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统不允许!微信小店欲微调规范,堵住所有引流口子,包括公号

微信小店近期就规范修订发起意见征集,将 “引导私下交易” 的管控范围从达人个人扩展至所有带货主体,明确禁止引导用户前往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交易,在支付路径、联系方式、脱离平台路径等维度细化违规场景,进一步收紧站内交易链路。
近日,微信小店发布“修订引导私下交易”意见征集,将以往主要针对达人个人的规范扩展覆盖至所有在微信小店/视频号电商生态内带货的主体(包括商家、达人、主播账号)。
并明确:引导用户脱离微信小店,前往公众号、服务号、小程序进行交易,甚至引导关注公众号、公众号外链都不允许了。
按照修订规范所指,涉及人群和引流范围,都有所增加。尤其是涉及到带货和商业动作相关的账号与人群,多在其中。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参照近段时间以来的规范调整,上述人群范围(如商家、达人、主播)几乎已成基础。
根据去年12月生效的《视频号橱窗达人「引导私下交易」实施细则》,在“脱离小店交易”的定义下,只列出了“引导用户前往第三方平台交易”这一单独的违规行为。
上图为新规,下图为旧规。
而新规里,第三方交易平台直接细化为公众号、服务号、小程序,都属于“脱离小店”交易,被明令禁止。
也就是说,小店的跳转路径被全面封堵了。这也是微信继打击站外交易后,比较直接地对站内链路进行干预。
通读新规,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违规场景覆盖更全面、更具体了,几乎各个环节都做了更细化的扩展:
一是支付路径收口更严。
旧版规则中,违规主要集中在“货到付款”“直接转账”“二维码/账号收款”等典型场景。新版则进一步细分为“直接转账”和“间接引导”,将“先发货后付款”“定金/预付款站外收取”“线下更优惠”等隐蔽性打法列入违规清单。
同时,“主动公开收款码”“下单后退款”等形式也在违规范围内。
二是联系方式收口更广。
旧版对“通过口播/客服/评论/私信索要联系方式”已有明文禁止。新版则将违规触点扩展到头像、昵称、封面、短视频、粉丝团权益、未付款订单套取信息等多个细节场景,颗粒度更细,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的引导路径。
三是脱离平台的路径拆解更明确。
相比旧版只有“前往第三方平台/其他小店/脱离视频号平台”的表述,新版不仅增加了公众号/小程序,也将“跨橱窗”“社群导流”“线下承接”一并点明,管控更严。
比如,“脱离平台直播间交易”细分了以下三类违规情形:
1.前往第三方平台(展示第三方平台标识Logo、店铺名称、网址链接、二维码等;展示商品故意不上对应购买链接,暗示前往第三方平台搜索);
2.脱离微信小店(即转向服务号/公众号/小程序);
3.脱离当前直播间(其他直播间、电商平台、线下门店、私域社群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规则中,以下4项“诱导用户按指定路径私下交易”被单独列出,明令禁止:
1.以低价促销、专属福利为诱饵,引导用户联系客服或私信;
2.在视频号简介或头像中植入联系方式,吸引用户私聊;
3.通过粉丝团权益等展示渠道违规添加联系信息;
4.诱导用户点击特定链接或创建未付款订单,非法获取用户联系方式/地址。
毫无疑问,微信小店对私下交易的治理已不再局限于“达人”个人行为,正逐步升级为覆盖所有带货主体的系统性治理。
毕竟过去,大家往往通过直播或短视频——公众号/小程序——客服/企微实现沉淀。像直播间口播提示“关注公众号领取福利”,公众号文章挂小程序卡片跳转下单,或者在小程序中接入客服继续引导到企微等方式,都是日常SOP中很熟练的加粉链路。
而这次新规的意义在于,小店将公众号、小程序明确定义为了违规承接场景,并在“违规示例”中直接点出“引导关注公众号”“引导公众号外链”“引导小程序交易”等做法。
几乎可以说,在直播间这一关键场景里,任何引导用户通过公众号或小程序完成交易的跳转,都将被判为违规了。
因此,此次规则虽是“微调”(客服、私信、直播内容、短视频评论导流在此前相关规则中就已被禁止),实质上却收紧了最后的几条“通道”,尤其是作为重要沉淀中枢的公众号、小程序。
目前新规正处于意见征集期(8月20日-8月26日),预计公示后生效。
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见实】,微信公众号:【见实】,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关注作者很久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点子其实真的是可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