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抖音和小红书之间的差异,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创作者理解如何为小红书量身定制内容,从而在两个平台上都能取得成功。

如果是先做抖音,后做小红书

往往都会直接拿抖音素材来小红书直接用,用起来会发现在抖音数据表现很好的素材,在小红书怎么都跑不起来

都是内容平台?为啥差异就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导致的?我会用三个维度给大家讲清楚

两个平台看似都是内容社区,但底层的算法逻辑、用户使用习惯和内容生态有本质区别

用户习惯上

抖音是 「杀时间」 ,小红书是 「省时间」

抖音用户需要的是沉浸式娱乐,寻求的是逃离现实;小红书用户带着目的主动搜索,寻求的是解决方案。一个想让你忘掉时间,一个想为你节省时间

抖音3秒必出高潮,小红书允许你前5秒抛出痛点,然后用1分钟娓道来。把高压节奏的叙事搬到小红书,用户会觉得“很躁,不优雅”

抖音是「我推你看」,小红书是「你搜我有」

小红书用户通常带着明确需求或兴趣来主动搜索和做功课,他们期待看到真实、有用、能增长见识的内容,消费心态更偏向理性决策

小红书用户表达对内容认可的最高方式是“收藏”,这代表“这内容以后还用得上”。而抖音用户更习惯“点赞”,这更多是一种即时的情绪反馈。直接搬运的抖音风素材,往往因为缺乏信息密度、没有收藏价值而难以在小红书获得推荐

平台算法上

两个平台在算法推荐机制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小红书算法非常看重CES评分(尤其是评论、转发、关注这些高权重互动),以及内容与搜索关键词的匹配度

抖音的算法则侧重于实时赛马,它会在冷启动阶段快速评估视频的停留率、互动率、完播率等初始数据,以决定是否将其推入下一个更大的流量池

内容差异上

在抖音,内容是为 「BGM」 服务的;在小红书, 「BGM」 是为内容服务的

抖音的爆款往往由神曲驱动,音乐是灵魂;小红书的爆款由信息价值驱动,音乐只是背景音甚至可关闭。原封不动带着抖音神曲过来,只会干扰小红书用户吸收信息

小红书用户对图文和视频的审美期待是精美、整洁、有高级感和生活气息。抖音的一些内容风格,如快速缩放、夸张音效、强剧情反转,在小红书用户看来可能显得粗糙、吵闹甚至有些低质,难以建立信任感

所以,在小红书做内容,要追求“价值感”和“收藏欲”,在制作内容时不断问自己:“用户看完有收获吗?值得他们收藏吗?”攻略、清单、教程、深度测评、知识科普等能提供实用价值的内容,天生更受小红书欢迎

为小红书定制内容,告别简单搬运,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必须专门为小红书生产原生内容。如果实在要考虑素材复用,也应对抖音素材进行深度改造,例如更换更精致、安静的背景音乐,放缓节奏并补充干货知识点,以及将视频开头改为抛出具体问题或点明“价值点”

我们就拿干货型笔记举例,这一类笔记,我们在归因中发现,是很好的转化型素材,几乎所有功效向的产品都离不开干货科普/选购攻略型笔记,在投放中非常重要,对ROI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在抖音,这类的内容数据会非常惨,抖音的用户很难给你这么长的耐心看完内容并选购。所以,不同的平台,内容上都会存在差异,不仅仅是抖音和小红书的主流内容不相同,不同平台的内容都必须要做好适配性

只有一种类型的内容是小红书和抖音通吃的,并且有一个品牌就是这样做的:海洋至尊

你会发现,在小红书,海洋至尊图文的内容和短视频的内容效果差异极大,相比图文,短视频在小红书为海洋至尊带来了更明显的效果,是因为海洋至尊是把短视频的投放完全放在视频流中

在视频流中,观看的用户其实和抖音用户就比较相近了,也是可以一直上下滑,只有退出视频流,才会重新回到双列流之中。所以,小红书视频流逻辑和抖音短视频的逻辑是类似的,在抖音好用的素材大概率也可以在小红书视频流获得不错的效果

我不知道海洋至尊是刻意投放视频流还是碰巧而已,如果海洋至尊的朋友有看到这篇笔记,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一起交流

小结一下

抖音素材在小红书跑不起来不是你的内容不好,而是没有用对地方。解决之道在于尊重平台差异,为小红书量身打造具有高价值密度、能激发收藏和搜索欲望的原生内容,或直接在专注在小红书视频流投放抖音素材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赵子辰Vic】,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必须评论支持一下!!!

  2.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idea:

  3.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4. 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18日 更多
九一八事变
世界清洁地球日
世界水监测日
1905年瑞典好莱坞影星葛丽泰·嘉宝诞辰
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齐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