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深入剖析十月结晶的成功之道,探讨其如何通过抓住孕产场景下的大机会、针对全生命周期做内容匹配,以及全渠道布局的推广逻辑,实现了从一个普通电商白牌到母婴巨头的华丽转身。

这年头,品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已经和它实际做的是否成功不挂钩了。

有些特别有名气的品牌,昨天还四处刷屏,今天可能就宣告破产,反而那些在某些细分赛道做的真扎实的品牌,不动声色的悄悄发财。

当网红品牌在C位咋咋呼呼的时候,这些不热衷于高调营销,却能在细分赛道悄悄占据半壁江山的品牌,在厚积薄发。

也许,他们的打法,更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做得不错,“闷声发大财”的品牌,然后深入分析他们的品牌运作好在哪里,他们的内容体验,是具体怎么做出来的。

今天这篇文章说的品牌,是:十月结晶。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个品牌之后,会震惊一件事:苍天啊,原来生个孩子要有这么多要准备的细枝末节!!!

大众里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很少很少,但是当过妈妈的人里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很多很多。

这个品牌创业以来,据说服务了 6000 多万宝妈,天猫店粉丝量达到 1100 万,在妈妈群体品牌触达率达到 95% 以上,据说每年购买过十月结晶产品的宝妈在 70% 以上。

这种垂直的高效触达无比精准,精准到让人吃惊。

它很少花钱找明星代言刷屏,也几乎不出现在热搜榜单,却从一个普通的电商白牌,长成了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全渠道年销量数十亿的母婴巨头品牌。

十月结晶品牌档案:

品牌:十月结晶
创始人:施军(1985年)
行业:母婴–孕产用品
成立时间:2010年
所在城市:浙江杭州
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天猫、京东和多家商城线上店铺,以及线下品牌专卖店、月子会所、产康中心
年销售额:2021年已达到20亿,之后还在快速增长
发展路径:电商首推一站式代产包—-自建生产基地—-全渠道铺网
品牌理念:周全呵护・更懂中国妈妈

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理解十月结晶品牌崛起的三大关键,以及相对应的内容体验知识要点:

  • 抓住孕产场景下的大机会:

一个小小的待产包竟然是一个巨大的商业蓝海的最佳入口?十月结晶如何专注“孕产”这一刚需场景打穿做透产品内容?产品内容如何统一在“孕产”场景下?

  • 针对全生命周期做内容匹配:

从孕产到婴幼儿,十月结晶如何在不断拉长的用户全生命周期中不断进行内容匹配?

  • 全渠道布局的推广逻辑:

电商需要的推广和线下店需要的推广要同步做起来,如何平衡两者不同的内容逻辑不同?

01 孕产场景下的大机会

2006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施军前往杭州,从事收纳产品的电商销售,他从做母婴产品代理的姐姐那里嗅到一个更大的商机,于是他转而从事母婴用品的代理,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很快他意识到:没有自有品牌,终将受制于人,于是2010年,一个叫做“十月结晶”的品牌诞生了。

那时候,孕产用品领域虽然也有很多人在做,但产品散乱,品质不一,真正“品牌”玩法的企业没有多少。

十月结晶凭借着对“孕产”需求的精准把握,推出了待产包、产褥期护理垫、产妇卫生巾、产后收腹带等产品,创业第二年,销量就突破了2000万。

2015年,品牌开始走上了快车道,在全网孕产妇护理用品多个类目领跑,荣获天猫母婴百大品牌等荣誉。同时他们开始产品线延伸和供应链自主化等一系列战略动作。

孕产,是听起来很专业的小场景,在2010年的市场上,这样的小场景并非没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能打透这个场景的人不多。那时候,更多人的逻辑是:卖货。

打透孕产场景,就意味着真的要像孕妇、产妇一样思考问题,像家人一样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

从货,到解决方案,中间相差的,是对“孕产”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理解。

比如当时市场上的孕产用品特别分散,消费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和凑齐各类东西。

十月结晶就发现了这一需求,围绕着“孕妇入院”这一个真实场景,将前后所需的所有用品进行整合,推出了“一站式”待产包,极大方便了孕妇家庭的准备工作,满足了分娩前后的实际需求,一出来,这个产品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爆款。

你看,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场景和一个“一站整合”的小需求,只要被看到,被整合好,产品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孕产场景,简直是个“入口级”的机会,一旦从孕产入手,后面的母婴就可以顺势而入。

而当时,那么多品牌在摩拳擦掌进军母婴赛道的时候,对“孕产”场景的内容洞察做的细致的却不多。

比起母婴,其实孕产场景的“刚需性”反而更强,而且人们的无助感、焦灼感也更强。

如何筹备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如何应对在医院期间的各种琐细事项,是一个很好的做内容体验的入口。

因此,不仅锁定对了这个入口级的场景,围绕着场景,“十月结晶”呈现的内容体验,也是丝滑的。

当时的市场上,对孕产场景以及这个场景下的内容,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1. 信息极不对称:

准爸爸妈妈你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产品指导,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产品。这里的信息需求是强烈的。

2. 产品内容分散:

市场上的孕产产品基本都是单品销售,缺乏整体内容解决方案,孕妇需要按照需求分别购买,从待产、产后护理到婴儿护理,过程繁琐且容易遗漏重要物品。这里有个重要的内容整合的机会。

3. 内容细分不足:

针对不同孕期、不同场景,内容的供给严重不足,不管是产品的说明、外包装的策划、原材料的标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中,都还处在一片混沌中。

4. 内容缺少温度:

作为一个混乱分散的市场,内容的整体性、专业性尚且不能被解决,更别提内容的温度了。对孕产群体的整体内容关怀显然是不够的。

这时候做产品的内容,围绕着场景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

从“十月结晶”这个品牌名称,似乎不难窥到,他们为了研究这个场景所花费的心思,从品牌名称开始,“内容温度”就拉起来了。

从一站式待产包的产品内容规划也不难看出,他们在信息说明、内容系统化、继续细分场景下所作的努力。

以待产包内容为例,十月结晶11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开始,到 13 年间共进行了 7 次产品/内容迭代。

例如,根据用户反馈,第二代待产包中增加了 “24 小时应急包”的内容,这就方便产妇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必需品;而在第四代待产包中,则增加了冬季特供组件,专门针对冬天生产的情况进行了优化。

电商销售场景和内容场景是融合在一起,针对孕妇打底裤的内容体验,他们做了模块化分类,为不同孕期、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匹配。

在一款专门给新生儿清洁耳朵鼻屎的清洁棉棒产品的详情页里,对宝宝场景和家庭场景的不断挖掘的内容呈现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所有的这些产品优化中,内容的策划和呈现都是如影随形的,内容体验和产品紧紧揉在一起,彻底把“场景”吃透。

把用户的每一个头发丝一样的需求都提前考虑到,哪怕场景小,带来的机会也越来越大。

02 针对全生命周期做内容匹配

在孕产场景站稳脚跟后,十月结晶开始业务延伸,进入婴幼儿用品领域,甚至在2025年,适时进入了经期护理领域,不断完善了全生命周期的布局。

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品牌内容体验,在垂直细分人群中点对点精准送达,品牌粘性一再拉高。

这种全生命周期的内容匹配工作,有两个维度的考量。

一个是用户的静态画像,一个是叠加了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需求图谱。两个内容匹配起来,生产品牌相关的内容,体验才会更明确,投放推送才会更精准。

除了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学历、职业等)、消费行为(如购买频次、客单价、偏好品类等)、社交数据(如互动频率、内容偏好等)等传统用户画像的接触信息,还需要叠加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需求变化。

显然,用户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内容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

  • 孕期:更关注产前准备、母婴健康、产品选择等内容
  • 分娩期:聚焦生产时护理、疼痛、新生儿护理等内容
  • 月子期:重视的是产后恢复、母乳喂养等内容
  • 育儿期:关心的则是婴儿看护、睡眠训练、早期等内容
  • 经期:会关注私密护理、微生态平衡、使用体验等内容

这些阶段的内容诉求和阶段特征梳理出来后,他们构建了一套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内容匹配体系。

不管是孕期阶段的胎教音乐会、妇产医生现场教学,还是产后阶段的育儿经验分享、产后护理知识。实现了从产品到服务、从功能到情感的全方位覆盖。

为了保证内容匹配的精准性,他们付费把真实用户引进公司的内容生产环节,推出了一个”品质监督代言人” 机制,这是他们内容匹配的核心创新点之一。

他们通过招募真实用户来担任品质监督者,公司支付月薪 7000-9000 元,让这些正在生育过程中的父母,用真实体验来填补内容方面的空白,从真实记录和检测出发做内容。

这种内容玩法,真实性和人感更高,而且瞄准了传统监督模式的盲区,使得内容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全生命周期是品牌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落到内容体验的工作中,就要从用户画像的一个点,立体延伸到用户需求场景的一个段,再到用户旅程的一条线,最后发展到用户生命周期的一个面。

这种展开式的内容策略,是与品牌的发展战略协同的。

再好的企业战略,一旦内容体验没法同步跟上,效果也出不来。

03 全渠道布局的推广逻辑

从渠道上来看,电商算是十月结晶的大本营,在电商做到一个规模之后,他们没有满足只有电商的渠道,不断开辟新的渠道,现在完成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布局推广。

这个工作不仅是对渠道拓展和渠道管理能力的挑战,从内容体验的角度来说,也是对内容推广逻辑的大挑战。

不同的渠道对内容的要求,匹配内容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商、线下门店、经销商等合作伙伴作为“七大内容体验核心渠道”中的三种重要渠道,对内容的要求逻辑完全不一样。

除了线上的天猫、京东、抖音等 7 大电商主流平台的渠道外,线下还有 30000 + 家母婴连锁店、5000 + 个线下专柜等渠道。

以电商为例,电商详情页是将销售与内容结合的十分紧密的一个内容触点,好的电商详情页拥有图、文、视频等各种内容呈现形式,是比较直观的套路化的推广逻辑。

但在线下的连锁门店和专柜,内容推广就不再依赖品牌方的图文,门店的销售人员的话术、动销的动作匹配、现场实体营销物料的醒目程度,又构成了另外一套推广逻辑。

三种重要的销售渠道布局完成,这就意味着常见的内容体验的七大核心渠道都要有相应的内容产出,才能支撑给三种销售渠道的引流和内容体验加持。

在媒体、私域、产品等渠道上,匹配不同的内容,赋予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内容体验角色,让整个七大渠道变成一个内容体验的闭环。

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浪费不冗余不做内容推广无用功,是需要极其清醒的内容管理能力的。

怎么判断十月结晶在这件事上想的清楚?

一个很简单的测试办法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比如在百度图片搜索:十月结晶,会看到图片90%都是来自于种草、产品详情,剩下10%来自于产品秀或实物展示,几乎没有其他无关内容。

他们在这种多渠道分发和全平台内容推广上的思路很克制,管理也很精简。

04 内容体验要点启示

在添梯内容体验系统里,我们常说一句话:场景激发需求,价值带来复购。

这句话背后指向的是品效合一的过程中,品牌内容体验工作如何和营销效果合二为一。

需求是被场景的挖掘刺激出来的,而复购是被价值的反复暗示带来的。

在十月结晶这个案例里,这两点都被很好的落地实践出来了,而且在三个方面都实践的特别“精准”,三个精准的落点:场景精准、用户精准、“我是谁”说的很精准。

首先,对场景的细分挖掘,给内容体验的实施创造了一个空前的蓝海。

十月结晶通过对孕产、哺乳、婴儿护理等不同场景的深入研究,持续不断地开发出可以用内容来诠释的产品,产品反哺内容体验。

很多品牌花大量功夫做精致的内容,但用户并不买单,十月结晶恰恰没有在内容上做太多花活反而效果不错,差距主要在这里:根据场景挖掘不断开发内容型产品。

其次,精准的用户洞察和渠道匹配,从用户洞察到用户全生命周期、全渠道内容的延展是一脉相承的。

十月结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用户反馈,建立了全面的用户需求图谱,不管周期多长,渠道多丰富,最终还是依据“你是谁”——精准的用户洞察。这个洞察做得越精准,后面的工作也简单。

最后,能在战略的不断调整中始终清晰地说清楚“我是谁”。

十月结晶创业十五年来,战略并非一成不变,野心也不是一目了然,但我们会发现,它在每个阶段关于“我是谁”,都说得很清楚。

这里的“我是谁”,既包含了品牌的定位、产品体系、战略目标、品牌信息,又包含了内容的渠道、形式的匹配等,每一步之所以踩得很精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我是谁”在每个阶段定义的都很准。

越是精准的品牌,越容易“闷声发大财”。你觉得呢?

品牌的生命力,不在于一时爆火,而在于穿越周期的稳健增长,未来十年,“内容体验”将成为品牌生存的重要法则。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李倩说品牌】,微信公众号:【李倩说品牌】,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很深刻,感谢作者分享

  2. 净说大实话干啥!!!

  3. 好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博主这样优秀的人。

  4.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0月18日 更多
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1922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正式成立
1931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逝世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