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的抄袭乱象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媒体人(尤其是内容创作者)被抄袭是常态,维权得不到妥善处理也是常态。为什么原创者会难以维权呢?作者以本文从平台官方角度出发,为大家深入解析了这些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自媒体人都知道,知乎是目前互联网平台的素材洼地。

很多抖音博主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知乎抄袭干货回答,然后再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把自己做成一个大号。

这些在业内已经不是秘密了。

但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知乎博主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你想啊,你在知乎辛苦创作,没有分文收益,结果一些抖音博主把你的内容抄过去,成了几十上百万粉丝的大v,靠着这些流量,人家一晚上直播收益过万。

换做你是那个被抄袭的知乎博主,你气不气?你这边还在职场辛苦上班,每天忍受着老板的苛刻压榨,结果人家拿着你的内容走上了月入十万的人生巅峰,换谁都心里不平衡。

但没有办法,自媒体人尤其是内容创作者,被抄袭是常态,维权得不到妥善处理也是常态。

这里要说一下,自媒体人本身不具备保护自己原创内容的能力,虽然可以在后台设置禁止转载之类的,但对于想要抄袭内容的人来说,这些功能都是摆设,轻而易举就解决了,不信大家去微信搜一下,类似图文提取、文字识别之类的小程序很多,压根没有门槛。

剩下的就是把这个内容保护寄托于所发平台的机制和监管系统了,但很多时候,处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我以知乎为例,很多被抄袭的博主习惯把素材证据整理好,然后发给知乎小管家,知乎小管家也很负责,如果是站内的话,一经查实,一般会进行内容折叠,偶尔也会删除,但很少会将对方账号禁言,更别提封号了。

如果是站外的话,知乎小管家也无能为力,毕竟没有管理权限,只能让你找对方平台,进行维权处理。

但所谓的维权,最后的结果多数是私了,即,抄袭者承认抄袭,删除内容,如果没办法私了,非要走法律程序,那中间的法律流程非常繁琐,周期也很长,最主要成本上划不来,毕竟,大部分自媒体人的内容版权不是那些影视版权之类的,值得打官司,对大部分自媒体人来说,为了一篇文章去劳心劳力的打官司,犯不上。

所以目前为止,自媒体人被抄袭还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很多内容创作者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一些博主还认为,自己被抄袭,起码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算是助人为乐了。

那这里,我从官方角度出发,为大家解释,为什么自媒体平台对抄袭事件惩罚很低,甚至是默许呢?

01

首先,我们在自媒体平台看到的所有内容,都属于信息,自媒体人发布信息,用户看到信息,本质上都属于信息传递,而我们要知道,信息不一定是知识,二者有着巨大的区别——信息不需要原创,信息也不一定真实。

喜欢刷B站的朋友应该了解,B站上的各种鬼畜视频,都是在原有视频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编、剪辑、配乐,进行二次创作,通过一种混剪处理,从而以一种新的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

抖音也不例外,抖音有强大的AI能力提供易用的滤镜和剪辑工具,三十秒之内,创作者就可以在强节奏感的背景音乐下配合演出,用自己的表演,辅助以炫目的特效,完成一次非常酷的演出。

同样的,我们回答知乎,绝大部分也是一种文字的搬运和缝合,属于一种二次加工后的合成内容,只不过形式更复杂,内容源更不易查找罢了。

大家不要觉得二次创作不好,事实上,它是一种在各种类型的内容创作中被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存在于各行各业。

举个例子:文学创作上,王小波的作品受到西方很多作家的影响,时代三部剧的风格基本上与卡尔维诺的作品如出一辙;韩寒早期的作品三重门,里面全是钱钟书的影子,书中的林宇翔完全就是围城里方鸿渐的青少年时期。

二次加工虽然并非知识的原创者,但他们在加工的过程中,收集了不同来源的信息,并用巧妙的方法重新组织,让更多人可以轻松了解。

02

这种信息的二次加工,在内容创作上有一个专业的术语——混剪。

混剪是非常常用的内容处理手段,它既不属于原创,也不属于抄袭,它介于二者之间,是创作者对原作品重新解构,截取部分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混编在一起的行为。

简单说,混剪并不是单纯的复制粘贴,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混剪是取材于已有的内容创作,并以全新的理解方式重新组合,以二次加工和重新阐述的方式产出全新的内容。

前面说了,自媒体是信息的传递,而非知识的传递,信息是不需要原创的,同时信息也是流通的,在流通的过程中不受单一形状或载体控制。

我们当下处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填充各种单调无趣的事情,用户时常感到无聊,又被忙碌和焦虑所困扰,这中间的矛盾就是消费者被投喂各种千篇一律的内容所致。

所以,从用户角度出发,当看到混剪内容时,在意的不是原创与否,而是有没有给自己带来信息的增量、额外的价值。

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如果是同一平台内容百分百照搬照抄的话,意味着没有出现信息增量,这种时候我们去投诉,官方是很乐意帮助解决问题的,毕竟官方比你更在意社区的环境和氛围。

可如果是跨平台,尤其还是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信息展现(知乎的图文转变成抖音的视频),这种就属于典型的信息混剪,是信息经过二次加工后的结果,它无形中创造了信息增量,因为,并不构成侵权行为。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里不服气,明明是自己的原创内容,怎么就不构成侵权行为了?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到底什么是原创?

现在,拿起你的手机,对着你面前的任何事物,按下拍摄键,不要添加任何滤镜、背景音乐,花式字体和表情包。

最原始的内容创作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枯燥乏味,因为要求是原创,所以你不能借鉴任何其它的创作,必须“原片直出”,可即便如此,你在拍摄这个素材时,还是无法避免的出现某个摄影师的作品元素,或者背景中包含了某个人音乐作品中描述的场景。

再直白点说,你拍摄某个网红酒店,或者一个Hello Kitty,这些其实都是别人的创作,而对于更加专业的内容形态,比如拍电影,则更加需要从文学创作中取材,或者借鉴绘画、建筑和游戏中的布景。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混剪是一种自己无法确定的客观行为,只要你进行内容创作,总不可避免的会参与到混剪中去。

03

人类文明建构在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彼此理解的基础上,语言和文字让人类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大脑,可以共享不同的信息、想法和创意,沿着信息链溯源而上,很难找到某个创作、发明,以及理论的原点。

也基于这个原因,很多推动历史的重大突破在功劳和荣誉的归属上都存有争议,这些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科学发现上都有体现。

卓越的个体固然存在,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但群体的互相影响和反馈更为重要,那些最具才华和能力的创作者,正是在和受众的反复磨合才不断成长的,他们能够从同时期和历史上的多种创作中汲取灵感和能量,最终形成在这一阶段具有突破意义的创作。

他们是一个时代群体创作的浓缩,他们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混剪,同时也为后人带来混剪的素材,形成新的二次创作。

如果内容创作的影响能够如搜索引擎统计网页链接数量一样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一定能够看到某些作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而它们并非世俗意义上为人所理解的“原创”。

数字时代的多数伟大创新都是个人和团队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使是富有创意的个人,他们的想法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这个观点放在自媒体内容创作上也完全适用。

毫无疑问,在内容创作上,团队合作将会以混剪的形式发生在更大范围中的更多的创作者身上,超越时间、空间和组织的边界。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大部分创作都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但它们的意义可能源远流长,产生更长时间和更宽范围的影响。

它们就像科学发明中的“原型”,虽然没有走向大众,却为更多发明家和工程师提供了灵感,为更大的想象提供了可能。

原创的真实含义是向人类文化的宝库中贡献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劳动。

在此之前,你会在大量已有创作的滋养下学习和成长,混剪将是你把自己和整个世界融合起来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每一种原创都是对世界的混剪,而每一次的混剪都是一次源自自我的原创。

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为开放的环境而感到幸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极大的降低了创作的门槛,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运用好混剪这把利器,能够让朴实无华的素材展现出全然不同的光华。

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原创、混剪和抄袭的区别了。

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是非常重视内容版权问题的,但大量的图文内容一直是视频混剪的重要素材来源,很多图文创作者所面临的视频洗稿问题,从法律层面看是无法被定义为抄袭的,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

平台一方面需要鼓励用户对作品进行更多可能形式的创新,从而让平台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另一方面,在保护创作者上面,只能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但可以肯定的是,始终无法让所有创作者都感到满意。

而作为内容创造者,应该有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认知,就是内容创作是商业的一部分,商业意味着公平,但不意味着绝对公平,大家要好好理解这句话。

04

最后总结一下:

不要以为混剪很简单,会画一条线一文不值,但知道画在哪里才价值连城,一条混剪内容的创作,可能会经历数月的积累和迭代,它绝不是仅仅用编辑软件做一些拼接这么简单,它是将你生活中的片段重新编织,再现给你的受众。

从专业自媒体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创作者的一项关键能力是信息的“吞吐”能力。

“吞”是大量高效的摄入信息,“吐”是以混剪的形式输出信息。

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之下,内容创作者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混剪能力,这是提升自己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作者:【江寒】

来源:微信公众号“江寒的号(ID:LB13182617164)”

本文由 @【江寒的号】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张宁写的书里有说,这说辞还是有点虚了

  2.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3. 受教了

  4. 读过这个楼主很多文章,确实都还不错,感谢,加油。

  5.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

  6. 说到心坎了,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思路。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0日 更多
雅安地震纪念日
联合国中文日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