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营销进入「拼『好兄弟』时代」

京东外卖入局,刘强东亲自送外卖、请骑手吃火锅等行为引发热议。这不仅是京东在外卖市场的品牌营销策略,更是企业家IP塑造和ESG品牌营销的实践。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京东试图在外卖行业掀起波澜,重塑行业规则,本文将深入探讨京东的营销逻辑和行业影响。
近期热搜含「东」量较高:「京东外卖入驻」、「京东外卖大额券」、「刘强东亲自送外卖」、「刘强东希望未来京东全职送外卖员超100万人」、「刘强东和外卖骑手吃火锅」等一波「刘强东」个人标签强关联的词条,铺天盖地,产生的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传统广告。
作为京东创始人的刘强东,以亲自送外卖为「京东外卖」进驻外卖行业添一把柴。
从现象上来看,这是一次品牌营销策略的成功落地。而回归本质,这是京东为争夺市场客户资源,推进的企业家IP塑造,建立人际信任的品牌营销手段。究其背后,1号还看到了京东希望借助这场品牌的营销,以ESG品牌营销多个维度的可视化,对京东品牌,甚至对整个外卖、极速达行业进行一次重塑。那么京东外卖的多项品牌营销举措可行性如何?市场持续性的口碑与商业反馈又如何?
1.京东连招
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布局构想,已经很久了:
2022年6月,时任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就曾表示「京东开始考虑进军外卖业务」。
而实打实的连招在2024年得到触发,距离布局构想过去了两年,其中原因既是京东在业务布局上的积累,也是此时京东不得不发起的「进攻」:京东零售业务市场遭挤占,亟需利用新的板块扳回用户流量。
2024年5月,达达集团业务逐步融入京东生态,京东配送链借此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京东APP上线「秒送」类目,并首次设置「外卖」入口,可以看到京东进军外卖业务初现端倪。
9月,京东从沃尔玛手中购入达达集团9.3%股权,持股比例上升至63%。时隔4个月,2025年1月,京东宣布计划私有化达达集团,届时,物流成为了京东的一道护城河,为开拓外卖板块进一步准备。
2025年2月11日,京东以「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计划高调宣布进军外卖行业。京东外卖不仅打出了「即刻入驻,全年0佣金」的口号,承诺「5月1日之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3月1日,京东再掀波澜,矛头直指其他外卖平台:表示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20日,京东外卖宣布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面向市场,京东外卖则以连发大额优惠券的方式,争夺用户资源。
在完成初步布局后,京东马不停蹄的持续连招,则是继续开启一场轨迹清晰的品牌营销流变——从市场导向的品牌营销,到企业家入局的关系型营销。
以市场现状为导向,京东外卖的入局,对于外卖行业原本「双龙头」的局面而言,无疑是搅动风云的。
作为后来者,势必要先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品牌营销站稳脚跟。从供应端来看,京东外卖已覆盖全国142个城市,入驻的品质堂食餐厅门店数超过45万家;从配送链来看,京东计划在2025年二季度新增至少5万名全职骑手;从市场端来看,京东外卖上线40天,日订单量突破100万。
自2月正式入局,京东外卖结合市场情况从三端入手,通过一系列动作,完成了初步的品牌塑造。
而在此之外,京东外卖备受热议的话题,来自于企业家创始人的入局,建立关系型品牌营销。
虽然这被嘲讽为一场作秀,但品牌效应也不可忽视地产生了——撇开相对低端的「口水攻防」不谈,刘强东「十年前送快递,十年后送外卖」玩的都是与客户的长期忠诚度建立。
首先是背书。4月21日,「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热搜先后登上多个社交媒体热搜,网友晒出「东哥为我送外卖」的笔记,称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还配上了「千亿总裁服务照」。晚些时候,「刘强东请外卖骑手吃火锅」的视频照片在网络曝光,他和外卖骑手们围坐,聊着「兄弟们」。
刘强东的「躬身入局」,以一种极为反差的方式出现在大众中间,不仅打破了口水仗的悬浮无力,更打破了传统企业家的高冷形象。建立用户信任的同时,也传递出京东价值观「用户体验至上」。
企业家营销区别于其他代言人,企业家作为品牌关系网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环,成为利益相关方的兜底圆心。企业家IP通过人格化叙事,构建人与人的情感连接,尽可能为用户信任做背书。
其次是省钱。通过「千亿总裁送外卖」的反差感,制造了极高的话题性,京东外卖日单量在事件曝光后迅速突破500万。而刘强东擅长使用的「好兄弟」叙事法,也屡试不爽为他吸引了大量关注:
- 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 所有成功都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支持。
- 我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点什么。
- 我不会躺平,我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
- 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从2018年,刘强东便不断输出「兄弟定义」,他传递出的企业家标签是带有浓厚的传统伦理色彩,品牌叙事手段是带有明确道德感的,京东员工们不仅有劳动报酬的激励,还拥有了这种「省钱」的情感激励。
再次是强化。品牌创始人的个人形象与品牌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但企业家IP的本质是将个人声誉与品牌进行深度绑定,这也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
正如雷军通过个人IP为小米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信任背书,但当小米SU7遭遇重大社会负面事件时,追随雷总的粉丝信任度在一瞬间分崩离析,人设真实性与商业目的性的难以平衡,「虚假」和「演绎」也波及品牌本身。
最后是扩圈。刘强东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共同体验京东外卖,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VLOG分享,这是最为直接的企业家之间互相借力扩圈,不仅节省成本,还能产生有效传播。
值得一提的还有另一种企业家IP的扩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则是通过个人IP的影响力与商业手段,搭建起东方甄选直播间,推动实现了新东方品牌的重构和转型。这不仅说明了企业家IP的营销可以作为扩圈的抓手,更可以在危机中成为品牌的缓冲器。
品牌营销从明星代言,到企业家入局,从产品营销、市场营销,到关系型营销,以刘强东为圆心所构建的京东营销版图,利益相关方的聚拢与辐射,和刘强东本人密不可分。
而京东在企业家IP的关系型营销之后,再出连招,多走一步,也使得品牌营销的影响从单一品牌辐射至行业整体。
2.行业风起
经由企业家IP塑造的过程,京东又多走一步,进行了社会营销层面的实践。两者相互借力,互生共进。
必须承认,京东做外卖的根本意图并非单纯的业务扩张,而是对零售业务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生态的资源把控,所以它展现的更多是「以攻为守」。借由外卖服务,构建更完整的从商品到服务的消费生态。
刘强东的亲自下场,恰逢京东外卖破局的关键节点;而社会营销战略的落地,则是让京东外卖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从ESG品牌营销的S(社会)维度来看,京东外卖的社会营销推动了外卖员在劳动者权益保障上的完善。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在内的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然而,在人力成本、非传统的劳动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保覆盖率明显低于传统就业岗位。
京东外卖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除五险一金外,骑手还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礼、体检、带薪病假、爱心基金等多项福利,京东也为全职骑手提供保底收入和职业发展通道等。这些举措不仅能够赢得配送链骑手认可,还在市场中树立了更具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虽然在社会舆论层面存在诸多负面抨击,例如京东给旗下达达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相当有限等,这也使得京东外卖的动作颇有「作秀」嫌疑。但京东外卖推动打破行业痼疾,重构外卖行业劳动关系,在S(社会)维度发挥了推动「灵活」到「稳定」、重塑行业责任标杆的作用——在京东的消息发布之后,美团、饿了么都迅速发文公开有关平台骑手社保缴纳的工作进程,京东外卖的ESG品牌营销直接带动行业的向善进步。
在ESG品牌营销的S(社会)维度,京东外卖正视社会食安问题的存在,并通过系列举措寻找多方平衡。
京东外卖以「0佣金」政策吸引优质商家入驻,同时仅允许拥有线下堂食门店的餐饮品牌进驻,过滤「幽灵厨房」等低质商家,通过严格的商家审核机制,从源头解决食安隐患。这一「品质化」的路线力求推动餐饮行业的良性竞争。
京东运用AI算法优化配送路径,不仅提升消费者体验,也以智能调度交通事故风险,护卫骑手安全。
从ESG品牌营销的G(治理)维度来看,京东外卖展现出了京东品牌的生态协同。
创始人、一把手刘强东亲赴一线参与外卖配送,对外彰显京东管理层对于外卖业务的高度重视,这为该战略最大程度拥有社会信任和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京东对于平台与团队治理合规化运营的举措,也为外卖,乃至零售等行业的治理模式提供范本,对于推动监管框架的完善起到作用。
从劳动者权益到行业生态,京东借由刘强东个人IP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显示出了「企业家IP+ESG品牌营销」的「1+1>2」效果。京东也在一定程度上朝向构建「骑手-商家-用户-平台」四端的生态闭环,真正意义上推动商业增值。
京东发布的《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矛头直指「强迫骑手二选一」的平台, 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对美团、饿了么等头部平台的直接挑战,而从现实反应来看,也直接引起了竞争平台的反击。
在规则、模式、服务固化的外卖行业,京东外卖在ESG品牌营销维度的动作,成为整个行业搅局的「鲶鱼」。京东外卖展现了ESG品牌营销诸多维度的可行性,借由企业家IP塑造,京东将ESG品牌营销作为开拓市场的打头阵,从目前的社会反馈来看,一定意义上行之有效。
不可否认,京东外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全职外卖员必须跑够十小时、非全职签约员工游离于福利之外、入驻商家实际仍是鱼龙混杂,「0佣金」一年后的商家何去何从等仍是隐忧。处于起步布局阶段的京东外卖,面向未来,如何持续打通从ESG品牌营销到客观商业反馈的闭环,如何陆续解决市场开拓中实际产生的问题,将成为京东外卖是否能够构建完整生态的关键点。
结语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研究表示:社会问题可以视为商业机会。这意味着商业和公益责任可以在社会需求中找到共性,企业可以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创造新的市场和商业价值,同时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这也是ESG品牌营销的奥义所在。
这是京东外卖在一定层面上所展示出来的ESG品牌营销手段,它如静水投石,打破外卖行业僵局的同时,也触发行业改变:重构抽佣规则、保障骑手权益等。但品牌营销终究逃不过商业与流量的本质,京东外卖与美团、饿了么的竞争本质上是存量市场的争夺,利益的多寡将最终决定平台与用户的关系亲疏。
而当京东外卖以破局者,抑或「搅局者」的身份闯进战场,它能做的唯有保持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方能在资本的争斗中留存足够的生命力,也才有机会真正达成商业价值闭环的最终目的。
其中,ESG品牌营销作为破局之法,与传统营销手段、企业家IP有机融合,将开辟出商业反馈的蹊径,让资本曾经不愿涉足的「深水区域」,有被探索的机会,更给予行业向善改变的可能。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传媒1号】,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忙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会看看文章了。
核心利益共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运营针对的是群体,所以每个群体一定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点,找到这个点去共情延伸的情绪,会帮助在工作中实操的效率性。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知易行难
棒!这篇写的很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