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现在是知识付费的年代,所以引申出了很多的培训机构,有一类培训机构主要为了赚钱,但是并不投广告,依旧可以带来收益,日子过得很舒服。本文将对这些赚钱的培训机构进行剖析,值得阅读。

编辑导语:现在是知识付费的年代,所以引申出了很多的培训机构,有一类培训机构主要为了赚钱,但是并不投广告,依旧可以带来收益,日子过得很舒服。本文将对这些赚钱的培训机构进行剖析,值得阅读。

五一期间突然想起来培训机构的盈利模式。我之前和投资人聊天,投资人说,创业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为了事业,一种是为了赚钱。我们所接触的培训机构,像起点学院,他们都是先事业,后赚钱。因为人们都是有需求,才延伸出来这些行业内知名的培训机构,然而这些机构赚钱能力还真不好说。

有一类培训机构是直接为了赚钱,做一些知识付费的方式,一两个人就开课,而且也会过的很舒服。当然,这种是不可能暴富的,但是收益比一般的上班族都要好很多,一年五六十万的收益还是有的。

然而大多数人都看不起第二类的培训机构,都认为他们在割韭菜,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割韭菜的时候依然会产生一定的价值,不然也不可能生存到今天。

这两类的培训机构我都待过,今天主要剖析一下赚钱的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不投广告,但是依然过得很舒服。

一、专注

这类知识付费的公司,都会切入到用户的痛点,帮助用户赚钱,或者帮助用户获客。而这一类的方式也是现在的公司或者个人最短缺的技能。可以说切入了用户的痛点。引流算是现在的小微公司和个人创业者都喜欢做,但是又不会做的事情,因此切入这个赛道有足够的钱可以赚。

而且在各个平台上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注度,把所有的账号设置统一的标准,头像,简介,在每一个平台上都能看到这个品牌专注的内容,久而久之就可以把一些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微信上。

我们来看一个账号在不同平台设置的个人介绍。

通过不同平台的专业性的塑造,把自己打造为专业人士。

除了这些平台的头像和个人介绍,还会通过内容来塑造自己的专业性,在不同平台上都在做相关的内容,内容一般分为两种,第一:个人的技能的介绍。第二:学生的案例包装。

他们在不同的平台,写着同样的内容,在知乎上写引流内容,在头条上写引流内容,在喜马拉雅上讲引流的内容,久而久之就成了别人心目中的引流高手。

二、坚持

很多事情在前三个月是没有结果的,这就要看个人是否可以通过长久的坚持把事情做下去。大多数只是变现的团队,从两年前已经开始做内容了,到今天才有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而且两年的时间内坚持一个方向,把自己的内容和业务做精细。而且也会伴随着互联网的媒介的迁移选择合适的内容呈现方式。

做知识变现的人,不可能布局一个平台,大多数的人都布局了三五个平台,现在主流的、非主流的,只要自己有精力就会入住。

知乎上面写文章回答问题,小红书上面写内容+图片展示自己,喜马拉雅上用音频来呈现自己的内容,只要是能够注册发布内容的渠道,这些团队基本上都开始做。

而且一个内容,无非是多了集中表现形式,其实并不是太累,还算可以。

在前两年的时候,大家都是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到了现在的时代,大家开始做短视频吸引用户。做知识变现的人,紧随着媒介的变化跟随用户的喜好变化。

现在大家除了写文章之外,还开始做视频,从不同的渠道上吸引用户。而且也在一些平台上开始直播,比如视频号。通过直播的形式吸引更多的用户。

无论做那种形式的内容输出,他们都靠着一股子任性坚持下来了。

坚持半年可能大家认为你是骗子,坚持1年大家认为你不靠谱,坚持3年大家开始相信你是领域里面的专家。

三、引流

他们做了这么多内容,这么多平台,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给自己引流。因为他们都没有太多的资金砸广告,而且砸广告吸引来的用户也不一定太精准。

做了这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研究平台的规则,如何能够轻松的、不封号的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光明正大的留在平台山。

不过,随着现在私域流量理论的成熟,大多数的平台也开始在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如果你留下第三方的联系方式,大概率是要封号的。

规则很重要,最起码能够保证你有源源不断的流量来源。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些靠内容引流的人,不可能不封号,因此每个人手里都会有三五个账号,我可能还说少了。

他们开始在平台研究同行是怎么留下的联系方式,然后用小号测试平台规则,如果小号被封了之后就开始做新的账号,一直到账号不被封,并且在个人介绍、文章尾部等地方留下了联系方式,然后就开始通过这个账号,围绕自己专注的内容,打造核心的护城墙。

通过内容,以及平台的规则和在平台上留下的联系方式,用户阅读了内容之后,对账号的主理人自然感兴趣,而且有需求的用户还会主动联系对方,而且通过内容吸引到微信的用户都是精准用户。

四、转化

为了转化用户,任何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大佬,都会把自己的朋友圈打造成一个培育转化用户的圣地。

在朋友圈发的内容也会匹配自己的专业性的定位,每天都会分享一些相关的内容,再一次定位到自己专注的领域。而且每过几天就会发自己学生的成绩,通过学生案例从侧面证明自己的课程或者自己是真材实料的教学,而且也会有好的成果。

其实这正有需求的用户,通过看专业性的内容和学生的案例,有一天会产生心动,这也就是用户开始真正交钱的时候。

然后一下转化到最高的课程,转化率是偏低的,于是大多数的知识付费的人,又开始做一些低价课、然后转化为正式课。

那么低价课有198的体验课、698的初级课、以及1980的正式课程,而且每个课程都会有一个服务的周期,为了能够比较好的收益,现在的知识服务的服务周期为1年。过了一年之后还会有人进行续费。

阶梯性的付费模式,让学员有更好的付费体验,这些平台都是把用户转化为体验课,然后再去转化为正式课。

而且这一类的课程主打售后服务,因为他们学习了课程之后不一定会做,即使开始上手做了也不一定能做出效果,因此好的服务是这些用户都需要的。

而且续费对于知识付费来说更有价值,毕竟每年都不用付出都会有收入,辅导学员做出效果,或者让学员感觉物有所值。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是1980的课程,群里大概也有400多人,一年的收入大概也有70多万,而且这种团队大概也就一个人,外加组建一个2-3人的小团队。

通过这种我们都想不到的方式,一个小的知识付费的团队也可以做七八十万的收入,而且这些钱基本上都进入了自己的腰包。

简单总结一下这套知识付费的玩法,选择引流或赚钱,大多数企业和个体户都缺少的技能,切入到刚需来做内容。注册很多平台的账号,如果自己没有想法可以通过观察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然后不断的模仿并尝试。

跟上时代的媒体表现形式,比如内容、音频、视频等方式,不断的呈现自己的专业性,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并把用户引流到自己的微信。

通过朋友圈的方式塑造自己的专业性,通过学员的成就证明自己的知识价值,然后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自己的课程,为了能够转化用户,开始了对课程分阶层的运营,先获取用户的信任,然后再转化为高客单价的用户。

知识付费的群体和培训机构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部分用户在现在用户趋于理性的环境下,有可能会遭到其他人的质疑,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挣钱。

如果你也想通过知识付费赚钱的话,那么通过内容打造自已的专业性的ip,也会有你想不到的收益,前提你可以沉下心的坚持下来。

 

本文由 @运营官张沐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和这篇类似。当时没收藏,后来一直没找到。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温故而知新。

  2.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3. 什么叫融资?融资其实就是,你请5个人吃火锅。给第1个电话:“顺路买点蔬菜,就差菜了。” 给第2个电话:“顺路买点羊肉,就差肉了。” 给第3个电话:“顺路买点冻豆腐鱼丸啥的,就差这个了。” 给第4个电话:“就差酒了。” 给第5个电话:“就差点火锅底料了!” 然后,挂电话烧水,坐等…… 那么,什么叫资金链断裂?就是其中任何一人没来,放了鸽子。

  4.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roll:

  5. :| 我来留言催更了

  6.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P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4日 更多
中国航天日
世界实验动物日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清华校庆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