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业风起云涌的变革中,盒马曾被视为阿里新零售战略的明星项目,承载着引领消费升级的重任。然而,五年间,盒马的会员店从最初的10家全部关停,这一转变令人瞩目。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却在同期实现了会员规模的大幅增长,从200万攀升至900万。盒马会员店的折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失误?是商品同质化、供应链短板,还是与阿里基因的不匹配?本文将深入剖析盒马会员店从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探讨其在消费升级浪潮中迷失方向的原因,以及盒马未来可能的转型之路。

中产的生意比盒马想象中难做。

到今年8月31日上海盒马X会员森兰商都店关停,盒马在过去5年间开出的10家会员店,全部清零。

但作为对比,盒马移不动的山姆会员商店,其会员规模却一路从2019年的200万,涨到了2025年的900万。

同样一套试卷,学霸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不是不好做,是你不会做。

作为标准的消费升级产物,盒马早年在阿里内部被称为“第二个天猫”。过去几年,盒马试图抓住轰轰烈烈的消费升级趋势,从一线城市核心中产开始,带动五环内外全面消费升级,“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会员店更是对标山姆和Costco的存在,在侯毅眼中,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更有本地特色是盒马与国际巨头比拼的底气。

不过,从移山价到假货风波,从侯毅到严筱磊,盒马始终没能在存量之外找到增量,被自己的供应链摆了一道后到如今,战略收缩已经是一个极度美化的词汇了。

01 不赚钱是根本

在盒马官方和诸多媒体的解读里,关停会员店被定义为战略收缩。

会员店的关停命运始于严筱磊2024年3月接任盒马CEO之后。与前任侯毅的大开大合不同,财务出身的严筱磊上位伊始就给盒马定下了瘦身计划:

聚焦“盒马鲜生+盒马NB”双轮驱动。

套用电视剧《县委大院》里的一个情节就是,谁出现不重要,谁不出现才重要。2021年盒马被要求自负盈亏时,战线虽然已经被缩减至只剩三条:盒马鲜生、盒马邻里、X会员店。

但那时会员店还在,盒马还没有放弃消费升级的梦想。

严筱磊上任当月,上海真如店关停,两个月后,开业仅7个月的北京建国路店关停。退出之势一路狂飙,从今年4月到8月,剩余8家会员店无一幸免。

恰好阿里内部对盒马的要求又从盈亏自负上升到“提升盈利水平”,又恰好会员店关停期间盒马首次达成了全年盈利目标。

从这个角度讲,关停会员店是盒马的战略性收缩好像也没错,但问题是会员店的初衷并非是高投入、低产出,活成一副不良资产的样子实属无奈。

从门店数量来看,“会员店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0家,盒马鲜生有400多家,还谈不上影响盒马的基本盘”,这种论调其实有点偷换概念。会员店最初以盒马第二增长曲线示人,侯毅对其寄予厚望。

第二增长曲线的含金量不妨参考一下盒马移不动的山姆。

2024年山姆在中国的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业绩近三分之二。沃尔玛2026财年一季度(2025年2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在中国市场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2亿元)的净销售额中,山姆会员店中国的会员收入增长超过40%。

而山姆在中国市场风声水起的缘由,也正是盒马会员店败走麦城的原因。

山姆的成功,在于精准拿捏了中产群体的个性消费需求。将商品设计为高性价比的量贩包装满足中产家庭批量采购、追求品质与实惠的需求,只是次因。更多还是进口和自有品牌的搭配组合,让中产的消费能带上独特品味和小众爱好的标签。

否则那些卓越会员们也不会因为好丽友和卫龙,就对山姆施以酷刑。会员店天然就是消费的分水岭,优越感岂能被随处可见的辣条和小蛋糕破坏。

盒马会员店在客群和商品上则是另外一个样子。

不仅会员店与鲜生店的商品重合度接近六成,会员店吸引的客群也并非是有批量采购需求的中产家庭,而是由盒马鲜生引流至此的年轻客群。“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更有本地特色”这个时候好像变成了盒马的枷锁。

前端SKU的问题来自后端的供应链。

与山姆强大的全球采购网络相比,盒马会员店的全球采购团队一直未独立成建制,缺乏完善的全球采购体系和专业的采购团队。

其进口商品大多依赖盒马鲜生店的供应链,这不仅导致商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难以满足会员对于差异化商品的需求,还使得盒马X会员店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

由于无法直接从源头采购,在经过多个中间环节后,商品成本上升,价格自然难以与山姆会员店等竞争对手相抗衡,从而削弱了自身在市场中的吸引力。

02 没有阿里的基因

曾经活跃在消费升级运动里的品牌名单,盒马只是其中之一。但无论是30元一杯的喜茶奈雪还是贵过海外品牌的国货美妆,包括盒马自己,最后都走上了消费升级的反面。

2021年侯毅反思走过的弯路时,依然认为盒马错在没有坚持消费升级。这也是为何都已经被集团推行经营责任制了,老菜仍要把会员店纳为仅剩的三条增长曲线之一。

但不巧的是,平替和9.9包邮的风还是从拼多多吹到了生鲜,侯毅的反思多少显得有点不走心。

盒马诞生在一个到处鼓吹消费升级的疯狂年代,2017年更是把自己活成了行业标杆,不仅家乐福、沃尔玛的观摩团排着队去参观,更有消费者不惜从河北驱车到北京盒马买海鲜。借着新零售的东风,盒马一年时间在北京上海开出了13家店。

这也是问题所在,在阿里野心无比庞大的新零售宏图里,盒马前进有多少是靠自驱力?

虽然号称“第二个天猫”,但盒马与天猫天生就不是一个物种,后者是阿里扎根基因的平台生意,前者却是云集了高损耗、产地分散、强即时需求等一系类供应链难点的生鲜生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盒马在阿里新零售版图里的战略意义恐怕要胜过一切。马老师留下徒手举起帝王蟹照片的2017年,阿里大举投资实体商超,仅高鑫零售就投入28.8亿美元。

作为新零售的创新标杆,盒马自然要顶着亏损快速扩张。2018年,眼看京东7FRESH超市跑到线下大搞价格战,自诩钢铁意志的侯毅曾带领盒马一口气杀进19座城市,门店数量一年内猛增到上百家。

狂飙一年后盒马首次遭遇关店,侯毅也在年初的集团内部大会上拿了“烂草莓奖”。这一年的盒马一改激进态势,侯毅的口号变成了:“(盒马)能不能去农村开?去三四线城市开?过去不行,不等于未来不行。”

接踵而至的F2便利店、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小站四个新业态,是盒马在成长路上首次正视自己的方向问题。

靠阿里输血打造的大店业态遇困,试图以规模更小、投资更小、更有可能快速复制的小业态做自驱力。

2020年后,盒马又以近乎枚举法的方式,把时下热门的零售风口都做了个遍。针对城市郊区和下沉市场,盒马先后尝试过改良前置仓、社区团购、折扣超市三种模式,对应的是盒马小站、盒马集市、盒马邻里、盒马奥莱四种店型。

但截至今日,新业态的幸存者寥寥无几。至于盒马盈利的剧本,怎么看都有神似大鹏电影里“广进计划”的地方。

03 尾声

盒马告别会员店的新闻登上热搜,有一个问题出现的很及时:在阿里新一轮的即时零售大战里,为何没有盒马的身影,反而是饿了么冲锋?

这个问题倒也好回答,表面上是盒马的SKU和运力不足以支撑淘宝闪购的海量订单。实际上,走自营路线的盒马与走平台路线的饿了么,换你你会选谁。

与其纠结盒马为何做不成会员店,不如探讨一下盒马与阿里的协同性。

过去几年,盒马对零售业态的数次试探,其实也可视为,顶着不菲试错成本,也要寻找与阿里能够协同的方式,无论业务还是基因。

在整个电商不约而同奔向低价、阿里处理线下资产的新闻频繁见报的时代,盒马才想通问题的答案:

多年的探索和创新之后,盒马终于变成了一个超市本来的模样。

主打下沉的盒马NB,汇集了“奥莱店+自提店+社区团点”,重要的是,相较于此前的重投入,盒马终于在自提店上开放了加盟,在奥莱店里放弃了配送。

起码在资产模式上,盒马回到了阿里的大本营。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解码Decode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解码Decode】,微信公众号:【解码NewSight】,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2. 核心利益共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运营针对的是群体,所以每个群体一定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点,找到这个点去共情延伸的情绪,会帮助在工作中实操的效率性。

  3.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4. 思路清晰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8月15日 更多
雷锋逝世61周年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
1878年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待)
2018年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逝世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