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家认为“干货”就是要讲道理,语言要严谨、平稳,然而这样子写出来的内容往往会因为枯燥、晦涩而难以传播、理解。其实干货也可以写得有情绪、有温度,来看看本文作者是如何写的吧。

给干货加戏,你试过吗?

在我们常规认知里,“干货内容”以说原理、说方法为主,创作者通常采用冷静、平实的语言风格。按说这种风格没啥毛病,而且这也是为了满足信息传达规范、准确的需求。

不过呢,随着内容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复杂,内容生产者要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一、干货文的尴尬

比如,近来大家热议的“洗稿”问题,干货内容早已是抄袭者的重灾区,因为个性化的内容少,洗起来太方便。什么“X条社群运营心法”、“X个走心文案的套路”,或者增删几条,或者换个说法,拆分重组,换个标题,一篇新文章就出来了。

再比如,很多干货过于追求理论上的完善、纯粹,写得过于艰涩难懂,应用性很差,虽然用户读了不明觉厉,纷纷收藏,但是大概再也不会拿出来仔细研读,更谈不上对工作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和启发。

平台内容同质化正在消耗用户的耐心,更何况里边还夹着大量掺了水的伪干货,个性化写作的需求已经摆在眼前,需要干货提供者做一些改变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自身进步的同时,从业者和用户也在进步,知识分享也从比较古朴的“有一说一”的模式,走到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模式。

只掌握基本常识、基本规律是不够的,学会多元组合、灵活变化才能应对更多的需求、把握更多的机会。

二、做有情绪、有温度的干货

近来一些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在强调“有情绪”、“有温度”,这倒不完全是出于包装的需要,而是互联网产品的消费升级,将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与使用推向了更深的层次。从前具有普适意义的干货,在新的需求之下,反而显得价值感降低,我们在很多干货下都能看到这样的留言:

要是结合案例说一下就好了。

感觉好有道理就不是知道怎么应用。

大部分都同意,可是现实的项目有几个能这么理想呀。

这个时候,就需要来点有情绪、有温度的干货了。我们都知道,业内很多大咖都说过“情绪”对刺激分享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情感号的大V,都是摆弄情绪的高手。

那么,脱离了家长里短、塑料姐妹花这类情绪的引爆点,知识分享、方法论干货该怎么跟情绪结合呢?

我们可以结合职场日常的场景来考虑,我们想说的干货适合与什么样的情绪结合。下面就分享一些给干货加情绪的“小窍门”:

 1.从恐惧中找

身在职场,时时都有“恐惧”的心理,它有可能来自kpi,有可能来自职场身份认同的焦虑,也有可能来自现实与理想的落差等等。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为什么你的文案不卖钱、年薪3万与年薪30万的运营人有啥不同……这类标题就是将这种恐惧与担忧的情绪植入,刺激用户去阅读。

不过呢,这些只是“标题党”,用户看到这样的标题时,对文章内容是有期待的,如今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如果这样的标题背后,依然是一个很老套的干货文,用户就很难买账了。除了在标题里加入一些刺激情绪的字眼,文章的内容也要与情绪与巧妙地结合。

比如我们的大多数文章。熟悉小仙女的都知道,文风就是“吃瓜吐槽讲道理”。

情绪:担心文章没人转发

干货:如何刺激用户做出有效的分享行为

情绪:害怕犯错罚钱

干货:内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

2.从人际关系中找

情绪虽然是很自我的东西,但是它的来源往往是身边的人际关系。比如,同事、上下级、甲方、用户……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关系”,因而,在这种日常关系里产生的情绪也是大家普遍熟知的,最容易引发共鸣。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甲方爸爸和老板们真的是倒了血霉,不是掉水里,就是没有钱。而我们的用户,依旧傲骄,依旧在一个个APP之后对你指指点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拿甲方和老板开玩笑、抖机灵的文章很多,也确实很有趣,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是“干货文”啊,我们是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啊。所以,当然还是要看我们的案例。

情绪:怼老板可真爽啊

干货:如何做一套靠谱的竞品分析报告

情绪:提醒,又要和粉丝们斗智斗勇啦

干货:如何与粉丝有效互动,刺激UGC

从前,为了保证语言精炼严谨,为了自我标榜为精英高端人士,我们在干货文章的字句上耗费了太多精力,写的人和读的人都疲惫不堪。

如今,我们更愿意以对等谈心的姿态与读者交流,所以,在这类的干货文中,你会看到更多的案例分析、解决方案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个想法从建立到推翻到再建立的历程。

通过情绪的植入与渗透,让干货文读起来更有层次,更容易使读者建立与自身所处局面的关联,更有实用价值。

3.到“大人物”身上找

还有一种寻找“情绪”的方法简直百发百中,那就是在行业“大人物”的言谈、经历中去寻找可以跟读者共鸣的情绪。通常来说,对于“名人”大家都有一些“吃瓜心态”,除了“大人物”身上自带话题和关注点,他们非同常人的决策、判断都容易牵扯出更多的可议论的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组织这样的文章:

  • 老贾的帝国是咋玩完的?(分析乐视战略问题)
  • 老马:说好的不做游戏呢?(分析阿里游戏布局)
  • 老雷这是要开百货商店吗?(分析小米生态圈)

“大佬”的背后,往往是行业性的话题,动不动就关系到格局与胸怀,这类的干货文通常都有一定的深度,相应地,行业受众范围会变窄。

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吃瓜心态”(甚至有幸灾乐祸的心态)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很容易调动读者兴趣的,用比较轻松的语言和观点,慢慢带读者深入了解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这就是情绪的作用了。

“情绪”有利于让读者产生共鸣,有助于读者在某个内容上增加记忆点,这些理论已经有很多业内人士研究过、阐述过。

我们以往可能更多地把情绪用在产品文案中,实际上,只要运用得当,干货文也可以表现出有情感、有温度的一面。当然,这个“运用得当”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试探、总结,不可以随便飞起,更不能让情绪把干货变水。

同时,不管怎样利用情绪,也不可忘了干货的根本,那就是干货本身要过硬。

 

作    者:扫地大妈,微信公众号:运营拍档(ID:dryypd)

本文由 @ 运营拍档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3日 更多
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英文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中国人民海军建军节
1564年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诞辰&1616年同日逝世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