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功能刚需、情绪价值、长尾细分——每一种选品逻辑背后,都是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拿捏。本文将从内容营销实战出发,拆解小红书爆款的底层选品思维,帮你找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绪通道,把“好产品”变成“热产品”。

小红书的用户群体以 15-34岁女性为主,她们大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追求品质生活与社交价值。

这一群体的消费决策呈现鲜明特征:颜值驱动、功能刚需、情感共鸣。

所以选品需围绕“视觉吸引力+痛点解决能力+情绪价值”展开,三者缺一不可。

根据这几点,我总结了四类产品,帮助大家在自己的产品线中快速选品并做好定位,给内容一个大致方向!

01 颜值经济类

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其实在小红书,不论你是什么品类,都要尽可能往颜值经济方向引导,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溢价,在内容调性的匹配上也更有帮助。

也就是我常说的,更有“小红书味”。

而这类产品的核心在于用视觉优先触发用户的冲动消费和心理亲近感,并且将商品转化为“社交货币”。

比如说在之前,吹风机都是极简的黑白灰风格,整体设计也偏工业,而小红书上爆火的徕芬吹风机,则是在功能的基础上叠加了颜值设计,“多巴胺配色”直接从眼球上吸引年轻用户。

但需警惕过度依赖视觉导致的同质化——差异化符号的挖掘至关重要。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添加色系。

比如可以将传统中国色中国元素融入设计,或者进行外观造型的变化,形成ip化,这样才能把我们的颜值基因传下去,作为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忆锚点。

再比如现在很火的各种联名,除了颜值方面进行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加社交属性,满足他们的社交展示需求。

让他们不仅为了产品买,也愿意为了能“晒一下”而买。

02 功能刚需类

解决真实场景痛点类的产品永远是各个平台的大爆品。

当然,这里说的刚需不一定是真刚需,即可以是实际的痛点,比如能够修复烫染发质的护发素,也可以是一些创造出来的“刚需”。

比如我们之前做的一款磁吸手机支架,作为手机支架无论从功能或价格来说,它其实都有很多替代品。

所以我们从人群和使用场景上限定了博主vlog神器,打造一个随时解放双手,到处都能360°无死角转动的vlog拍摄刚需。

新品牌新产品上市一个月就在小红书站内收获了19w+GMV的成绩。

此类产品的核心在于场景化痛点还原,痛点不能是单独的痛点,而是在某个场景下的痛点,比如保湿修复霜,可以放在冬季皮肤干痒这个场景下。

同时,如果是客单价偏高的产品,降低决策门槛十分重要!

比如提供“过敏包退”“免费试用”等承诺,减少用户试错顾虑,能极大提高我们的转化率!

03 情绪价值类

数据表明,带有“悦己”“仪式感”标签的商品复购率比普通商品高40%。

这也是小红书用户非常受用的风潮之一,主要依靠贩卖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

但这类产品在选品逻辑上更为隐形,需要挖掘一些更感性的东西,而这个感性的表现往往不在产品本身上,而在于用户创造出的意向和向往。

比如手工蜡烛,可以开启“写给三年后的自己”的书信活动,商品就能转化为具有时间和情感价值的寄托,再绑定一个身份标签,比如“异地情侣”等,还能顺便引导晒单。

04 长尾细分类

还有一类是我觉得值得关注的,就是长尾细分类。尤其是小众市场的机会点。

比如几年前的露营,最近的汉服、宠物智能设备等等。

这类选品可以构建出需求金字塔——从基础功能满足,到专业功能&需求升级,再到情感价值的延伸,通过分层满足去建立我们的竞争壁垒。

其实,选品的本质是“与用户共情”。用户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商品背后理想自我镜像。而在营销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需要加入这种思维,才能真正避免“就产品讲产品”。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啵啵开小灶】,微信公众号:【啵啵开小灶】,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2. 很实用,似乎马上就可以用在工作中了,感谢作者。

  3. 想要成为优秀运营人,太难了。 :roll:

  4. 棒!这篇写的很通俗易懂

  5.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 :x

1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