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内容就像长跑,每天打磨文字的过程都像是在跟自己搏斗。但只有坚持才能走到最后,别无他法。

作者:张洁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


 

财报周,腾讯因为一句“员工平均月薪7万”上了热搜。

新媒体小编如何月入7万?除了足够优秀,还有别的答案吗

这个数字让全国网友无法冷静,毕竟不久前,腾讯理财通刚刚发布了一份《2019国人工资报告》,里面提到,全国工作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月薪过万的不足三成。

于是,一边是哭着要加入腾讯的广大网民,一边是哭着说自己被平均了的腾讯员工。

真的有7万吗?显然没有,腾讯内部人士都说了,完全不能这么算。且不说总薪酬成本还包含了企业福利等各项费用,高层的薪酬也未被考虑在内。据南方都市报,从腾讯去年的财报来看,12名高管领取的总薪酬就有18.86亿。

新媒体小编如何月入7万?除了足够优秀,还有别的答案吗

拉勾网前天公开了国内互联网巨头真实薪资数据,其中腾讯平均月薪中位数为27K,距离7万还有相当距离。

新媒体小编如何月入7万?除了足够优秀,还有别的答案吗

跳出互联网巨头再看新媒体行业,7万月薪的新媒体公司员工绝对是凤毛麟角。今年1月新榜曾做过一次新媒体人生存现状调研,82%的新媒体人月入不过万。

不过,我试着问了一些新媒体同行,能拿到7万的员工也不是没有。

某头部时尚号负责人透露,他们的内容团队中就有员工月入7万,只不过,7万不全是工资,还包含流量奖金。

所以新媒体员工月入7万背后,除了足够优秀(优秀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还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一是新媒体公司的激励机制,二是新媒体小编的职业进阶。

对于不是老天赏饭吃的大多数人来说,外界的有效激励和当下的内在奋斗,会是更可见的道路。

一、新媒体公司如何激励员工?

就像曾经拿到百万年终奖的熊二,以及因为一篇5000万爆文拿到10万奖金的视觉志小编。工资无法抵达的,激励机制可以。

新媒体公司激励员工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去年比较典型的是有车以后,完成第6轮融资时,有车以后30多位员工靠股权激励身家暴涨,最多的人能拿到价值1200万的股权。这看上去是笔“平平无奇”的巨款,实际上意味着公司的成长红利,外人来看,更是宛如大型招聘广告。

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基础薪酬+绩效奖金,单篇爆文再给予额外奖励。不过爆文的标准是什么还要因号制宜。面向C端的账号,普遍10w+起算,B端账号不然,可能阅读三四万就进入阅读奖励的门槛了。

还有一些不直接体现在收入上的激励。比如之前咪蒙团队会给每个人一年1万元的学习经费,员工可以投入在自己想学或想提高的技能上,当然,是要跟工作相关的。

职业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焦虑。从新榜的新媒体人生存现状调研来看,无论是新媒体小编还是高层创始人,最大的职业焦虑往往是个人成长的速度不够快。好的团队应该要给员工足够的成长空间。

值得一提的还有曾经被很多人讨论学习的罗辑思维“节操币”制度。

所谓节操币相当于25元人民币/张,每个员工每月有10张节操币,可以用于周边咖啡馆和饭馆的消费,公司月底统一买单。但节操币不能自己使用,只能公开赠送给其他成员,还要公示送出的原因,每个月公司会公示节操王。每年收到节操币最多的节操王,会获得年底多发三个月薪水的奖励。

节操币让奖励与工作效果挂钩,在团队中表现突出和表现落后的员工都被节操币安排得明明白白,节操王的成就感和认同感是很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股权、阅读奖励还是节操币,激励的核心在于激发每个成员的热情、欲望和信念感。钱多事少离家近当然美好,但激情来之不易。

二、一个老编辑顶得上7万月薪?

不过,除了各种工作制度和薪资福利上的激励,对于员工来说,更大的激励其实是公司环境氛围的影响,以及榜样的带动。

前两天,一位前腾讯员工发文聊自己在腾讯工作的感受,其中提到腾讯扁平化下的职业感、信任包容度给员工带来的成长感。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腾讯保安哥的逆袭——

“夜里开发同事们下班的时候,吃惊地发现他竟然在看计算机和编程方面的书。忍不住会聊上几句。后来,他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就干脆拽住一个进准进门的腾讯员工请教起来。”

故事的结局是这位保安大哥入职了腾讯。

学习氛围对一个人的改变可能是决定性的。我一个朋友半年前入职某互联网公司(没错,是有一个朋友),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每天回家也会追剧打游戏,现在半夜一点了还在学英语,原因是团队里每个人都非常勤奋地埋头工作,加班到半夜没有人抱怨,回到家还要默默学习,这种氛围给了她极大的刺激。

榜样是有魔力的,而且会相互传染。在新榜从事公号交易的小王子大概是我见过加班最多的同事之一,不管我们编辑部下班多晚,基本都能见到她,更神奇的是她的状态永远都很积极,热衷学习分享,仿佛一台24小时在线的学习机。现在他们团队的小伙伴也是这个画风。

我们还有一位超拼的老编辑,再晚找他请教问题都会回复,而且一回就是几十行微信,末了还要推荐几本他认为好的相关书籍。他时常鼓励我们少看手机多读书,要学会聪明人下笨功夫。

他对内容的狂热,一度导致其他编辑都有一种稍微不努力就感到惭愧的后遗症。对了,老编辑还有一句经典鸡汤:我们这个职业,要习惯在没有激励、被误解的情况下,依然前行。

在新榜这几年,我在工作中收获的很多激励,都是源于这些人。

三、小编如何长成老编辑?

不过,外界的激励并不能帮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后聊聊新媒体小编的职业进阶。

在新媒体行业有两个称呼被用得最多,一个是小编,是一个大佬。

很多人对“小编”这个词没什么好感,经常有人说,“总不能一辈子当小编吧”。新榜的文章评论区也有很多读者会称呼我们小编,有时候我们也会希望被称呼名字。

不过重点不在称呼,而在于“小编”这个称呼背后的职业困惑。在新媒体行业,小编这个工种被认为普遍从事的是难度不高的基础工作,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不够资深”。这跟传统新闻媒体的编辑不太一样,在传统媒体,只有经历多年成长的老记者才会成为把关编辑。小编不同,未来每个小编都会成为老编,但要成为老编辑,路还长着呢。

「凯叔讲故事」的创始人王凯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大多数人都是在50~80分这个范围竞争,打得头破血流,当你把自己逼到120分的时候,会发现前面一片开阔,根本找不到对手。

如果给“小编”打分,可能平均也就是六七十分。但在向120分进发的路上,越到后面分数会涨得越慢,每涨一分都更难。等到小编通关拿到120分,小编也不再是小编,外界的称呼大概率会变成“大佬”。

通往120分的这条进阶之路怎么走,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最近我们在找人其中就有一位朋友在面试时问我们,说能不能给他一些入职建议。其实刚好就是我们在思考的,怎么从0分到50分,50分再到120分。

虽然招聘市场竞争激烈,但答案可能只有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内容就像长跑,每天打磨文字的过程都像是在跟自己搏斗。但只有坚持才能走到最后,别无他法。

至于别的,我作为一个还在50分的人也不适合给什么建议了,分享几点粗浅的感受和教训吧:

1. 无论是实习生还是新入行的应届生,不要觉得自己是“打杂”的,主动去参与思考解决问题,编制有没有取决于你够不够优秀,入场券是自己赢来的。

2. 工作中不是所有机会都是等你准备好才来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不要怀疑。强大的自驱力可以帮你消化掉一些不自量力,重点是你得增强自驱力,而且,不要将自驱力缺乏全部归因到外部环境上。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学习理解力,几乎是最被看重的工作能力。遇到问题,想尽办法解决它,别还没开始做就说解决不了。职业化、结果导向、提高交付标准,有助于强化团队的战斗力,以及,不互相拖后腿。拖延deadline是万恶之源,KPI是一种美德。另外, 你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努力,别自我感动了。

4. 从入行时起就要有意识地系统学习、积累,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然后找到自己的竞争力领域。用老道消息的说法就是,写作者需要扩充赛道,增加SKU:要知道自己的杀手锏是什么,知道哪些东西只要是你写就有流量。老道消息会要求每个作者在自己写作的领域找到50个SKU,这样才能长期持续进行写作。同时爱惜自己的羽毛,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5. 警惕舒适区。入行多年后别把自己归在舒适区提前养老,有时候看似循规蹈矩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认识一位HR朋友,她说在他们看来,当公司开始裁员,有些工作三五年却早早停止成长的老员工,危险指数等同于普通实习生。

6. 信任你的伙伴。在一个内容团队,无法互相信任是不可能做好内容的,真诚及时的交流能帮我们走得更远。

7. 学着关心一些跟自己无关的人和事。别因为在一张办公桌里996,就放弃了解丰富人生的可能性,斜杠万岁;从创业到找一个选题,有时候只有关心他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考虑长期价值,别过于斤斤计较。

8.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好好吃饭,尽量不熬夜,我是说尽量。

 

作者:张洁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

本文由 @新榜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4日 更多
中国航天日
世界实验动物日
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清华校庆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