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信开始内测公众号留言区盖楼功能,网友们终于不用再隔空喊话了,可以对留言进行直接回复了。本文作者对这次微信改版背后的逻辑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上周三,微信开始内测公众号留言区盖楼功能,这可以说是又一喜大普奔的改版。这次主要改动有以下几点:

  • 读者回复其他用户的留言,无需被作者精选就能直接上墙;
  • 读者可以对留言进行直接的回复,而无需再隔空喊话;
  • 留言下回复分为一级回复和多级回复,按照一级回复内容聚合,且一级回复有独立详情页,里面的多级回复内容按照时间倒序排列;

具体见下图:

和菜头「槽边往事」留言区内测回复功能

用户针对留言的盖楼不亦乐乎

可以说,这个微信网友呼吁了很久的功能,终于也算是有眉目了。

01 公众号盖楼,一个久违的三赢功能

我认为这次更新不论从普通用户、作者还是平台角度,都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且三赢的好事。

首先,对读者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留言既不必须要作者手动精选才能上墙,也不需要再隔空对小伙伴进行喊话了。

这样横在读者和作者及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藩篱就被大大拆除了,用户留言的时效性和自由度都会比之前有大大提升。并且多级回复的盖楼模式对于留言和阅读体验均有不小提升。

而对作者而言,不管是流量小号还是拥有百万千万粉丝的大号,每次发布文章后都要手动操作精选上墙留言,其实对谁都是一个不小的管理成本。

而留言自动展示,无疑大大降低了这部分时间的消耗,作者可以把更多时间用于和读者就文章进行交流。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觉得放开之后作者「控评」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挑战。我其实不支持这种观点。

一方面,我认为绝大多数文章的用户留言中负面信息天然会比正面信息要少,极端情况除外。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毕竟这种低概率事件的操作成本要比必须要做的大批量精选留言上墙的工作要小的多。

另一方面,其实作者拥有删除、仅关注后留言、举报等多种针对负面言论的处置手段。总的来说,这种负面评论是可控的,控制成本也肯定要比对留言一个一个精选上墙要少且轻量的多。

通常社区还会为作者提供针对极端情况可以关闭评论等功能。这次微信公众号的改版,就支持作者设置不开启多级回复。

连岳的公众号就关闭了盖楼功能

当然对于平台而言,用户盖楼的好处就更大了。一方面,最直观的是打破用户隔离,信息通路更为顺畅,这样用户互动和活跃数据的必然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当前社区文化内容,评论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消费内容,是社区文化或粉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很多代表性的社区产品,像网易云音乐、微博等往往都会有大量的神评,不仅丰富了社区内容消费,更能带来指数级的互动和传播。

这么说来,微信放开留言区盖楼,是一件三赢的事。

02 微信盘错了留言的逻辑

那为什么微信之前一直没有放开留言区盖楼呢?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之前那种半残式的留言功能设计呢?

我推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考虑到用户留言不可控,需要做「控评」,这个方案就是针对「控评」而生的。

针对「控评」,内容社区运营通常有大致两条思路:

  • 或者基本上平台自己做,用户投诉为辅助手段;
  • 或者转交给KOL主导,平台为辅。

其实绝大多数社区平台,采取的都是第一种思路,因为「控评」涉及到信息安全,做不好平台是要担责任的。平台自己做有保障,手段也非常多,大体可归为机审+人审两种,这里不做赘述。

另外采用后者思路的也有,代表产品是「贴吧」,把维护社区内容的权力转嫁给了吧主等KOL。吧主替平台在内容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像制定社区规则、确立运营机制和操作实际运营及处置动作,对于「控评」起的作用非常关键。

而微信也属于后者这种。

我想微信之所以选择这么做,肯定不是说其机器算力不行,或者缺乏审核机制。更多在于,微信在公众号建立和运营初期,向来不倾向于投入更多内容运营和审核人力的习惯做法,导致了他最终选用了把「控评」转嫁给作者的思路。

这样的选择和做法,对于平台和作者来说,尤其是运营初期,都是更为保险和稳妥的。但是,亏的就是普通用户了,带来了各种的不便。

其实,普通内容社区用户向来对简单粗暴的「控评」和反黑措施是反感的,认为扰乱了他们正常的交流环境。所以从普通用户角度来看,这种长达多年的半残式的社区互动功能,可谓苦之久矣啊!

并且,做内容社区的一个通识,就是我们一方面要为80%以上用户的正常互动做疏导和激励,而对于另一部分20%的言论以及更少的违规行为做严厉打压,维护社区氛围和信息安全。

微信肯定是深谙此道的。但即便如此,微信最终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很可惜。

还让这个对平台、作者和读者都不利的三害功能延续到了今天,且至今都不敢快速全量。

03 产品策略的选择要基于用户+企业价值判断

微信这个案例,给我们能够很好传递出一种我们做产品策略的路径和推演逻辑。就是你怎么看待一个事情,会决定你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

也正是那句老话说的,「如果你手里拿着一把锤子,那任何东西在你眼里都像是钉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微信当初错误的选择,就是把钉子看得太重了。

更多是站在了平台和作者「控评」上,自然而然地认为留言只有交给作者才更可控。

但凡转换一个角度,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普通用户互动和内容运营上,就肯定会选择另外一种思路,那样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了。

总的来说,产品策略选择的判断和路径,一定要基于对用户和企业价值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推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一上来就先选一个最保险。

现在,只希望这个改版能尽快全量吧!

 

作者:阿外,微信公众号:波悟馆,10年互联网产品经历,关注社交/教育和新消费领域,聚焦行业分析和产品力建设。

本文由@阿外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昨天晚上睡前还思考了这个问题,好巧

  2. 半个运营,欢迎点评 产品研发期: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用户画像,造势 产品迭代期:规划能力,用户分析,数据分析,行业趋势,关注利用热点,突发情况处理能力,数据变化应对策略

  3. 说的很详细,涨知识了

  4. 看完后感觉上了一堂课

  5. 已经发文章转发到公司微信群了,也让大家学习学习。 :???:

  6. 作者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3月29日 更多
中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纪念日
1904年中国第一个官办银行批准设立
195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
1974年秦始王兵马俑被发现(待)
1997年摇滚乐队五月天成立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
公众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
APP网站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