频事业部独立、商业化提速、生态开放战略推进…这些埋藏于Logo之下的能力建设,才是品牌焕新的真实根基。
03 品牌升级该如何高效落地生根
我们解剖一个教科书级案例——支付宝2019年品牌升级,看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升级如何落地生根。
1、业务边界的战略性拓展
早期的支付宝被牢牢锚定在“支付工具”认知中,“支付就用支付宝”的slogan像一道封印。随着业务生态扩展至生活缴费、信用借贷、快递查询等领域,旧品牌定位已成业务发展的枷锁。
2、用户心智的破壁重构
“生活好 支付宝”新主张的提出,本质是用场景替代功能定义品牌价值。值得玩味的是,升级并非始于广告轰炸,而是让用户先在水电缴费、医院挂号等触点中感知服务延伸,再通过传播放大认知。这种 “先体验后认知”的策略,规避了传统品牌升级中常见的认知断裂。
3、组织共识的深度落地
真正的挑战在内部共识构建。当一线客服仍以“支付工具”解释业务时,用户必然产生认知混乱。支付宝通过内部培训、考核机制调整、服务流程再造,确保每个员工成为新品牌理念的载体。
表面是slogan变化,本质是战略定位、业务形态、组织能力的全面重构。这才是支付宝品牌升级未沦为“自嗨”的根本原因。
04 品牌升级是0.1+0.1+0.1+无限=0.1或是无穷大
基于多年实战观察,我提炼出企业品牌升级必经的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步:定义需求,尊重市场(战略校准)
“跟不上发展”是升级的核心动因,但需精准诊断症结:
是用户需求迭代?(如Z世代对可持续消费的偏好)
是业务边界突破?(如美团从团购扩展到外卖、酒旅)
是竞争格局重构?(如新能源车颠覆传统车企)
蜜雪冰城面对咖啡市场机遇时,选择创立子品牌“幸运咖”而非延用主品牌。既借势母品牌背书,又避免模糊奶茶主业的用户认知,堪称业务边界管理的典范。
第二步:内部共识,对外呈现(落地执行)
品牌是内部共识的结晶。百丽时尚的BASTO品牌应用“丽影洞察”工具,将200多个维度的数据转化为动态“分析影片”,让导购到CEO共享决策语言,打破“品牌只是市场部的事”的魔咒,从组织结构上确保C端思维落地。
第三步:长期布局,短期引爆(节奏掌控)
品牌认知无法瞬间扭转。肯德基在中国历经十余年产品本土化(豆浆油条、老北京鸡肉卷),才夯实“最懂中国人的洋快餐”心智。
而事件营销的价值在于点燃认知拐点。Champion借代言人王俊凯25岁生日节点,打造音乐营销闭环:主题曲《Champion My Way》登陆全球40国平台,联动线下8城门店派对,使活动门店单日销售同比飙升255%。
所以,不是你一时的拍脑袋,说我要升级。这中间,没有一项工作不是长周期,高难度的,而且还需放弃靠一次大动作就完成品牌升级的期待。它从不是1+1=2的事情。而是0.1+0.1+0.1+0.1+无限=0.1或者无穷大。
05 品牌角色的战略转身
当AI重构商业底层逻辑,品牌升级正从“形象优化”向战略角色重塑进化:
从功能提供者到价值共创者:波司登通过国际设计师联名、高端户外系列研发、专业保暖科技(如登峰系列)与消费者共创“专业羽绒服专家”价值,成功摆脱“土味”标签,实现品牌重塑与业绩高速增长。
从交易对象到生态伙伴:我的前东家名创优品借力全球知名IP联名(迪士尼、漫威、三丽鸥等)打造“兴趣消费”场景,并通过“X战略”孵化如TOP TOY等新业态,构建围绕生活方式的品牌生态圈,成为年轻人的潮流生活伙伴。
从商业实体到社会责任体:如全棉时代提出“全棉改变世界”的品牌主张。这些年,全棉时代一直以多样化的视角,让大众了解棉花与人类生活、地球生态的故事。
如联合国内外知名摄影师连续8年举办“棉.自然.人”摄影大赛、与《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推出“舍予 共生”海洋环保主题摄影展、拍摄溯源纪录片《棉花是什么》等等。这样,“全棉改变世界”不仅仅是品牌的一个口号,帮助品牌变成社会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品牌的战略升级并不是品牌定位的再包装,而是市场发展蓝图的再延伸。
Logo变化只是水面涟漪,真正的变革潜流在水下奔涌——产品创新、体验设计、组织进化、角色重塑的共同作用,才能托起品牌价值的提升。
那些仅靠视觉焕新就想实现品牌跃迁的尝试,如同给旧船涂上新漆便妄想穿越风暴——结局早已注定。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木兰姐】,微信公众号:【木兰姐】,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感觉运营就是个苦逼活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手动点个赞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