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西贝的超级符号

西贝曾凭借借鉴 “我爱纽约” 设计的 “I ❤️ 莜” 超级符号,在品牌传播等方面收获明显助益;但战略转型中,西贝弃用该符号转而采用强销概念,可在当下网络传播环境里这种方式效果欠佳。
西贝事件已经进入持久战阶段,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更长远、深入、不骄不躁的事情。
我想从「超级符号」入手,聊聊西贝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超级符号对西贝的帮助确实很大。
- 西贝其实已经抛弃了原来的超级符号。
- 当西贝陷入困境时,没有超级符号护卫。
- 西贝应该回归原有的超级符号。
- 在超级符号基础上,用鲜活的IP,破除致命的负梗。
以上,5点看法;下面,逐一说说。
01 超级符号对西贝帮助很大
西贝的超级符号迄今为止,其实只有一个,见图:
这个符号的文化渊源,来自”我爱纽约“的著名符号化设计:I ♥ NY。
不管说是模仿也好、学习也好,因为来自“我爱纽约”,I ♥ 莜确实自带上了国际化、时尚化的“霸伏”(Buff),对消费者是有魔力的——
- 它确实带来了潜意识级别的好感度;
- 它突出了“莜”面的产品力量,体现产品为核心的企业精神;
- 它的爱心符号,天然具备情感性沟通;
- 它的红色与黑色的搭配,在色彩力量上非常有力的。
H&H的设计,的确在识别力上是充分做足的:易记、醒目、难以忘记。
02 西贝已经抛弃了超级符号
但是,出于战略转型原因,西贝将这个超级符号放弃了。
首先是西贝莜面村改名为西贝,然后在所有的店面上,“I ♥ 莜”这个符号也消失了。
这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积累多年的品牌文化资产,让自己从“拥有超级符号”,变成了不再拥有。取而代之的,是“家有宝贝,就吃西贝”这句广告语,和一系列表达亲子消费场景的海报与环境设计。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是一个典型的消费概念,但它不是“超级符号”。这句话有强烈的“强销意识”,但不具备超级符号的特点。
我觉得西贝用一句话概念取代一个“文化符号”,有那么一点“复古”的感觉。
在“超级符号”思维出现之前,中国的营销界最流行的就是“强销概念”。
比如脑白金的“送礼就送脑白金”,红牛的“渴了、累了喝红牛”等等,通过巨量的广告进行灌输而产生效果。
在现在的网络媒体环境里,其实“强概念”不如“符号学”有效果的。
因为在自媒体传播、口碑传递、梗子满天飞的传媒环境里,过往的“强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或反作用,人们更喜欢接受那些符号化、IP化的东西,这样能够参与共创、衍生和主动传播。
“家有宝贝,就吃西贝”,有一种不容辩驳的、不能质疑的权威口吻,本质上还是灌输,通过强行营造一种消费氛围,去打中“宝妈宝爸”的需求,这其实是脆弱的。
我发现,H&H最近的主张有一种明显的、在脱离“超级符号”的倾向,西贝不是孤例。
从H&H这两年的言论就可以看出,对超级符号提得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强调营销而非传播,强调霸气而非感化,强调卖货而非沟通。
当营销先于传播、霸气重于感化、卖货重于沟通时,确实很容易带来直接效果,但同时,也很容易埋下大雷。
03 当西贝陷入困境时,没有超级符号护卫
当西贝面对这一次的“预制菜灾难”时,曾经帮助西贝成长的超级符号,就没有办法帮得上忙。
当然,不只是没有了“I ♥ 莜”符号,也没有了“莜面村”,没有了西北菜,没有了老顾客的力挺。其实想想也真可怕,西贝的这次危机,是在自己放弃了原来的名字全称、原来的超级符号、原来的消费者关系之后发生的,真的是挺孤立无助的。
本来,“I ❤ 莜”是一个典型的、以产品特色为中心的超级符号,强调的“爱”和“莜”,既有文化力、情感力,也强调了产品力。
而“家有宝贝,爱吃西贝”则是直指特定生活消费场景的品牌口号,强调的是“家庭”和“宝贝”,暗示的是人群关系而非产品。
也就是说,西贝主动把自己从一个西北特色菜的超级符号主义品牌,变成一个主打情境消费的生活主义品牌,同时还涨了不少价。这是从“西贝莜面村”到“西贝”的品牌升级转型的真正状况。
这其实真是在渐渐抛弃老顾客,拥抱新顾客。再加上在涨价的同时,更加标准化和工业化,等于是天然埋了一个大雷。
这几天还看到一个消息,西贝改装了一个门店,把自己的标志性红色改成绿色,广告语也改成“来自大草原”,这是连自己的标志性红色也改没了,要慎重。
04 西贝应该回归「超级符号」
我真心认为,西贝应该回归原来的超级符号。
即便“西贝”回不去“西贝莜面村”,也应该将“I ♥ 莜”的符号放回店面,放回所有的传播和沟通中。因为这样,才能回归自己的根本价值,找回老顾客,重建口碑。当然,前提是先解决“预制食材”与“价格高”的矛盾,先解决产品问题。从过往文化/品牌的复兴之路看,都是从溯本归源开始的——APPLE的复兴,是乔布斯回归后重新推出“不同凡想”的产品;而波音现在想重振雄风,提出的也是回归“追求卓越的工程师文化”。
相声的起死回生,可以给西贝很好的借鉴——
20年前,相声被认为是一门注定要淘汰的过时艺术,当时的姜昆等人,想尽了各种办法,做了各种创新都无济于事。
直到郭德纲/德云社异军突起,才重新焕发出巨大生机,到今天,相声重新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艺术之一。
德云社在20年前的崛起,靠的是三个回归:
- 重拾最传统的相声段子,从古老根本之处找回相声的感觉;
- 回归小剧场,靠观众买票养活自己,而不是靠大型晚会文艺演出,从2b回归2c;
- 回归相声的本质就是娱乐老百姓,而不是强调文以载道和说教。
这样,相声才重新回到人民当中,重新伟大起来,发展出强劲的创新力和丰富的新作品。
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的,归根溯源,西贝要找回自己的根源。
05 在「超级符号」基础上,用鲜活的IP,破除致命的负梗。
我将这种做法,称为“用魔法打败魔法”。
现在对西贝最严重的打击,是出现了一些可怕的“梗”,成为了西贝的标签,这非常致命。比如“一岁的宝宝,吃着两岁的西兰花”,“一只羊死了一年不得超生,是因为还有一条腿在西贝的冰柜里冻着”,等等。
“梗”,又称为meme模因,是现在的网络传播中超级可怕的超级武器。
在一个“梗”的巨大威力面前,传统的各种广告、公关、正面宣传都无比虚弱。
一个“梗”一旦形成,就能轻易被无数人引用、传播、复制、衍生,根本阻挡不住。
甚至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传播环境,一个成功的品牌/产品,一定是基于有正向的广为流传的“梗”,而不是靠广告。
一个失败的品牌/产品,一定是因为有负向的广为流传的“梗”,消解了一切广告和公关的正面力量。
所以,西贝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在回归“超级符号”的基础上,创造一些鲜活的、和产品紧密相关的IP,去破除那些“负梗”,代之以“新梗”。
首先,从事实做起,将引起“烂梗”的食材彻底换掉,换成新鲜的,让“烂梗”失去依据和依靠,成为过去时。
然后,就要以魔法对抗魔法,用鲜活的IP破除负梗。因为,IP化是最能创造鲜活“梗”的方式。
比如,对于“24个月的西兰花”这个严重的负梗,在换成新鲜食材后,不妨创造一个“新鲜的、可爱的西兰花精灵IP”,让这个新鲜IP去驱逐24个月的旧西兰花,通过拟人化、图像、故事和视频,将负梗去除掉,重新树立健康感觉,重建心智标签。
又比如,对于“1岁的羊腿”,也需要创造出一只可爱、鲜活的羊IP,去驱逐一年羊腿的心智标签。
在做这些IP化新梗时,切记一定要——
- 去老登味、去说教味
- 有谦卑心、有自嘲心
传统打造品牌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传播环境。
今天的品牌,应该围绕着“商誉”来打造企业IP矩阵。
什么是商誉?就是最朴素、最基本的、由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不断积累而成的社会声望和商业信用。
所以,品牌一定是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不是广告,甚至也不是营销。
然后,将企业已经形成的商誉,通过有情感力、传播力的IP表现出来。
也就是产品IP化、服务IP化、声誉IP化(包括人的IP和事的IP),形成企业IP矩阵,这是最适合现在网络传播环境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句话总结,就是:
在新的时代,品牌=商誉IP化。
撰文:陈格雷(老小格)团队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IP蛋炒饭】,微信公众号:【IP蛋炒饭】,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收藏了,睡前再看一遍。
优秀,值得我敲下键盘留个言!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感觉运营就是个苦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