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直播间流量不靠粉丝,而靠算法?本文将拆解得物直播带货的运营机制,从主播招募、流量分发到品类布局,结合平台历史与行业趋势,分析其直播策略的成败关键,为品牌方与内容方提供参考。

没有哪个电商平台能拒绝得了直播带货。

近日,消息称得物正积极布局“达人直播”。在其App首页,进入“直播”频道,可以看到已有众多带货直播间。在该页面顶端,“得物主播招募 开播即可赢商单”的主播招募计划尤为醒目。

在直播带货早已成各个平台标配的今天,得物为何在2025年才入局?是积极转型还是无奈之举?

得物重启达人直播

得物高标准重启直播带货。

据了解,得物目前主要招募三类达人主播,分别是得物原生达人、站外电商达人和全网直播机构。对优质主播的扶持计划具体如下:

目前已启用试播机制筛选达人主播,并给予商单扶持激励。相关负责人称,“试播基准比较高,是按照抖音、小红书主流的带货主播标准来的。”

从对站外达人的粉丝量和GMV 要求来看,得物对主播的筛选标准确实较高,大致相当于小红书的腰部主播水平。

此外,得物对该业务也较为重视,目前直播入口位于首页一级子菜单,用户打开App 即可直接看到,曝光位置相当突出。

在直播间类目方面,除了标志性的鞋类商品外,还覆盖手表、美妆、服饰、配饰、玉石甚至饮料等多个品类,整体货盘呈现丰富多元的特征。

从现有达人直播情况来看,目前平台直播间的流量以“算法和数据导向”为主。

比如,一位仅有30 名粉丝的穿搭达人“猴胖球”直播观看人次高达8万人;球鞋达人“小猫不吃蛙”粉丝仅有1799人,观看量最高的一场直播有7.6万人次;而拥有 14.7万粉丝的奢侈品推荐官“尤恩尤恩un”,其直播间观看量最高的一场仅8.2 万。

这说明得物达人直播间粉丝量与观看量不成正比,这意味着平台流量并非粉丝导向,更偏向于算法推荐机制。

事实上,这并非得物首次试水达人直播。

早在2021 年,得物就推出“视频MCN激励计划”,吸引潮流穿搭、球鞋、潮玩、手表、美妆、潮流艺术等内容领域的创作者。达人进驻门槛并不高,站外粉丝只要高于 500 ,首月入驻最高便可获得60万流量扶持。

到2023 年,据得物社区负责人透露,平台已经和超过 400 家MCN达成合作,其中表现活跃的MCN数量将近 200 家。

然而,直播业务的表现并不理想。据亿邦动力报道,一位在得物尝试过蓝v直播、达播和品牌矩阵号等打法的商家表示,“之前几次推直播的时候,我们都尝试过,但效果不好。”

因此,本次得物重启达人直播的最终效果,仍需等待实际销售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为何反复试水?

作为以炒鞋起家的垂直电商平台,得物的核心竞争力是正品鉴定能力。那么,得物为何要反复试水达人直播?

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炒鞋风潮渐微;另一方面是,得物在不断受到来自综合电商平台的冲击,急需寻找新增量。

数据显示,得物GMV自 2021 年达到 800 亿的顶峰后便开始下滑,到 2023 年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达人直播是尝试方向之一,然而无论是2021 年的试水还是最近的重启,得物显然错过了最佳时机,如今直播市场格局稳定,优质主播与大平台互相选择,新玩家难以抢夺份额。

此外,得物的平台土壤未必适合直播带货生长。

得物以过硬的正品鉴定能力在球鞋领域建立起用户心智,因此用户习惯在平台上查询产品信息或直接购买商品,消费行为趋于理性,这与直播带货的“冲动消费”属性高度矛盾,主播们大喊“家人们,一二三上链接”的背后是构建刺激消费的场景,让直播观众基于冲动下单。

从客单价来说,得物也与直播带货的核心吸引力不契合。

根据得物方面此前通过KOL向外透露的信息,得物平台的全品类的客单价在 450-500 元,约为行业平均值的 5 倍。

某得物商家也曾表示:“我们的潮鞋客单价在300元-1000元左右,用户一旦养成购物习惯,很少会再去各平台比价。”

然而直播带货最常见是宣传手段是“低价”或“直播间专属优惠”,即使得物的扶持力度再大,商家也不一定愿意在直播中打破价格体系。

建设社区是得物为寻找新增量做的另一个尝试。

2021 年,得物公布“潮流主场计划”,将在App社区未来一年内投入 3.2 亿元现金、200 亿流量和 11 项专项政策,用来扶持内容创作者输出优质内容。

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得物此举被广泛评价为“抄小红书作业”,意在打造从种草到成交的转化链路,而当前 App 上的“推荐”界面也与小红书很相似。

正如内容社区小红书的电商之路走得磕磕碰碰,得物的社区建设之路也不理想。

在两个平台上搜索商品,如“雨伞”或“眼镜”,小红书的帖子以求推荐或测评建议为主,得物最先显示的是商品链接,交易属性明显。

从用户观感看,“遇事不决小红书”已经成为事实,用户习惯把它当成搜索引擎使用,因为这个平台上有大量生活化内容。但反观得物,鲜有用户把得物当成百度使用,内容社区建设效果的差异可见一斑。

激进转型能否成功?

除了试水直播带货和建设社区,得物更大的尝试是转型为综合电商平台。

每一个垂直电商都有过成为综合电商的梦想,因为单一品类护城河太低,容易被后者挤掉市场份额,而得物还曾数次陷入“炒鞋”风波,被人民银行发文警示。

因此,得物近年来开始拓展品类,从潮服潮鞋逐渐拓展到箱包、美妆、家电、酒水、潮玩等15 大品类,如今在平台上既可以买到可乐,也能下单泡泡玛特。

这种转型是否成功?

据公开数据,2024年上半年,得物入驻商家数量暴增 324% ,新品上架数同比增长超 250% 。具体品类中,2023年美妆个护GMV激增 154% ,食品饮料类目暴涨 1800% 。

但高增长率并不意味着高品类占比。据久谦中台数据,得物各销售品类GMV分布占比并无最新年份显示,鞋类占比在2021年上半年仍在 70% 之间徘徊。

与此同时,在奔向综合电商之路上,得物的买量略为激进。

AppGrowing数据显示,得物是 2023 年唯一投放量级超过 2 千万的应用,比抖音投放量还高,2024 年在短视频平台的曝光量激增 60% ,得物的广告开始大量出现在短视频中。

努力投放下,截至今年5月,得物的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比2019年的1亿大幅增长。

而摆在这个潮流电商面前的难题是:不同品类的经营逻辑,天差地别。

得物以经营潮鞋见长,通过专业团队和标准化流程(“先鉴别,后发货”的创新模式),确保潮鞋的真实性,从而获得用户信任。

这种经营逻辑并不能套用到其他品类上,潮鞋的高客单价足以支撑鉴别流程的运转,但到了数码产品,京东自营和天猫旗舰店足以为正品背书,得物的鉴定优势变得可有可无。

再到服装、家具和饮料等低客单价品类,平台的鉴定服务在这里几乎无用武之地,竞争核心变成了选品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内容种草,于是,得物需要和拼多多、小红书抢用户。

如要跟真正的综合电商竞争,得物要做的是为每个核心品类搭建专门的采购、品控、物流和售后团队,这是一个极其沉重和复杂的过程,不只是撒钱买量这么简单。

得物的转型之战,注定是一场重构自身能力的硬仗。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新播场】,微信公众号:【新播场】,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留言催更! :-D

  2. 必须评论支持一下!!!

  3. 整理得还挺全,解读得也很透彻,值得一读。

  4. 说的很详细,涨知识了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8月28日 更多
1624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
1749年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诞辰
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2009年新浪微博正式开放公测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