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微信公众号还有多少红利?

2025 年微信公众号仍显活力,图文创作者数量与阅读量同比大增,文章借多个案例剖析其留住用户与创作者的原因。同时探讨公众号多元变现路径与长期经营价值,揭示其在内容浪潮中持续生长的逻辑。
在内容平台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不禁发问:2025年,还有多少人在看公众号?公众号的创作者们仍有红利可挖掘吗?
前不久,2025年微信广告生态合作伙伴大会的数据给了我们答案。截至2025年8月,日均发布图文的创作者数量同比增长显著,图文日均阅读量更是同比增长3倍以上。
做了十三年的公众号为什么还能留住创作者、留住读者?我们观察了几个深耕公众号多年的创作者,从他们的故事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01 2025年,谁还在做公众号?
在创立至今的十三年间,微信公众号孕育了一批优质内容创作者,“好奇博士” 便是其中的典型。
10多年前,公众号尚处红利期与野蛮生长阶段,“好奇博士”锚定原创条漫科普方向,立志做易懂又好玩的“不正经”科普。
据了解,“好奇博士”每期内容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准备,“啃”完一摞论文资料,理清晦涩的知识,再经过“中译中”加工成好玩有趣的条漫。
2018年的好奇博士团队
长期努力投入也带来了粉丝的拥护,账号数据从5万+、10万+、20万+持续增长,爆款内容接踵而至,直至公众号粉丝超过600万。
直到今天,“好奇博士”依旧坚持“慢产出、细打磨”的节奏,并将这份坚持带到了商业变现上。“好奇博士”长期合作的某护肤品牌,就是前期通过科普内容深度种草,建立用户认知,半年后才开始带货,最终在次条阅读量不足10万的推送,带来了80万的销售额。
这类创作者并非个例,据“笔吧评测室”创始人叶霆宇回忆:团队从2015年“网友在线协作”模式起步,就是依靠深度测评内容逐步积累高黏性用户。
刚开始,“笔吧评测室”的广告收入并不稳定。而在接入微信广告后,如今“笔吧评测室”年收入已突破百万。
在“笔吧评测室”看来,坚持做了十年测评,最大驱动力是公众号的读者。“读者对我们账号的需求是明确的,这会让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从“好奇博士”到“笔吧评测室”,内容平台竞争激烈的十几年中,公众号凭借深度内容承载能力和愿意沉下心来阅读的读者,孕育了许多优质创作者。
同时,从信息传递的视角,如今的公众号既有深度内容,也有公众号图文(大家常说的“小绿书”)这类的轻量化内容,还有时效性更强的消息新闻,共同形成了「长文+轻量化短图文」的互补生态。
这个过程中,既有创作者对内容的坚守,也有平台对内容形态、流量分发的持续优化。
2025年微信广告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到,过去一年微信公众号围绕三大流量入口(订阅流量、社交分享流量、平台推荐流量)做了升级,扩充推荐场景,新增“快讯”、“爱心赞”等产品形态。
此外,公众号还推出了修改标题、修改图文封面等功能,优化创作者内容生产体验。同时伴随着AI能力矩阵的引入,为创作者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内容创作与互动工具。
正是“平台赋能+创作者坚守”的双向奔赴,才保障了公众号内容的深度,让高质量文章被更多读者看到。
02 多元变现途径释放创作者商业可能性
稳定的商业回报,是创作者长期经营的基石。在此背景下,微信公众号变现形式的变化成为今年「克劳锐」的重点关注。
据观察,程序化广告矩阵的完善,是今年变现体系的显著亮点,尤其是8月新上线的公众号留言区广告。(程序化广告包含公众号底部广告、公众号文中广告、公众号视频后贴广告、公众号留言区广告)
公众号留言区广告从用户高频互动的场景入手,广告自动插入,不需要额外运营成本,对用户阅读体验干扰小。
对用户体验度要求极高的“好奇博士”就对“公众号留言区广告”夸赞有加:“能变现,又不影响用户体验。”
事实上,仅公众号留言区广告这一项,就帮助“好奇博士”的程序化广告实现了超60%的收益增长。
除了程序化广告,目前公众号创作者还可通过公众号互选广告、返佣商品和内容推广、微信小店带货等多元形式进行变现。
对于原创头部账号,公众号互选广告仍是优质选择。“笔吧评测室”表示:公众号互选广告收益更高、回款更有保障,因此公众号互选广告往往是创作者最积极参与的业务类型。通过 “广告主与创作者双向互选” 的模式,既保障了品牌调性,也让创作者的专业价值得到更高回报。
值得注意的还有,今年公众号场景成交的微信小店订单技术服务费已降至1%,且创作者佣金部分平台无抽佣,大幅降低了变现成本。当前公众号已在内容挂载、主页展示、商品售卖等多个环节打通微信小店能力,创作者可选择返佣模式或自营模式。
同为带货类变现渠道的还有返佣商品和内容推广,谈到如何看待返佣商品和内容推广,“笔吧评测室”坦言:“其实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广告来用,而是方便用户的工具,帮助用户更快捷的找到今天测评的产品。”这种可持续的变现形式受到了创作者和用户的青睐,数据显示,当前公众号返佣商品数量已达3000万+。
近些年,许多创作者都开启了公众号带货模式。例如“好奇博士”项目组创建了“博士商店”小程序。同时为了保护主号内容调性以及用户体验,他们孵化了子账号承接转化,并将“好奇博士”账号导流内容严格控制在总流量的20%以内。
好奇博士电商第一次溯源
从程序化广告、公众号互选广告到返佣商品和内容推广再到如今的微信小店带货,公众号创作者的变现途径正在不断丰富。
为了进一步优化创作者的变现体验,公众号流量主界面也将进一步升级变现指引和数据一体看板。正如“笔吧评测室”在采访中所说:“不同变现方式下的数据归总、变现建议,一直是创作者的痛点。”
多重变现路径与变现体验的升级,为创作者带来更多变现机会,从而可以更专心地为用户产出高品质内容,实现内容生态的正循环。
03 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在于长期经营
在「克劳锐」看来,在当下快速流量的时代下,微信公众号能在十三年间能保持独特生命力的核心,离不开长期经营的心态。
公众号的核心资产不只是粉丝数量,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优质内容创作赢得的粉丝信任。这种信任无法靠短期爆款速成,而是通过持续输出专业、一致、有温度的内容,逐步渗透用户心智。
创作者李筱懿在公众号的变现轨迹,正是沉淀用户信任的典型样本。
作家李筱懿在10年前就入局微信公众号,名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的公众号不到一年便拥粉20万。
在优质内容的不断输出下,李筱懿的公众号业务不仅形成了总粉丝量超460万的女性新媒体内容矩阵,还有用户数超186万的女性内容电商、年度销量3000万+的女性成长类知识付费体系。
从2015年的女性成长图文内容到2017年推出女性成长知识付费,再到接入微信小店,变现方式不断更新,但是其通过深度内容分享链接用户的核心是一致的。
正是因为前期数年的粉丝沉淀和内容调性塑造,李筱懿团队才能快速适应电商、视频号等新形态。快速从单一图文账号成长为小店直播和公众号互选广告构建的健康商业模式,构建起一个覆盖内容、电商、知识付费的多元业务矩阵。
无独有偶,专注地理知识的创作者“地球知识局”,2016年到2025年的9年时间里一直在不断迭代,从书到图文再到视频,不断“细密化内容服务”,持续将知识内容做得更深、更精细。
越来越精细的内容,帮助“地球知识局”吸引了更多用户关注,也为账号的商业化提供了保障。如今,“地球知识局”的变现形式十分多元,公众号程序化广告保证基础收益,公众号互选广告寻求增长机会,实现长期稳点变现。
秉承长期经营的思路,李筱懿、“地球知识局”等创作者将内容价值与商业价值深度绑定,在微信公众号建立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04 结语
「克劳锐」认为,近年来微信平台的一系列变化对创作者而言,有着以下几点启示:
长期主义视角运营公众号,实现用户价值的持续挖掘;
善用微信公众号的多元化变现形式;
灵活配置平台的各种商业化产品,联动微信小店、视频号、小程序等生态,释放商业价值。
这既是创作者的生存之道,也是公众号在内容浪潮中持续生长的根本逻辑。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克劳锐】,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