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分析领域,很多人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让数据分析成果真正落地并产生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份PPT报告上?本文将为你揭开数据分析成果落地的奥秘。

“你做的数据分析,落地没有?有什么效果?”

这个灵魂拷问一出,让很多数据人犯难!虽然每次在报告结尾,都写上苍劲有力的:“本月指标低了,要搞高!”可到底该咋搞???今天我们系统讲解一下,到底怎么该落地。

一、区分服务对象

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分析部门,都不直接负责业务,更多是借力打力,通过服务业务部门实现分析成功的落地。这就要求我们得:有能力识别业务部门到底是什么人。越大的企业,内部小团体越多,就越得看清他们的特点(如下图)。

  • 骄兵悍将:保护自己是第一位的,避免沦为他们的甩锅对象。先安分守己,避免出错,再谈其他的。
  • 新兵锐将:这是最优先考虑合作的团队,一旦发现,尽早聊,尽早开工!
  • 疲兵倦将:这些人问题突出且喜欢甩锅,除非有十足把握的方案,否则少招惹他们,避免麻烦上身。
  • 虾兵蟹将:这些人谈合作容易,但出成绩难,可以挑其中尚有生机的“活虾”合作,尝试着做一些小成绩,再争取更大的机会。

想实现好的效果,需要数据分析团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敏锐的识人眼光。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关门搓SQL”,淹没在无休无止的取数单里。找准合作对象,再发力!

二、清晰落地目标

我们常说:数据分析可以驱动业务,助力增长。但到底驱动谁?得有限考率他们负责的KPI。因此,了解公司目标→部门目标→项目目标。清晰各部门的KPI完成情况,是落地的第二步(如下图)。

清晰目标以后,需要数据分析团队转变思维,从“我能做”到“我要做”进行转变。

  • 我能做个模型→我要找到效益好但投入不足的渠道→ 可以追加投入
  • 我能做个报表→我要找出效率最高的业务团队 → 可以复制做法
  • 我能做个ppt→我要识别最容易投诉的客户 → 可以提前避雷

这样,你始终站在:对业务有用的角度思考。自然容易找到业务感兴趣的话题。这远比自己关门琢磨模型,琢磨出来以后再到处兜售来的更快,更有效。

三、区分输出层级

数据分析输出成果是有层级顺序的分层级输出(如下图),要先看业务部门对数据理解在什么层次。不做跳跃层级的事,沉住气一步步来,最后结果才容易得到认可。

这里不光新手,很多老手都会踩坑,比如:

  • 不做沟通:不管业务目前啥水平,自己干自己的。
  • 做沟通但没有检验:轻信业务的判断,结果发现人家在甩锅!
  • 盲目最新技术:今年AI火,就啥都得拉上AI,也不管业务上有没用
  • 忙于内耗:总怕做错,和业务互动少,进度磨磨唧唧,结果不见得有用。

字节的成功经验已经表面:单靠历史数据很难直接憋出100%正确答案,发现机会点→业务假设→检验→积累经验→再假设,是更好的落地方式。因此一步步往下推进工作,越做越好,才是终极目标

四、结合业务动作

数据作为一个产品,和所有的产品一样,是有用户,场景,痛点,使用方式的。也和所有的产品一样,场景拆分得越细,越能够击中用户痛点。举个例子,大家就很容易看明白了(如下图):

五、分析成果产品化

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数据产出必须固定成产品/服务。坚决不能让它躺在ppt或者excel里。所有业务对数据的态度,都是“当初求数像条狗,看完报表嫌人丑”。

所以坚决要出产品:

一来可以插个旗子,让大家记得这是我们的成绩;

二来可以告知未合作的部门,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东西,勾引他们合作;

三来可以告知所有人,数据的项目是有流程、人力、时间成本的,要合作就坐下来认真谈,不要指望丢几句话,键盘咔咔一响钞票就破屏而出。

注意,这里讲的产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的BI+仪表盘。不管是报告,还是固定的经营分析会,还是培训,都可以成为输出价值的产品(如下图)。

六、小结

数据分析成果落地难,本质上是难在“做项目”上。因为数据分析涉及数学、统计学、计算科学等等理论,很多同学本能地倾向于“做学问”,忙于研究数字和代码,忘了我们是在企业。企业工作要做项目,要和业务结合,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动作上。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2.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x

  3. 手动点个赞

  4. 写得很真实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