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下奶茶的冲击下,香飘飘奶茶的销量受到了影响,好像淡出了公众视野。而这一情况在2023年发生了改变。想要探讨香飘飘奶茶如何扭转这一局面的小伙伴推荐看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线下奶茶如火如荼的当下,曾经的杯装奶茶领导者,一年卖出的杯子能绕地球一圈的香飘飘奶茶,似淡出公众视野。

最新的数据是,2023年的香飘飘结束了长达三年的业绩下滑,营收36.25亿元,同比增长15.9%;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31.04%。

5月份的香飘飘又接住了一波舆论关注,连上了十几个热搜,让似已被1-2线城市淡忘的香飘飘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而且是以保护员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形象重新被人们关注。

虽然有一些大V带节奏,质疑香飘飘是学习华为的爱国营销,但广大老百姓的主流价值观是明确支持的。

我一直对香飘飘很关注,也期待她能东山再起。

香飘飘曾经是定位圈的经典成功案例,但不得不说,香飘飘最近10年日渐没落。在大众眼里,传统的奶茶被高速发展的奶茶店挤到了下沉市场,苦苦支撑。

香飘飘是定位圈的成功案例,面对这个局面,想必这些年定位圈的各位专家应该多有出手,但都于事无补。

前几年香飘飘收购香港品牌兰芳园,大张旗鼓做即饮奶茶,也已经看不见踪影。频频请明星代言的meco果汁茶,曾经热闹过一下,也一直不见起色,逐渐没人关注。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新品牌没有找到真正的用户价值。

香飘飘去年又大张旗鼓地上市了一个新产品,冻柠茶,一看广告诉求“0蔗糖”。

这种跟风的诉求,显然是无法建立差异化认知的。如果在乎这个,人们直接选无糖茶岂不更好?这不,柠檬茶的领导者维他直接上了个0糖口味。

即饮业务作为香飘飘“第二曲线”,被企业与外界应该都寄予厚望。

但现实中,即饮是一个竞争惨烈、极度拥挤的赛道。两乐、康统、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巨头林立,陈列战、冰柜战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产品同质化严重,如今年的“无糖茶”大战如火如荼,几乎所有巨头都已下场。据统计市面上无糖茶产品已多达300多种,人财物耗费巨大。香飘飘在即饮赛道上,无论是经验上,还是品牌势能上,都还是“新手”。

不过,在很多定位人眼里,香飘飘今年再度翻红,还是很引人关注的。

今年的香飘飘,既有战略的重新定位,也有引爆全民关注的营销事件。

从专业角度看,今年的香飘飘,变化还是很大的。重生之路当然不易,但危中有机,我对未来的香飘飘还是充满期待。

现有品类衰落之后,常见的办法是开创一个新品类。

最典型的案例是诺基亚和富士,诺基亚代表的通信手机品类衰落之后,企业在现有品类上的努力都无效,要紧的是尽快推出智能手机产品。

富士代表的胶卷品类衰落后,富士用原有的技术能力迁移到化妆品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

这类商业实践,以及此类实践展示的商业理论,肯定也影响到了香飘飘:既然杯装奶茶的品类衰落了,那就开辟几个新品类。

今年6月底,香飘飘几乎同时推出的两则跳出冲泡业务的新品类产品广告,让我眼前一亮。

meco果汁茶重新定义关联茶饮店的杯装果茶,而且定位语也很巧妙:茶饮店之外的第二选择。

Meco果汁茶杯子外观很像茶饮店的果茶,这句话把这种联系给点透了,让人喝上去还真有种茶饮店果茶的感觉。

更深层来看,这把Meco果汁茶链接到了数千亿规模的茶饮店赛道上。爱屋及乌,香飘飘Meco哪怕切分一小块蛋糕,销量潜力都不可小觑。

“第二选择”说的比较实在谦虚,不像一般广告的“老王卖瓜”,又不失一种购买的引导作用。

细想下来,确实很多场景,比如家里、办公室懒得点外卖,Meco是个不错的替选。加之Meco产品力到位,果汁含量高,真茶萃取,具备健康属性,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香飘飘的新定位把“果汁茶”改成“杯装果茶”,还加了“如鲜”修饰,应该是更想强调“杯子”差异点,以及和奶茶店现制的这种关联性。

从品牌战略角度,Meco的新定位“茶饮店之外的第二选择”,与茶饮店这种联系点到了要害。

从业务属性来说,无论是香飘飘的奶茶,还是杯装果茶,都与新茶饮赛道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香飘飘就是把这些好喝的饮品“方便化”。

借势这个数千亿的赛道市场,Meco蛰伏多年,接下来销售潜力非常值得期待。

香飘飘旗下的兰芳园冻柠茶,也出了一则让人耳目一新的广告片。

冻柠茶品类来源于香港,是大众不太熟悉的饮料品类。搜索小红书,冻柠茶口感比较奇特,很多是加冰喝。

后来了解到,“冻柠茶”来源于香港茶餐厅,本身在香港就是一种常喝的冰爽饮品(还有一种热柠茶),看来“冰爽”是有历史底蕴的。

其实不太了解的人,从“冻柠茶”产品给人的感觉看,比较像升级版的冰红茶,而冰红茶这么多年给人的印象就是冰爽饮品,那句“冰力十足”记忆犹新。

只不过这几年显得有些过时廉价了。兰芳园冻柠茶定位“冰爽”上,有逻辑合理性,一是本身香港有这种历史沉淀,二是跟冰红茶比较接近,“冰爽”顺理成章。

与碳酸饮料做链接,又选择了一个足够大的“池塘”。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这些碳酸饮料,国内应该有几百亿的规模。

这种赛道的选择,看似竞争对手比较强大,但好处在于空间足够大,早期更容易起量。

喝饮料,其实多数人是换来换去喝的,这种被选择的概率就更大。

另外,碳酸饮料不能喝太多,应该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虽然很爽,但还是不那么健康的,所以“要冰爽,不想喝碳酸”的情况应该不少。

再回到新茶饮赛道,近年现制柠檬茶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品牌,柠季、林里、达挞柠、柠檬向右都在持续扩张,主打也是个“冰爽”。

这种对市场的共同教育,相信会推动柠檬茶品类发展壮大,兰芳园冻柠茶应该也会分得更大分量的蛋糕。

快消品如饮料、白酒、服装等,科技属性不高,其品类的生命力在于品类势能,是认知层面的问题,不是事实层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像杯装奶茶这样的快消品的品类势能,是可以靠品牌的力量去造就出来的。

我们说品类终究会衰亡,但是品类的衰亡并不是完全“自然”的,它可以被人为的力量所改变。

正是在这个层面,我们认为香飘飘开辟的即饮业务,不能离开香飘飘本身的品牌势能。

作为奶茶的开创者,香飘飘几个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它的即饮业务不能离开香飘飘自身的品牌势能,不但不能离开,还要充分借助!

Meco果汁茶作为即饮业务,和线下茶饮是紧密关联的,而线下茶饮和冲泡为主的香飘飘又是一个非常紧密的竞对关系。

Meco果汁茶是香飘飘的子品牌,和线下茶饮店相比,他们都是茶饮,这就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

5月的一波舆论,把Meco果汁茶捆绑的很紧,无疑在香飘飘几个字的认知势能上做了充分的补充。同时我们认为,是时候强调Meco果汁茶和线下茶饮店对比,到底有哪些优势了!

一旦这个优势确立,借助母品牌背景,Meco果汁茶和冻柠茶一定前景可期销量可期!

香飘飘冲泡业务还没有到传统旺季,目前市场尚未看到企业在这个领域的动作。从即饮板块的两大主打品牌的近期动作看,能感受到企业在品牌战略上找到了真正的高手。因此,香飘飘主业奶茶新战略很值得期待。

对香飘飘来说,更大的战略机会还是杯装奶茶。这个品类目前的困境是:不新鲜、不便捷、不高端。

从背景上看,线下奶茶店的风口已过,今天线下奶茶店的安全问题频发,其品类高速增长的周期已经过了。

对香飘飘而言,奶茶对认知势能还在,否极泰来,目前线下奶茶格局已定,高处有霸王茶姬,低处有蜜雪冰城,香飘飘如果能线下奶茶的弱势里找到自己的优势,借助更高明的认知打法,是完全可以让香飘飘的传统业务重回巅峰的。一旦激活这个认知,香飘飘对市场份额就会发声巨变,我对此充满期待!

 

作者:张知愚

来源:微信公众号“张知愚”

本文由 @张知愚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读过这个楼主很多文章,确实都还不错,感谢,加油。

  2. 说的很详细,涨知识了

  3.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4.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7月01日 更多
建党节
1997年香港回归
国际合作节(7月首个周六)
世界建筑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青藏铁路通车17周年
亚洲30亿人口日
1970年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1988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正式成立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