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无聊吗?你经常哪种无聊?哪些人很容易无聊呢?如何选择正确的无聊方式?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向大家分享面对无聊时的“十八字箴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从时代万科到家只要10分钟。

前天回家,我突然想骑车多绕一圈,花5分钟时间享受一下风景。你可能会觉得我有点傻,明明可以早点回家洗澡,做别的事情,何必在路上浪费时间?

其实,我那时候突然觉得人生不必那么紧张,不必把每一刻都安排得满满的,像台机器一样不停地运作。

偶尔停下来,享受一下无所事事的感觉,也挺好的;而且还发现,这种闲适时刻,也有它的意义,能让人放松,不必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这也是种享受,不是吗?

不过,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怕无聊。他们认为时间是金钱,无聊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并且,无聊有一种空虚感觉,很不舒服。

说白了,可能人们对无聊没有明确认识,才导致对它有种恐惧和排斥的错觉,觉得无聊同等于懒惰、缺乏目标,或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01

那么,什么是无聊呢?

跟开心、难过、平静感觉一样,一种常见情绪状态。

有些心理学家说,无聊是你暂时感觉不知所措,不能和大脑理想中那样,投入某个状态中。现代学说也证明了,无聊是一种特殊情绪,跟喜怒哀乐这些不一样。

当它发生时,上身软绵绵的,头往后倒,身体其他部分基本不想动,有点像我们常说的「葛优躺」。不管身体健康不健康,处在任何环境和文化里,都会有此类情况。

比如:

如果在一个聚会中,大家都在聊AIGC、看他们聊得火热,你听不懂也插不上话。亦或,你在办公桌前准备开始工作,但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看着旁边同事都在忙碌,你可能会突然觉得有点空虚。

这些感觉都算无聊。

你可能会纳闷,现在那么多娱乐方式,刷短视频、打游戏、看电视剧,为啥还会感到无聊呢?

其实,心理学上说的无聊,是因为在某一刻觉得没啥刺激,产生不舒服感觉。大脑都懒得动了,自然觉得啥都没劲。

就像我,白天工作一天回家后,想看个电视剧放松下,结果发现一点也不新鲜,剧情老套,提不起兴趣来,甚至还莫名的烦躁。

你经常哪种无聊?

讲真的,这个社会刺激并没有少,我们时时刻刻被信息包围着,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感知刺激的门槛变高了,快节奏生活和源源不断娱乐供应,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觉得新鲜。

并不是生活变得更无聊,而是变得更麻木了,所以这个无聊是现代人的一种“特权”。

想想过去人们忙着生活,哪有时间感到无聊?现在生活条件变好,有了闲暇时间,无聊也就跟着冒出来了。

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当然了,人们有个普遍倾向,喜欢把所有接触到的一切,通过自我理解赋予某个意义。这种不断寻找意义的渴望,不仅能推动人们继续生活,而且是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关键因素。

不过,一旦人们找到意义,就容易陷入用意义来评估事物的好坏中,甚至从各种事物中不断寻找规律、目的和价值。这个过程虽然很自然,也会让人陷入一种过度解读的陷阱。

就像,把无聊和人生意义直接关联起来,人们会觉得无聊就失去了人生意义。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无聊和人生意义之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有点像一种难以捉摸的玄学。它们之间联系,还涉及到个人长短期目标、整体的人生规划。

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无聊视为失去意义,或者将寻找意义视为消除无聊的唯一方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微妙。

举例来说:

你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并觉得它让你的人生充满意义,但有些琐碎的工作任务,比如记录活动,可能还会让你觉得无聊和毫无意义。

还有,有的人可能一生都充满目标和意义,但在某些具体情境,比如排长队买东西时,还是会觉得无聊和缺乏意义。

甚至做飞机,当你提前到达机场一个小时,等候登机的时刻,你也可能会觉得这一段时间,无聊得让人抓狂。

追求其本质,不过是人生意义和场景产生了交融,人生意义涉及整个人生方向,而场景只关乎某个具体时刻。

了解这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人生、场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你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

02

因此,无聊有四种类型:

1. 情境无聊

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定场合下,容易感到无聊的那种,比如等人、听讲座、坐地铁……

前几天约朋友晚上7点吃饭,按时到后发现朋友因交通堵塞,迟到了;我一个人坐在餐厅,手机短视频刷了个遍,餐厅音乐和装饰都没办法吸引我的注意力。

周围的人沉浸在自己的谈话里,我最后居然注意起“服务员”给别人餐桌上菜的动作,大脑在思考,一个托盘到底能放几瓶啤酒,他能拖几分钟,日常会不会刻意练习等奇怪的问题。

那种一时找不到任何有趣的事,却还总操心着朋友几点到的感觉,过得格外慢,总感觉被困在一个时空中,渴望有新刺激和变化。

2. 存在无聊

存在主义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哲学性的方面,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无聊有很大不同,它通常涉及到人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存在主义观点中,人存在可能并没有任何固定、先验的目的,必须通过行动和选择去赋能一件事,当一个人长期感到行为、生活毫无价值时,可能就会陷入存在陷阱中。

这种无聊并非刺激、娱乐就能解决,更多对存在本身的不满和困惑,可能引发一种感觉我做什么,都无法达到重要目标,或满足任何真实需求一样。

比如:

最近我经常坐在电脑前,凝视着屏幕上闪动的鼠标思考,我要写什么?天天阅读、采访,写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究竟为什么而写?是满足我对金钱的追求,还是心灵的富足?

假设追求金钱,我是不是有更多可选项,苦哈哈做内容创作,卷不出个未来,我都怀疑动机是否正确。

我意识到,要克服这种无聊,需要重新审视人生目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它让我深入探索内心,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

很多人都有此类状态,简单讲,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一段时间后,又好起来了。

你经常哪种无聊?

3. 餍足无聊

这种无聊,让我想起之前一段时间帮客户做私域时。

那半个月每天都处理数据、填表格,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陷入一种低效思维僵局,感觉无法发挥潜能。

不论怎么改变,每一天都显得如此单调、重复;我开始怀疑工作价值,即使工资还不错,同事也很友好,但我对要做的事却感觉非常厌倦。

就像吃太多同样的食物,无论多美味,终究觉得腻味;后来实在受不了,我开始抽出部分精力用在别的事情上,才熬过那段漫长岁月。

4. 落差无聊

我对某个活动或事件抱有很高的期望,充满幻想,认为它会是多么精彩和有趣;然而,当真正投入其中后,却发现它远未达到预期的那样令人激动。

记得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部剧的介绍,宣传情节、角色塑造,都让我非常期待。

但当真正坐在电影院观看完后,却发现,它远不如想象中的精彩,情节平淡,角色无味,甚至观影过程中我都要睡着了。

这种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让我感觉非常无趣,原本充满期待的心情在现实层面上变得索然无味。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健康问题,如焦虑症,甚至过多关注社交媒体,也会引发无聊感。虽然媒体给我们提供无尽的娱乐信息,但可能会在不停刷的过程中,失去真实互动和思考的机会。

所以,无聊有很多面,虽然结果大致都是那种空虚、不满足的感觉,但产生无聊的过程和原因却呈现多样。

03

那么,哪些人很容易无聊呢?

首先,对不确定的容忍度较低的人。通常害怕未知和新事物,倾向于留在自我舒适区。

我身边有大量此类朋友,他们在一家公司多年,完全适应工作流程和职责,尽管有机会参与新项目,担任更具备挑战性的角色。

但总因为害怕带来未知的失败,担任更大责任,则选择从事现有的工作。我经常听到这种重复和单调的吐槽,一面说工作无奔头,一面又不愿意多尝试。

其次,创造力低的人,在面对“空白时间”时,缺乏创造力可能选择更保守、封闭的态度。他们不善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所以更容易感到无聊。

以前在带市场部时,每当寻求新的推广策略,我发现一些伙伴很容易反驳别人提出的观点。面对“新策略”,他们总感到担忧,总倾向于坚持以往验证过的方法。

这种态度,有时候会让他们自己感到拧巴,觉得是不是太保守、封闭了?

再者,缺乏动机和激情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觉得无聊。就像我之前在做私域工作那段时间一样,每一天工作都像流水线一样重复,我失去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意愿,也不再关心项目的最终成果。

这种枯燥情况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到达一个忍无可忍的阈值。才决定不再被无聊所困扰。所以,无聊真的是一件坏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多项科学研究都表明,人们通常会高估自己的动机持续性。也就是说,在执行任何任务时,我们不能期望动机像“永动机”那样,不消耗能量地永远运转。

既然动机是需要消耗能量的,那么,其中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就是所谓的“鸡血”。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经常会听到有人提到“打鸡血”或“画大饼”这样的概念。这不是一种低级的行为,反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激励手段。

所以,我们不应该嘲笑它,反而应该理解,并尊重不同的人的动机,和激励机制是不一样的。

直白点说,无聊本质是一种“低唤醒状态”(low arousal state)表现。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处在低水平状态,既不兴奋、又因为某些事在身,又无法特别放松,才处于一种缺乏刺激和高度动力中间的状态。

这有点像“拿不起,放不下的感觉”。如同一份工作、一段关系既不满足,也不愿意改变。无聊反而会促使你停下来,重新审视选择、动机,因此,无聊不一定是消极、无用状态,它起到警示和推动作用。

警示你当前路径、选择不是最理想的,推动你改变现状,寻找机遇或新方向。

04

很显然,你可以随时无聊,但要选择正确的无聊方式。我是怎么做的呢?有个十八字箴言分享给你:

1. 停下来,使劲躺

一天充满各式各样的活动,从乘坐地铁、开车,到赶到公司开会、学习和娱乐,我们常常陷入忙碌和纷扰当中。

每一个活动都需要调动不同心理、生理状态来执行并从中得到反馈,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这些回路的本质有新鲜感、自主性、可控性、参与感四个维度。维度不同组合会激发不同的心理状态。

新鲜感高,控制感低时,你会感到一种恐惧,担心把事情搞砸,在大量新鲜刺激下,这种恐惧可能让你又兴奋又压力重重。

自主性极低、参与度很高,可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做一些并不是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样的情况,会让你感到厌烦和沮丧。

这些厌烦具体表现,会催生出无聊的情绪,身体可能会通过本能(腰酸背痛、烦躁、空虚乏味)信号告诉你,要停下来,歇一歇了。

刷手机、追剧、不是一项最佳方式,更理想的方式是一种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自己心理、生理进行恢复和调整,例如,冥想、深呼吸、进行轻度运动。

这些活动能让你真正从日常忙碌和纷扰中解脱出来,帮助你重新找到平静和焦点,不过,我通常是手机电脑一关,给大脑一个清醒,使劲休息几十分钟,半个小时,甚至放飞自我一天。

你经常哪种无聊?

2. 去见人,找启发

当长期感到无聊,缺乏存在主义时,上面的办法并不能帮到你,我有段时间在家躺了好几天,都有点怀疑人生了。怎么办?

去见人,交换思想,换个环境体验。与那些具有不同背景、观点的人交往,可以激发思维,引导我们看到自己之前未曾注意或理解的事物。

可以不用带任何目的,单纯参加一场社交、聚会或兴趣小组,给别人聊聊你是做什么的,看看对方对你职业的看法等等……

这样的互动,不仅可以暂时忘掉无聊,还能遇见一些兴趣相投的人,说不定解决那些始终想不明白的问题。

值得注意,有些人试图用上述方式掩盖“直面自己”,他们疯狂city walk,找社交搭子,逐渐陷入一种依赖社交互动来填补内心空虚的状态。

这不是健康选择,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人渐渐丧失对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掌控,所以,适当的交互,也许你能够找到共鸣,能够领悟到以前从未意识到的东西,但也不能忘记与自己对话。

3. 寻挑战,改路径

短暂看,上述办法非常管用。不过,更深层次层面看,若想把无聊变成一种正向行为,或许培养一个技能、改变一些习惯,会让你更有可能找到人生的激情。

不久前,我给自己设置两个挑战:其一,年底前见50个新朋友,并且帮他们做一件事。其二,每周尽量在原来健身基础上,再多增加一些锻炼时间。

是不是很无聊?哈哈。

不过对我非常重要,见人迫使我改变社恐状态和内向性格,说不定还能学到一些不同东西;健身促使我增强身体素质,更重要是,提高意志和耐力。

所以,当无聊笼罩时,这些挑战会使得生活,变的有深度有宽度,让每天都活得充实、有意义。

围绕“停下来,使劲躺。去见人,找启发。寻挑战,改路径”十八字箴言,可以思考下自己,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不过,不必像我一样安排那么满,找到自己的节奏,生活才能得心应手。

总体而言:

无聊,是件奢侈品。找对方向,生活活力和参与感会得到提升,反之,忽略或错误处理会引发孤立、漠然。所以,正确理解并利用它,可能会有一条通往充实人生的道路。

 

作者:王智远

来源: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878436)”

本文由@王智远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信息量很大

  2.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人感同身受

  3. 最近在研究短视频运营,有没有一起的?

  4.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30日 更多
国际爵士乐日
国际不打儿童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