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普及,各类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想要去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本文作者为大家分享如何快速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有同学问:“目前数据团队的分析能力偏弱,想提升分析能力,能结合公司业务,快速见效那种”……可见跑数机器的状态,不但个人不满意,连领导也看不下去。可要怎么提升呢?今天系统分享一下。

一、提升能力的方法

数据分析能力本质,是分析逻辑+业务理解+代码编写。对于已经开始工作的同学来说,最难的是分析逻辑+业务理解部分,因为不能准确理解业务需求,不能主动引导业务思考,就只能被动接受大量的、零散的、逻辑奇怪的取数需求单,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还会被业务诟病:“没洞察、没价值、我就要这么点数你都搞不出来……”

然而这一部分却是最难提升的。一来,不是所有人天生逻辑就好,二来,每个公司业务都有差异,硬套模板肯定出问题。所以提升能力的思路,就不是满世界找“一炮搞掂模型”,而是从基础的分析模板开始,逐步迭代能力。

1. 按部门归类需求,形成监控模板

常见的数据分析需求有四类:

  1. 监控业务情况
  2. 分析问题原因
  3. 预测业务走势
  4. 测试业务想法

这四类中,最该优先做的,是形成监控模板。因为业务流程不会经常变,监控指标,分类维度,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有利于后续深入解读数据指标变化,而且能大大缩减不固定的、临时性取数数量,从而为团队争取更多时间。

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业务流程,比如销售、运营、产品、供应等等。·建议每个流程单独设计监控指标,这样服务业务更准确。可以由团队内经验丰富的老人,带着新人做,把每个部门的流程梳理一遍,同时把零散需求也梳理一遍,看哪些能融合进常规数据监控报表。这样不但能让新人熟悉业务,也能提升分析逻辑能力。

2. 了解指标走势,发现周期规律

有了监控指标以后,很多人会直接把指标/维度丢给新人,然后说:“数据分析就是做对比,你自己看看咋对比……”这是非常不负责和错误的做法。在没有分析逻辑的情况下,对比做的越多,思路越乱,拿茄子比苹果更是引发混乱的根源。

所以有了监控指标以后,先不要急。先把指标基础走势、规律,弄清楚。特别是涉及业务考核的关键指标(KPI指标),比如销售额、利润、新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等。这里有三类规律要关注:

  1. 自然周期:指标是否和季节变化、节假日有关
  2. 生命周期:业务从上线到下线的主要指标走势
  3. 同期群变化:用户注册之后N个时间周期走势

这个过程能让新人理解大家口中“正常走势”“常规变化”是啥意思。能大大减少新人犯常识性错误的机会,同时也能让新人更敏感的关注到真正的异常波动。并且,指标走势观察可以从少了KPI指标延伸到其他指标,由浅入深,避免新人淹没在数据海里。效果非常好。

3. 拆解内部结构,发现分布规律

了解常规走势以后,还是不要让新人乱做拆分/乱做对比,而是先了解业务的内部结构。业务内部结构有两种:

  1. 整体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2. 结果由哪几个环节构成

比如销售,可以了解:

  • 销售过程有几步,有哪些数记录
  • 销售渠道有几类,每类表现如何
  • 销售产品有几种,每种占比多少

比如供应,可以了解:

  • 从原料到出品过程有几步
  • 每一步消耗哪些资源
  • 每一步产出什么结果

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因为不同业务的数字化程度不同,数字化程度高,能直接看到数据。数字化程度低,只能先理解业务行为,之后再慢慢采集数据or看整体指标影响。

但这么做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是让新人更深入了解业务的必经之路。而且发现数据异常以后,追查异常的基本逻辑,也是沿着指标的内部结构,往下追查,这才是有逻辑的拆分。而且这一步不需要啥技术含量,新人也能自己做。

4. 收集业务动作,量化主动行为

了解内部结构以后,还是不要让新人乱做拆分/乱做对比,而是收集业务做的事情,然后把其中可量化的部分拿出来,看量化效果。对于不可量化的动作,则观察动作发生后,整体指标变化。

比如提升销售业绩:

  • 如果是市场部做个促销活动,则可以用数据记录,哪些订单是促销订单,看促销订单的增长情况,计算活动收益。
  • 如果是销售部开个销售能力培训会,很可能没有数据记录每个人提升多少。此时只能退而求其次,记录哪些人参与培训/哪些公司参与培训,然后看指标是否有变化。

这样做,一方面,能加深新人对业务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先从结果上了解业务各种动作的效果,不但在解读数据变化的时候更有思路,而且能够通过结果判断,直接给到业务一些建议,推动数据分析从解读向指导业务发展。

5. 拆分业务问题,形成分析假设

量化了业务动作以后,还是不要让乱做拆分/乱做对比,而是学会先提假设,再找证据。会提正确的假设,不但能更快形成思路,而且能过滤各种干扰因素,减少反复取数的负担。分析假设也和设计数据测试有关,有清晰的假设,测试抽样才有依据,解读测试数据才更容易。

分析假设有三个来源:

  1. 根据过往规律、经验、走势提假设
  2. 根据业务方关心的问题提假设
  3. 根据结构/分层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大的点提假设

这三种方法都需要之前几步的积累,所以提假设摆在了最后。有可能假设很多,这时候需要分析人员梳理假设逻辑。这又是个高级工作,需要团队内有经验的同学带队。对复杂问题,最好是梳理完假设逻辑以后,再交给新人处理。对新人而言,能对单维度的假设进行验证,已经算合格了。(如下图)

二、小结

综上可见,分析能力的提升,每一步都是围绕:越来越懂业务和越来越有逻辑展开的。这也是为什么反复强调:不要乱拆解,不要乱测试的原因。没有逻辑,光拆解完,看到这个高了那个低了,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交织,根本分析不出问题。没有逻辑,测试过程随意,有100种因素影响测试结果,事后拆分又是各种蛋疼,这些都只会让新人更混乱。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来源:微信公众号:接地气学堂

本文由@接地气的陈老师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关注作者很久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点子其实真的是可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2. 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 真的需要提升的太多了!! :)

  3. 五年运营人,前来报道!

  4. 说的太对了,对我太贴切了

  5. 喜欢精读文章,但是又不见的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

  6.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oops:

  7. 整理得还挺全,解读得也很透彻,值得一读。

  8. “你的头怎么像机关枪一样?” “?” “秃秃秃秃秃秃的”

2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7日 更多
联谊城市日
2002年芭比娃娃的创造者露丝·汉德勒女士逝世
世界平面设计日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