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仅提供标准 brief 给达人,常导致内容同质化,难以产出优质创意内容。文章提出超越 brief 的支持方法,助力品牌与达人建立协作关系,共同提升内容质量。

一份标准brief,发给50个达人,收回50篇同质化内容

这大概是许多品牌方都会遇到的困境。我们总希望达人能贡献最优质的内容巧思,但仅凭一份写着卖点、要求和档期的brief,就能写出创意十足又能讲好产品的笔记

这其实,有点难为达人了…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让达人有更多思路来更好的创作。今天我整理了几个我们团队一直在用,并且深受达人欢迎的小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提供品牌或产品的“元故事”

Brief里通常写的是“是什么”,比如“面料含桑蚕丝”。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达人“为什么”和“怎么样”

比如,这块面料当初为什么选了桑蚕丝?是创始人从一位老师傅那里偶然发现的,还是因为某个老用户反馈说其他材质不舒服?有没有那种,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配比的小视频或花絮照片?

这些带着人情味和过程感的细节,远比干巴巴的参数更能点燃达人的创作灵感。这个在我们内部叫「元故事」,可以鼓励达人在内容中结合元故事去创作,可以给内容填充更多细节,让内容更显有血有肉

二、给一些真实用户的反馈

我们总喜欢给达人看精选过的好评。但其实,那些最真实,甚至有点粗糙的用户反馈,才是宝藏

可以整理一份用户和客服的真实对话(隐去个人信息),看看用户最关心什么,最开始会怎么吐槽,他们用哪些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产品

有一位达人曾跟我们说,她数据最好的一篇内容灵感,其实是因为搜这个产品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用户的抱怨:“这个瓶子好看是好看,就是洗澡时手滑不好挤。”她从“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用这个瓶子”的角度,写出了一篇温情又扎实的种草文

所以,真实,永远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把这些真实的声音交给达人,或许能带给他们一些新思路

三、给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参考

这里说的不是那种“要高级感”的抽象要求。而是实实在在地给达人看一些例子。

比如,找几张你认为是“高级感”的图片,也找几张你认为“太刻意、不够好”的图片,简单说明一下原因。分享一下你最近看到的、非竞品的、觉得特别棒的视频广告,说说它哪里打动了你

给到达人具体的标准,而不是达人创作好以后,用我觉得不行来驳回达人的内容,这就像给朋友指路,光说往北走不够清晰,如果说看到那个红色的邮筒后右转,就明确多了。清晰的边界,反而能给达人更大的创作自由

四、主动提供一些素材

创作是件麻烦事,但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素材

比如,提供一些产品的空镜视频、不同场景下的照片;整理一份适合拍摄的、可商用的背景音乐清单;甚至推荐几个你知道的、出片率高的小众咖啡馆或场地

这点小小的体贴,能大大降低他们的创作门槛,让达人更好的创作内容

写在最后

说到底,我们和达人的关系,不应该是简单的甲乙方,更应该是共同完成一次内容创作的伙伴

我们的目的,不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而是通过提供清晰的边界,更多的支持来支持达人产出好的内容

好的内容,始于一份清晰的brief,但最终成就它的,是那份超出brief的、品牌与达人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有时候,正是我们多给的这一点点,成为了他们愿意多花十分力的理由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赵子辰Vic】,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运营经理唯有多学习,多复盘,多总结,多实战,才能成为优秀运营人。

  2.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 ;) ;)
    做运营太难了。

  3.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4. 看完好难受啊,觉得自己好菜。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0月19日 更多
1936年鲁迅逝世
1745年《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逝世
1984年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逝世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