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京东购物入口,微信小店吃得到肉么?

9 月 30 号,微信发现页面“购物”入口,京东离场。老板发财,我是大鱼。就在刚刚,京东官号发文,由于合作到期,微信停止在发现-“购物”这个入口给京东商城导流。所有人都期待,微信会把这个入口给到微信小店。但是它会发生么?不会。说一下我的几点判断。
01购物入口给京东带来流量了么?
通过京东财报、腾讯各个口子数据,目前公开资料中未明确披露微信“发现-购物”入口为京东带来的具体销售数据(如GMV)、新增用户数等详细信息。
我并也没有拿到内部数据,不过从周边调研与体感上看,很少人会通过购物进入京东,大概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在微信的购物习惯仍旧偏向于被推送,也就是“货找人”。
私域电商发展的这些年,明显已经把人养懒了。
用户习惯商家通过朋友圈、社群、私信去被触达,而用户并没有找货的习惯。
人找货的用户都会去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独立app 商城也的确是为了人找货设计的。
除了用户习惯,在体验上,在微信里刷京东的小程序,比直接打开京东还是差很多事儿。
第二个原因,京东的货盘不适应微信生态。
说到水土不服,先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微信私域的主力货盘有哪些?
私域商家的流量全部来自通讯录,通讯录的上限之前一直是 5000 人,现在是 10000 人。
这些人的关系复杂,极少人可以把他们全部转化为购物用户,厉害的私域商家能转化出2000-4000人已经是极限。
由于流量稀缺,想要赚钱,他们只能卖两类产品:
高毛利或高复购的,同时价格还不能翻车,当然还要搭上远比平台电商细致的服务。
这就决定他们只能卖白牌(品牌控价严重)、品牌尾货(可以破价)、初级农产品(非标高复购)、还有保健品、或假货。
而京东以电器起家,货盘以品牌、标准品为主,价格透明、毛利低、决策重、售后重,都不在私域的主流产品之内。
成熟的电商用户在淘宝京东,年轻人去了抖音,老年人与低消费人群被拉到了拼多多,微信有1v1的私域商家精细化服务。
所以,看上去这个“购物”入口,生硬的嵌在一个社交页面,显得格格不入,存在感一直比较低。
要说流量一定是有的,毕竟在微信里。要说这个流量有没有生态价值,感觉不是很大。
如果上面两个逻辑成立,那把这个入口给微信小店有啥意义?
换句话来说:微信小店真的需要一个平台商城吗?没啥可能性。
唯一可能性是把“订单与卡包”入口放在“购物”这个位置,提升用户购买体验,毕竟现在的入口太深了。
而这个入口绝不仅只放订单信息,而是一个综合入口:
收藏的微信小店、通知、看过的小店,商品浏览历史的推荐,跟拼团一起买的入口,也就是收纳了很多方便的购买路径。
02微信小店走往何方?
直接说结论:小店要走货找人的老路。
从官方的角度看,他们并没有主观意图在微信里做个淘宝商城动机。
当然更多的是,他们也并没有能力在微信里构建一个庞大大物,这好像违背了微信产品的初衷。
在 2025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小店负责人说,微信做小店的初衷是解决微信生态交易混乱,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意思很明显,它的目标是“整顿”或梳理现在私域电商,做统一的交易归口,而不是要做一个淘宝或者做一个抖音商城。
它要把小程序的几万亿交易,整合到微信小店里来。
所以小程序电商如何交易的,小店仍旧会努力回归到这个交易形态,那就还是货找人模式。
所以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小程序电商,进入“垃圾时间”》,这篇文章的有效性仍旧在:
小店的大部分增量,就是要从现在的小程序电商里拿。
当然,最近几个月很多做私域分销的商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纷纷下场搞推客。
趋势上看,这个做法一定是对的,尽管推客平台的业务逻辑应该是“后发先至”,这个之后有机会,再详细分享我的思考。
但目前私域平台玩家,似乎大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先跳下去再说吧!
03接下来会有哪几个调整?
按照这个逻辑,微信电商接下来会有这样的倾斜:
1、 加大小店商品卡的成交能力。
作为商品卡成交的重要模式,官方在用力推进推客项目,利用推客的私域朋友圈、社群、私信分享商品卡卖货。
抛开各种装饰,推客的模式就是取代目前的淘客、各类私域分销电商平台的,而且现在几家 top的推客机构,都是从之前私域分销平台转过来的。
而且作为“网赚”项目的推客,在视频号内容里已经有了豁免权,在之前做分享赚项目的内容极容易违规下架,而推客相关则不会。
据说官方刚刚发文,给予业绩优秀的推客现金+虚拟金奖励,可见有多急迫。
尽快把私域团长、分销者的份额赶进小店,是重中之重。
另外,就在刚刚,部分安卓机的微信已经为“一起买”拼团开放了独立入口,进一步加强了商品卡私域裂变的能力。
2、 加强内容侧变现能力
什么叫内容侧变现能力?就是短视频或直播间的内容力,要变成转化力,也就是要给微信小店卖货。
八九月份,我给认养、锋味派、官栈等头部品牌做培训,得到了很多一线的调研数据。
他们最大的卡点是投放量级上不去,如果连最牛的商家都投不出去,只可能有一个理由:
不是你的投放能力差,而是电商池子里的流量不够用,不够分,也就是目前小店有购买便签的人数严重不足。
现在急需把看视频的人变成下单的人,扩大小店购买人群的基数,这个基数扩大了才会有后面的一切。
多说一句,如果你的投放能力达到了大盘平均值还是不赚钱,那各位老板们不要自责,也不要抱怨运营同学的能力不行,也许就是僧多肉少,不够分:
商家应该在低ROI的前提下,找到提升用户ARPU值的办法,或拉长LTV用户生命周期的能力。
降低ROI就能在大盘里抢到流量,才能有机会突围。
至于怎么提升,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晰,欢迎下方加微交流。
分析出了微信小店目前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可以推演下,平台侧会有哪些调整:
一个是短视频挂车直购。
不管是投ADQ 或者微信豆,会有放宽、给量、ROI提升的机会。
二是直播间带货的考核对内容力会有倾斜(停留互动)。
边聊边卖的模式,也许会有更大的流量倾斜,做好内容就给变现的机会。
小店的生意,越来越考验认知能力了。
以上内容是我的推演,不代表官方,但是从历史数据看,我推演准确率较高,供参考。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大鱼知道】,微信公众号:【大鱼知道】,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今年做运营好难,拉新难,留存难,转化难,老大跟我们说,经济下行越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学习,内心好焦虑,每天刷运营派压压惊。。。。。
小时候

以为长大了
就可以不用看成绩了
没想到……长大了
要看业绩……
做运营太难了。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运营经理唯有多学习,多复盘,多总结,多实战,才能成为优秀运营人。
对于一个每天996的运营人来说,简直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