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领域正浮现新趋势,原本由专业咨询公司主导的 “超级符号” 创意逻辑,逐渐被 “超级搞笑” 的玩梗式内容取代。从品牌共创案例到近期某营销咨询公司因网络热梗引发的讨论,不难发现,无论是年轻群体的抽象玩梗,还是中老年从业者的 “出圈” 操作,幽默化、共创化的内容更易引发关注。

作者 | 金鑫YOYO

来源 | 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最近,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华与华」因为客户的问题,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各种「罗与罗」「罗与罗与罗」的玩梗海报,也在朋友圈涌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如果今年一定要给营销案例颁个奖,我一定会颁给罗永浩。这种网络热梗的火爆,正好印证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句slogan。只不过,创意的制造者们,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咨询公司或广告创意人,而是那些抖机灵的共创高手和搞笑博主们。三年前,我还在一家新媒体营销公司工作,那会儿已明显感知到内容的共创化趋势。那会儿的AI内容,还不像现在这么泛滥。我们的KA客户是被广大网友改造的“五菱神车”,称得上是“品牌共创鼻祖”,为社交媒体带来了不少幽默话题。

这和今天罗永浩恶搞「华与华」的标准海报,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和我妈年纪一样大的华杉,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被70后同龄人这样恶搞一遍。而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们,恐怕也难以想象,这帮中老年人为了流量可以不惜牺牲形象,用互撕来博君一笑。现在再讲什么「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似乎不合时宜了。如今出圈的秘诀,早已不是什么「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而是「超级创意就是超级搞笑」。年轻人喜欢玩抽象,中老年人一起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何不可呢?

笑归笑、闹归闹,这次风波后,华与华恐怕也面临着重塑品牌形象的难题。当营销咨询这么严肃的行业,也开始「发疯」了,这个行业真的还有救么?每年掏600万买“信任背书”的老板们,此时心里又会是啥滋味?—— 是觉得跟着失了脸面,还是收获了情绪价值?毕竟,要不要给乙方续费,是甲方的心情决定的。600万对西贝这种级别的大客户来说,如同「毛毛雨」,好比买了一份很贵的办公用品,贾国龙也不可能指望靠这点指甲缝里的钱,就能拯救他的企业。但对于我这种创业者来说,已经算一笔「超大生意」了。

耳边忽然回响起电影《一代宗师》里赵本山的那句台词:“老人死守着规矩,新人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真实的世界,恐怕早已发生身份转换:新人死守着规矩,老人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刻薄地解读,就是:新人们要敢于像老登一样豁得出去、对权威祛魅,不要一天到晚充满爹味。学学人家金枪大叔,越骂老板反而越有订单;再学学小马宋,时不时爆出个冷门信息差,显得自己非常理解用户。还有那个群玉山,之前为了庆祝什么喜事,做了一系列明星吐槽短视频,虽然槽点都挺冷的,略显造作,但好歹不太伤脸面。造梗这门学问,确实需要天赋和技巧。有没有梗,取决于读者怎么想,和作者早已无关了。再说回华与华,这哥俩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要不然,先把机场广告换了?

作者 | 金鑫YOYO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一个符号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必须评论支持一下!!!

  2.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oops:

  3.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4. 手动点个赞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20日 更多
全国爱牙日
公民道德宣传日
中国统计开放日
1946年法国举行首届戛纳电影节
1965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
1987年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