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上线外卖独立入口,短视频平台都不满足于“到店”了吗?

短视频平台的本地生活业务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快手近日上线了“外卖省心购”独立入口,标志着其在“到家”业务上的进一步探索。与此同时,抖音也对“随心团”进行了升级,显示出短视频平台在“到店”之外,对“到家”场景的强烈兴趣。本文将探讨短视频平台在本地生活业务上的新布局,分析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以及面临的挑战。
8月8日,快手App“团购”板块上线了“外卖省心购”独立入口,用户点击我—团购优惠—外卖,就能进入“外卖省心购”通过购买商品券点外卖。
目前,部分商品仅支持外卖,兑换券需跳转美团小程序使用。
也是在近日,抖音将“随心团”入口升级为独立频道,用户搜索后能直达活动界面,并对部分商品提供平台免配送费支持。
其实早在2024年起,抖音就开始推动“到店+到家”的联动,并在今年6月将随心团调整为仅面向履约能力强的商家开放。
目前,相较于淘宝APP内接入饿了么配送,京东自建物流体系形成完整闭环,快手和抖音的尝试均的确较为轻量:几乎全靠团购券将用户引导至商家或站外小程序下单,餐饮种类也比较有限(集中于汉堡茶咖等连锁品牌)。
但这两大入口的独立,无疑透露了短视频平台在谋求“团购到店”外,迫切加码“到家场景”的一大趋势。
宏观上从业务贡献来看,“到店”目前仍是短视频平台本地生活板块的主力,但无论是到家、到店还是整个本地生活板块,跟美团、饿了么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
根据年报,2024年全年,美团本地商业收入(主要包括到店、到家业务)高达1579亿元,占集团总营收近74%,是绝对核心板块。而快手“其他服务”(包含电商与本地生活)全年收入仅为174亿元,占比13.7%;京东本地生活归属“新业务”板块,全年营收仅192亿元,占比不足2%。
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用户下单和商家配送等完整的链路设计。商家是否需要自己配送、是否能享受平台履约支持、是否面临高额服务费和售后纠纷……这些决定了外卖业务的“运营可持续性”。
的确,短视频平台希望通过内容种草打穿消费决策,但在履约风险、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投入远远不够。“做外卖”不是新闻事,“做闭环”才是挑战。
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见实】,微信公众号:【见实】,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讲的很透彻,例比通俗易懂,果然是高手
分析得太全面了,值得反复阅读并实践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运营经理唯有多学习,多复盘,多总结,多实战,才能成为优秀运营人。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