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行业面临变革的浪潮中,AI技术的崛起似乎为广告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AI并非广告业的救命稻草,反而可能是其催命符。文章深入剖析了广告业的两大核心业务——策划与投放,在AI冲击下的现状与未来。

01

广告就两块业务:策划、投放。

策划营收占比小于10%;投放营收占比大于90%。策划内容很杂,包括策略、创意、设计、制作、公关等等,广告投放很简单,就是怎么在媒体上投钱。

策划内容复杂,因此要复杂问题简单化。但极简的东西怎么卖出高价格,就看一家广告公司的本事了。华与华的设计,有人看到是极简,有人看到是粗糙,但人家高价卖出去了;小米的LOGO,日本设计师改了个外框,就收了两百万,那也是人家的本事。

广告投放很简单,因此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不好赚钱。以前电视媒体的收视点成本,现在社交媒体的竞价投流,都是将简单问题通过复杂化计算,实现最大化收益。

这就是广告业的套路,向来如此:干活的是策划,精明的策划,利润高,但盘子小;老实的策划,利润低,干的是脑力民工的苦活儿。赚钱的是投放,有资金、会算账、情商高的话,基本就是财源滚滚。

但这种套路在移动互联网撞墙了。人人都可以制作内容的时代,精明的策划泡沫一戳就破,老实的策划越发收不到钱;社交媒体垄断了90%的流量资源,投放计划人工干预机会不多,情商高、会算账没用了,剩下只有比拼谁的资金量大,能帮客户垫资。

于是,移动互联网十余年来,广告已死的论调不绝于耳。

02

AI来了,广告业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2023年蓝标就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两年多来,似乎大有成效,员工数从5000多人减到2000多人,营收突破600亿。

员工数减半以上,营收以倍数增长,看表面AI转型效果惊人,但实际极不乐观,2025上半年整体净利润不到1亿元,而经营活动现金流为-8.59亿元,应收账款2024年末就高达113.8亿元。

AI实际上是广告业的催命符,我们印象中的广告业,真的要被AI干死了。

03

策划方面,AI实现工具生产内容后,精明的策划,还可以依靠高情商苟延残喘;老实的策划,民工活儿怎么干得过工具?

投放方面,AI让流量计算更加强大、更加冷血,要在社交媒体平台这些算法和算力怪兽上赚钱,无异与虎谋皮。蓝标近500亿的广告投放,只有1.52%的毛利,利息都不够给。

广告业的两根支柱,都被AI连根拔起。

不过,作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一环,广告业依然还会存在,只是换了一副新面孔。这张新面孔,犹抱琵琶半遮面,却也露出些许眉眼了。

04

策划方面,民工的活会被AIGC创意平台代替,现在很多干这个的,如筷子科技、单仁牛商等等,都建起AIGC视频生成系统,通过AI把视频制作模块化,号称能够让客户轻轻松松日产过万短视频。说白了,就是流水线生产策划内容,创意正式进入预制菜时代。

今后,社交媒体上将充斥大量这类内容,他们要解决的事,是怎么让预制菜内容冒充原创内容,躲过平台监控,躲过用户的审美眼光。因此,这些系统同时推出了“合规检测”、“创意合规审查引擎”、“动态养号算法”等名字高大上的功能,实际玩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躲猫猫游戏。

真正有创意、有想法的策划人才,会借助AI创造出新的东西,不过会是一个苦活儿,毕竟,AI对于广告主来说,就是便宜的代名词。在这种环境下,好的内容策划只能出自“小而美”的人机协作工作室,大型的策划公司很难存在。

05

投放方面,90%的流量被社交媒体平台垄断,AI让他们从铁公鸡进化为玻璃公鸡,从他们身上刮点铁锈的机会都不会给你。还有10%的流量,分布在各个细分市场、细分领域,这就是蓝标们的机会,他们已经是广告业的顶层公司,也只能在夹缝里求一杯羹,其他公司没有什么机会。

整体而言,AI时代的广告业,会从一个创意产业,变为一个乏味的建工产业。如果还有亮点的话,会闪烁在“小而美“的人机协作内容工作室上——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通过作品获得广告以外的版权收益,回归创意产业的本质。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微果酱】,微信公众号:【AI微果酱】,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看完好难受啊,觉得自己好菜。

  2. 对于大家都热衷的热点话题,总会去分析别人背后的行为

  3. 核心利益共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运营针对的是群体,所以每个群体一定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点,找到这个点去共情延伸的情绪,会帮助在工作中实操的效率性。

  4.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