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ion(反应)视频正在成为B站的一种热门内容形式,其以“看别人怎么看”为核心,通过创作者的即时反应和评论,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本文将探讨B站reaction视频的流行原因,分析其从单纯的娱乐形式到融入文化解读、专业分析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如何成为当代年轻人表达和互动的一种独特方式。

如今,reaction正在成为B站不可忽视的一个视频潮流。

在B站搜索reaction,按照播放量排序,up主@英语老师晓艳 《你可能不知道我是谁,但是你一定听过我的声音》位列第一。

继“邪门四六级拿分法”火爆后,@英语老师晓艳 重新观看自己魔性表情包的视频再度走红,播放量高达1400万,全站排行榜最高第二名,弹幕刷屏“天下谁人不识君”。

图片源自B站

音乐教父陶喆也在其B站账号@陶喆的音乐产房中,reaction自己早年的演出事故:“这主要是我当时衣服的问题,那件衣服像一只绿色的非洲豹的呕吐物”,“这段表演我自己已经不记得了,不知道当时在干嘛”。

图片源自B站

reaction 一词本源于英语,意指“反应、回应”,但在B站,这类视频不是简单的“看内容”,而是以“看别人怎么看”为核心,再配合强烈的参与感,构成了其爆火机制。

因为许多re评创作者的语言犀利、表达直白,re的发音恰好与“锐评”同音,于是这一内容形式被赋予了“锐评”的寓意。

reaction视频也凭借强烈的情绪反馈与观感共鸣,吸引大量观众的关注,逐步成为B站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

本期快跟随「克劳锐」的视角,我们一起“re评”B站的reaction。

01 从路人吃瓜到文化解读  reaction的门槛变高了

最初,re评视频在B站的出现完全由素人主导,强调的是轻松、真实和毫无准备的观看体验。

创作者分享他们对某个内容的第一反应,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性、逻辑性要求,更多的是情感共鸣和即时感受的展现。这种无负担、随性而真实的表达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一种独特的娱乐形式。

up主@鲤鱼Ace在观看《神奇数字马戏团》这一荒诞的黑暗幽默动画时,通过极具个人特色的语言、微妙生动的表情点评动画中的讽刺性内容。

强烈的情绪表达不仅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还激发了对现实现实问题的反思,为该视频带来了高达930万的播放量,成功跻身全站Top33。

图片源自B站

作为舞蹈老师的@爱羽露冰凝‑冷少 (以下简称冷少),在对偶像男团舞蹈的re评中,不仅展示了即时观感,还从舞蹈动作、节奏控制到舞台呈现等角度进行点评。

冷少在视频标题中反复强调“超级无敌特大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锐评,blx(玻璃心)慎重进入!!!”她虽然认不出这些男团成员是谁,却能够以专业舞蹈老师的眼光瞬间以舞姿识人,令粉丝直呼佩服,看到自己的偶像被锐评,粉丝却越看越上瘾。

图片源自B站

与此同时,跨文化创作者们也通过不同的视角拓宽了观众的视野。

up主@韩国东东便邀请三位韩国朋友观看中国电视剧,借助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和文化对话。

这种“他者视角”使得原本熟悉的内容变得新鲜,甚至从中引发了对文化认同、审美偏好的深刻思考。

图片源自B站

从最初的“吃瓜看戏”到如今逐渐加入文化解读、跨文化视角、专业分析等元素,reaction逐渐摆脱了单纯娱乐的形式,成为一种多层次、更加成熟的内容创作方式。

02 专业人士入局  re评逐渐升华

随着re评内容的演进,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使得这一形式进一步发展。

从单纯的娱乐内容,到现在的文化、知识深度融合,reaction逐渐成为了多元化表达的平台。

以音乐领域为例,陶喆通过观看自己早年演出事故的视频,进行现场复盘和反思,在弹幕中不少观众被这类语句幽默与自嘲交织的表达所感染,纷纷留言调侃“是不是引发了战后大脑自我防御机制”,该视频播放量接近600万。

图片源自B站

国外音乐人@不是柯桑德 与@Joecreator 合作点评周杰伦在欧美社交平台最受欢迎的歌曲,不仅提供听感反馈,还会从编曲结构、演唱技巧等角度展开分析,该视频进入了全站排行榜前50名。reaction早已不仅局限于娱乐和感官刺激,更在向内容深度和专业视角拓展。

图片源自B站

2024年B站百大up主之一@JKAI杰凯是一位来自国外的专业声乐老师,她的《歌手2025》系列re评非常有代表性。

在这个系列中,杰凯不仅对每期节目进行深度点评,还用专业的音乐知识、严谨的音准分析和清晰的技巧解读,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获得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图片源自B站

@JKAI杰凯的reaction紧跟当下的热门节目,无论是流行综艺还是音乐竞演,总能引发大量讨论,成为热点话题的聚焦点。

这也恰恰体现了re评作为内容创作的一个特点——紧贴时事热点,反映出当下最热的娱乐文化。

这种由专业人士推动的re评,让观众在获得娱乐消遣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音乐、舞蹈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内容的价值和深度,推动了re评从娱乐内容走向了多维的知识体系。

03 re评为何抓住了年轻人的注意力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年轻人对内容的期待,早已不仅仅是“看个热闹”,他们想被理解、想表达,又不愿被复杂的结构和高门槛劝退。

介于娱乐和思考之间,re评提供了一种刚刚好的观看方式——轻松之余,也能获得情绪共鸣和态度认同。

re评不是评点本身,而是一种陪伴式的表达,创作者的反应,常常替观众说出了心里话,观众从中获得的是一种轻量化但真实的连接感,这种连接不需要强干扰,也没有表达门槛,却能唤起持续的共鸣。

re评的流行,离不开它与热点的天然绑定。

从翻车现场到综艺舞台,从偶像翻唱到争议剧情,re评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舆论的情绪焦点。创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热议内容,观众则在其中完成再度观看。参与感、现场感和表达感三者叠加,使得re评成为当下社交语境中最容易激发讨论的内容形式之一。

图片源自B站

这种内容形态的壮大,也和B站的整体氛围密不可分。

作为一个强调表达、互动和社区氛围的平台,B站为re评提供了天然的生长土壤。弹幕文化强化了实时共鸣,推荐机制鼓励多样表达,而观众的接受习惯也让“看别人看”逐渐演变成一种稳定的观看逻辑。

当内容不再只讲“讲了什么”,而是“怎么被看”,re评就不仅是一种视频类型,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reaction记录了观看,也制造了观看,在无数次反应和回应中,悄然构成了属于当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克劳锐】,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idea:

  2. :???: :???: :???: 拜读了

  3. 讲的很透彻,例比通俗易懂,果然是高手 :???:

  4.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oops: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7月13日 更多
北京申奥成功纪念22周年
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
1956年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2012年《中国好声音》首播
2014年科学家发明最黑材料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