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还在炸鸡排的“鸡排哥”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鸡排哥”走红背后的故事,探讨流量时代下普通人如何在聚光灯下保持初心。从他的故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平凡工作的魅力,也能思考流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国庆假期第四天,「鸡排哥」工作到了晚上10点钟。
从下午2点半「上班」开始,他只喝过一次水、上过一次厕所。直播间里不断有人在提醒他注意休息,连日的高强度工作,让本就削瘦的他看起来更疲惫。
有人说,他是全网挣钱最累的网红。
头一天,关于他太累而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的讨论冲上过热搜,从排队盛况来看,那些从全国各地奔向景德镇来找他的人们,并没有打算让他歇一歇。
不排除有人就是想来尝尝鸡排味道,满足好奇心,但我想,能支撑他们在38度的天气里排队6个小时的更重要的吸引力,应该还是打卡。当「鸡排哥」在假期前突然走红,一生要出片的中国人,便拥有了更加时髦的素材——
与「鸡排哥」的合影照,或者一段现场短视频。
我大学毕业刚做社会新闻时,社长经常把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那句话挂在嘴边: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没想到,在多年之后短视频主导的内容世界里,大家自动掌握了这句话的精髓。
当信息变得廉价时,注意力就变得珍贵。于是,流量捕手们纷纷在这个假期涌向了「鸡排哥」所在的景德镇,这让远在各地的人们可以在手机屏幕里得到不同种类的情绪价值:
比如,从排队辛苦的场景中得到“幸好我没去”“这波人是不是傻”的优越感——据说这是短剧让人沉迷的重要原因。编剧们并非不知道剧情傻,但傻剧情能让观众自动带入到“聪明人”的角色里;
比如,从「鸡排哥」的语言艺术中得到情绪价值,以及反差带来的戏剧感。
“你是否已经拥有了塑料袋?”这种极具他个人风格的正式表达,只是基本操作。他还会在接受女生合影请求时夸赞对方漂亮:“你们是时装模特吗?”
另外,现场还永远有意外角色的出现——活人感带来的生动,秒杀一些快手直播间里编排好的大戏。
10月4日晚上9点半左右,一位浓妆女士遭到众人反感。她围在摊前久久不离开,强行把夹带式麦克风戴在「鸡排哥」衣领上开直播,不断说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赞美之词。这是典型的蹭流量行为。
在大家焦急等待有人把她赶走的时候,「鸡排哥」出招了:
“美女,你可以打我一顿,但不能让我的顾客挡着摔了跤。”
「鸡排哥」的直播间里马上有人刷起了礼物。
显然,这是爽点。
换成商业讨论中的词语,就是情绪价值。「鸡排哥」的走红,本质上与LABUBU爆火是相通的:跟风式的情绪消费。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朋友圈或者小红书里发一张自己与「鸡排哥」的合影,跟在包包上挂一只LABUBU,效果也是类似的。对热门话题的深度参与,能让个体找到某种组织归属感。
难得的是,「鸡排哥」至今没有被挖出不堪的过往,或者被拍到言行不一的当下。在「楚门的世界」里,这并不容易。参加真人秀的明星们为什么总是漏洞百出?因为没有人能在镜头前始终保持“假装”。
看起来,「鸡排哥」的热爱不是为镜头而生,只是被放大之后,被更多人看见了。
当然,镜头也会等比例放大一些瑕疵。
极度劳累中的「鸡排哥」也会恍惚“现在是哪位顾客了”,这是脑容量超载后的典型表现。而在此前的视频里,他自信能记住所有的排序。有时候他与现场互动时间略长,马上就会有人在评论区喊话“鸡排要焦了老板”,其中潜台词可能就是提醒他,炸鸡排才是主业。
社交平台上,有人已经开始提前怀念过去的他。他们翻出了「鸡排哥」早期被抓拍的工作照,脸上洋溢的笑容充满松弛感,与万众瞩目下的紧绷形成鲜明对比。
过早的怀念,大概是因为已经预感到要失去。
真诚热爱一份平凡的工作,这是「鸡排哥」最初打动人的关键。然而,当流量冲破了平静生活,甚至千年瓷都景德镇就此拥有了第二张名片,很多事情应该都会被改变。去年火遍全网的开封王婆、菏泽郭有才,都已经不在原本被大众熟知的场景活跃。几乎没有普通人被流量「翻牌子」之后,还能一如往日。
「鸡排哥」的摊位前挤满流量捕手:小网红主播、想要拜师学艺的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更多诱人的机会或许也已经在向他招手。
油锅滚烫,在他的手臂上留下过深深浅浅的伤疤。流量世界的沸腾,未必没有类似的危险。
先好好珍惜眼下还在认真炸鸡排的李俊永吧。这位48岁的男人曾经在自己的小生意里找到热爱和快乐,希望带来「改命」机遇的流量,不要冲走这一切。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null】,微信公众号:【山农下山】,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的观点很独特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以前吧,觉得行动力很重要,但后来觉得呢,意识更重要,毕竟你连意识都没有,往哪行动呢?后来呢,又觉得认知更重要,你认知不到位,怎么会有意识呢?后来呢,又觉得阅读和吸收很重要,因为可以提高认知;后来呢,又觉得,要想通过阅读和吸收提高认知,那行动力又很重要……算了,还是当咸鱼吧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
作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非常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都很有力,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