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案的方法和技巧之外,如何对抗日常那些散漫状态,懒惰本能,和畏难情绪,拉开你和普通文案之间的差距?这里有几条朴实无华的建议。

做专业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

就是总以为把所有的方法和技巧学到手,就能成为行业顶尖大牛。

很多文案人也这么想。

但实际上,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有时候再理性的方法和技巧,也打不赢突然出现的一个感性的情绪和念头。

在文案的方法和技巧之外,如何对抗日常那些散漫状态,懒惰本能,和畏难情绪,拉开你和普通文案之间的差距?

这里有几条朴实无华的建议。

01睡醒不刷手机

睡眠过后的清醒,就像电脑重启。

它能结束掉占用我们脑力资源的很多无用程序,重新调整到一个最适合深度思考的状态。

如果这个时候你开始刷手机,看群信息,看朋友圈,看新闻热点,就会有一大波杂念钻进你的脑子里——

明星X也出轨了,爱情还能相信吗?美股又暴跌了,今天A股会怎么样?这样的内容也能火,群众的眼光难道瞎了吗?同学Y又买房了,为什么别人赚钱那么容易?大人物Z怎么走得这么突然,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

比管理好杂念更重要的,是避开那些容易让你产生杂念的信息。

保护并利用好睡醒(包括午休)那段清醒而纯净的时间,去思考和梳理你的工作,哪怕是个半小时,也能让你更快进入深度工作状态。

02 不过度关注热点

关注每天的热点,是我们的必要工作之一。

但99%的热点信息毫无意义。

所以你每天最好在15分钟内完成这部分工作——比如通过微博、百度、知乎等热榜,扫一下标题,或跳读一下事情背景和结论即可。

切忌流连忘返,深陷其中。

很多文案每天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娱乐八卦新闻,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是一种自我迷惑。

因为一个文案与另一个文案之间,蹭热点的水平高下,往往不在于对同一件事谁知道更多内幕和细节,而在于谁有更不一样的角度和思考。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要花时间去做的,不是去看新闻本身,而是去学高手如何在类似的新闻上找角度,挖选题。

03 量化每日阅读目标

“我知道要多看些奥斯卡获奖的高级电影,但每当打开播放器,我还是会下意识地选择一部枪战爽片。”

这大概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病了。

在阅读和学习上面,同样如此。

所以你必须量化阅读目标,比如每天读“1个品牌营销全案”、“5篇专业文章”、“50页书”、“半小时网课”……

单日看没什么,但如果你坚持一年,你跟那些不学习不阅读的同行就是“365个品牌营销全案”、“1825篇专业文章”、“18250页书”、“182.5小时网课”的差距了。

三年,五年之后呢?

量化,执行,坚持,积累,所有的真功夫,都离不开这些笨功夫。

04清空你的收藏夹

“收藏夹”是阅读者的天敌。

尽管我们都知道,点一下收藏,跟把知识塞进脑袋里的是两码事,但至少它能缓解我们的焦虑。

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对抗的心理。

遇到一篇好文章,能在第一时间阅读,就一定要第一时间阅读,并认真记录好你读到的,和想到的每一个好想法,好句子,好词汇。

更进阶的,还要在一篇文章里面捞出作者全文的核心框架,脉络,角度,然后自己再复述一遍。

但这还不够,你需要定期整理成自己的文件档案,分门别类,定期温习。

否则,这些内容又会成为另一个被遗忘的“收藏夹”。

永远记住,收藏百篇不如读透一文。

05为自己录制脱口秀

每个人都知道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但很少人为这个事真正做过多少实际行动。

如果你看了一堆专业书和课程,但又没有机会,或实在没勇气常常上台做讲话练习,你可以先认认真真去录制一期脱口秀。

这是每个人想做就能做的。

内容不一定要多专业和有趣,只要就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说出你的想法和见解。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因为你能跳出自己的身体,从第三方的客观角度,看到自己日常讲话,与人沟通,以及提案时的状态。

你能看到你每一句话之间的逻辑性,音量,用词,语气,表情,动作等等。

反复观看,然后针对性改进,直到你愿意公开给所有人看。

再通过别人提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改进,你就会慢慢找到自信和更好的表达状态。

06做个自媒体号

多读,多写。

这样的建议向来无法推动我们真正去多读,多写。

但做一个媒体号就不同了——不管是图文内容还是短视频。

以输出倒逼输入,是你去多读,多写的最好驱动力。

当这些内容一发出去就能收到反馈——尤其收到那些真实,残酷,无情的评论,就更加会让你好好对待“输入”和“输出”这两件事。

最好也写一本书。

倒不是为了名利(名利很重要,但靠写书赚钱并不现实),重要的是写一本书需要你真真正正全面系统地搞懂一个领域。

不然你无法形成自己的表述框架和文字语言。

做自媒体号也好,写书也好,重点是能把你的独立作品放到第一线去接受检验。

这个过程得到的反馈,和平常“作为团队一份子的身份”所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价值。

07多跳槽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跳槽了?

就是当你发现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手头工作的时候。

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工作状态吗?

但一旦你进入这样的状态,往往就意味着你已经停止进步了——熟悉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和熟悉的需求,正在让你的大脑变得懒惰,思维变得定势。

尤其对于年轻文案。

有一句话说,走出舒适区的目的不是找罪受,而是找到一个你之前从来不知道的更舒适区域。

这个“更舒适的区域”指的就是在面对同一个挑战的时候,你能比别人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尽可能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工作,包括工作环境,合作伙伴,行业客户等等,是提升这种解决问题能力的捷径。

但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赖”在一个舒适的地方不走,没关系,用不了几年,也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撵”着你走。

只是那种方式,你不会喜欢的。

大道至简。

很多有效的方法,往往不在于它听起来有多高深,而是你执行的时候有多坚决。

这些建议,当然也不是让人变得优秀的唯一途径。

但希望其中某一个,甚至某几个,能给你带来启发和改变。

 

作者:柱子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周文案”

本文由@一周文案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我感觉作为一个文案来讲,最起码应该懂创新、会积累,我认为在读一篇自身认知范围内的文章时,要拿捏作者的逻辑以及重要观点、金句词语,随后写一篇文章,内容可以雷同,但是必须表达出自己逻辑的观点,在读一篇自身认知范围外的文章,前期我们可以剖析作者的逻辑,反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核心在哪?在说服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写一篇文章,而创新就在于你是否可以颠覆原作者的逻辑和观点。

  2. 我该怎么给你点赞

  3.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roll:

  4. 这一看,心里好受多了。

  5. 知易行难

  6.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7. 精彩的文章,甚是精彩 :razz: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0日 更多
雅安地震纪念日
联合国中文日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