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要理性发声,是品牌公关的第一课:从西贝想起诉罗永浩说起

品牌遭遇舆情危机时,创始人的发声往往牵动着事件走向。有的创始人因情绪化回应加剧危机,有的则凭借理性策略平稳化解风波,这背后折射出创始人个人表达与品牌公关策略之间的深层关联,也为行业提供了危机应对的重要启示。
作为一名品牌从业者,这几天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看西贝贾国龙要起诉罗永浩的新闻了吗?你觉得这事儿该怎么收场?”
很明显,这又是另一个“创始人按不住自己发声”的典型案例。
事情起因很简单: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希望国家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然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不仅开发布会回应,还接受多家媒体采访,表示计划起诉罗永浩强调决心。
在我多年的品牌公关生涯中,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创始人往往以为自己在拯救品牌,实则是在火上浇油。今天,我就从这次事件出发,聊聊为什么品牌危机的第一道防线往往是——管住创始人的嘴。
01 情绪化的创始人,是品牌公关的噩梦
贾国龙在回应中试图将罗永浩的“消费者身份”与“博主行为”进行切割。他认为正常消费者如果对菜品不满意,西贝有通畅的反馈补偿机制,但罗永浩“吃得挺好,抹嘴走了,回去就发了一个微博,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这种回应反映了创始人常见的思维模式——个人情绪与品牌回应不分。当我们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中混合了个人委屈(“我们复盘了没发现问题”)、财务公开(“五年账本随便查”)和法律威胁(“一定起诉”)等多种元素。
这种混合了个人情绪与公司回应的方式,往往会使危机进一步升级。
02 不是所有危机都需要创始人出面
有意思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老牌企业七匹狼也面临一场潜在的舆情危机。在郑州“续面事件”中,面馆老板用“七匹狼”一词嘲讽顾客,导致大量网友涌入七匹狼品牌直播间,呼吁品牌起诉店家。
七匹狼没有采取激进的回应策略。他们严格遵循“不冲突、不炒作、不越界”的保守型公关原则,既明确表达“坚持合法合规、坚守社会公序良俗”的价值观,又避免对事件本身进行过度评论。
结果如何?舆情高峰很快平息,七匹狼成功避免了被卷入一场原本与己无关舆论漩涡。这与西贝形成鲜明对比。
创始人为什么总想发声?
从心理学角度看,创始人对企业有着深厚情感,往往视如己出。当企业遭受批评,创始人容易产生“护犊心理”,本能地想要反击。
贾国龙对西贝的维护之情显而易见:“我觉得近年来最大的冤案是西贝贵,我们的账不怕查。罗永浩5个人点了15道菜,两个菜点了双份,一共花了830多。”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不会为企业的利润率买单,只会为 perceived value(感知价值)付费。创始人计算成本没有意义,消费者感知的价值才是定价的关键。
03 好的危机公关不是“打回去”
西贝宣布从9月12日开始,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欢迎顾客参观后厨。这步棋其实下得不错,可惜被起诉的威胁抢了风头。
危机公关的核心是降低品牌损害,而不是争对错。如果西贝仅开放后厨和推出“罗永浩菜单”,不提起诉,效果可能更好。
看看桃李面包的处理方式吧。当他们因“觉得五仁不好吃,是因为你还年轻,没挨过生活的毒打”的广告被指责为“爹味十足”后,他们没有狡辩,而是迅速下架广告并发布道歉声明:“我们老领导写的文案翻车了,在此鞠躬道歉。”
更妙的是,他们加上一句:“他现在正在接受现实毒打”。这句话巧妙地将原本的负面批评转化为轻松的自嘲,舆论随之扭转。
还有我的前东家名创优品,有一次在几千个SKU里面有一款产品包装翻译错了一个字,被媒体无限放大,名创最后发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媒体在这么多SKU里帮品牌揪出了小错误,让我们得以改正。不回避问题,用感谢代替防御,以学习代替辩解。
所以,公关的本质不是去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在于真诚与透明。
04 创始人代言的利弊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创始人IP是企业宝贵的品牌资产。岚图汽车CEO卢放最近回应“网红CEO”标签时说:“我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参与运营,是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岚图与用户之间更加直接、透明的沟通桥梁。”
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成为‘网红’并不是我的工作目标,更不是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我的职责始终是带领团队更好地服务用户、创造价值。”
这种平衡态度值得借鉴——利用创始人影响力建立沟通渠道,但不将其作为品牌核心依赖。
05 给品牌创始人的几句忠告
1. 你不是发言人:除非经过专业媒体培训,否则创始人不应成为危机事件的第一发言人。请让专业的公关团队处理专业危机。
2. 法律威胁是最后手段:起诉消费者(即使是罗永浩这样的网红消费者)几乎从不是个好主意。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不是法庭上的对抗关系。
3. 情绪过后再回应:等待24小时再回应用户的批评。愤怒时发的声,多半会后悔。
4. 学学“保守型公关”:像七匹狼那样,有时“不冲突、不炒作、不越界”才是最佳策略。
5. 幽默与自嘲是最好的化解剂:像桃李面包那样,用自嘲化解危机,远比强硬对抗有效。
回到西贝的事件,其实贾国龙本可以借此机会展示西贝的透明度和对食材的自信,却选择了一条对抗之路。这反而让更多人记住了“西贝预制菜”这个标签——即使他们最后可能确实没有使用预制菜。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这件事能推动餐厅明示预制菜也是一件好事,大众对于预制菜的了解也将会愈发买得明白,吃得清楚。
在品牌公关的世界里,有时候最强的声音,是选择沉默的力量。创始人学会理性发声,往往是品牌危机管理的第一课。
但愿每个创始人都能听懂这句话的份量。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木兰姐】,微信公众号:【木兰姐】,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