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低价魔咒:顾客说价格高,你该如何应对?

在低价竞争横行的当下,文章深入探讨商家如何跳出低价魔咒,回归商业本质。通过挖掘消费者在安全感、身份感、确定性、及时性和未来感等方面的价值诉求,为商家提供有效策略,助力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天来说说消费心理,在拼多多和低价横行的时代里,消费品如何突围。如何打破低价的魔咒,让生意回归正常?
首先表明观点,一味的低价肯定是不对的,有违背正常的商业逻辑。对于直播间里满天飞的9.9包邮,真的能传递商业价值吗?
回归理性跳出买方来看这事儿,一不长久。
消费者,9,9包邮拿到的东西,一定没有好货,因为成本摆在那里。
平台方,9,9还要抽走你5%的服务费,做高速公路基建的,过路费一定不会少。
商家,9,9的产品加仓储费+产品成本+人工成本+物流费+纸箱成本,怎么算都难长久。
达人,还有个商家和平台之间的中介角色,帮卖再抽佣20%,和平台一样也是用不亏本的买卖。
回归商业本周,既然9.9包邮不能持久,作为商家如何跳出这个魔咒,不被低价的死循环套牢呢?
现场支招:抛开价格,去挖掘消费者背后的价值。具体的价值,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而来。你得对症下菜单,和沟通深度沟通,聊天了解之后,去挖掘顾客除了低价之外,还在意的点有哪些。
围绕价格之外的,点一个个击穿突破。价格之外有哪些点呢,这边梳理价格之外的5点,和你分享。
1、安全感。
试想一个场景,刚出生一个月的婴儿,买奶粉。给你三个渠道拼多多299一罐,某分销社区店329一罐,旗舰店399一罐。你觉得最高价的会买不好吗?
此刻用户的消费心理,第一诉求是安全,别出差错。相反是旗舰店的更受信赖,因为你怕假货出问题。因为此刻奶粉出问题的心里账户大于节省下来的100元差价。
2、身份感。
豪车、奢侈品就是典型的身份感象征。买劳斯莱斯、奔驰s系列的用户,就是尊贵的身份感。而且消费品之间都有鄙视链,就像前几年还能靠面子撑一撑的奔驰GLB和宝马X1这种看标能唬人的车,如今在身份感有点行不通的时候,销量就有些捉襟见肘。
身份,都是品牌赋予用户内心的骄傲感。新能源冲击,如今传统的BBA缺少了身份感加持,销量也在跌跌不休。
3、确定性。
当初报驾校,还有包过的碧市场上正常的贵500-1000元,对于很多考本本有顾虑的人,打消了存疑。贵出来的价格,就是给自己的担心做保证。
还有购物7天无理由退款,买某某功效产品,承诺100%有效(虽然有违背广告法嫌疑),也是让超出的价格去打消顾客消费心理的不确定疑虑。
4、及时性。
外卖就是典型的及时性价格保证,比如最近很火的京东外面,新出来一个功能,超时整单全免。对于消费者,也是及时性的承诺。
曾经的顺丰快递和普通快递的区别,价格高出一倍,但是能承诺次日达的及时性。对于急件重要件,人们也愿意多花一倍的费用,去满足当下及时性消费的诉求。
5、未来感。
除了低价,咱还可以买未来的升值和畅想。曾经的房子就是典型的代表,对于投资型消费,永远不是看那个价格低。
而是长远看哪个板块更具有上升潜力,哪怕现在贵点,未来的判断具有成长空间也不错。买未来感,就是脱离当下看长远的价值,超出商品价值。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火火品牌营销】,微信公众号:【火火品牌营销】,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讲的很透彻,例比通俗易懂,果然是高手
思路清晰
没有休息,没有节日,没有周末,日日夜夜,希望能不断磨出好内容,对得起自己。
受教了
净说大实话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