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没看懂:AI时代最大的红利,在私域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AI时代下私域运营的新机遇,分析如何利用AI作为“超级杠杆”来提升私域的效率和价值,以及如何在AI的浪潮中坚守人性温度,实现私域的长期稳定发展。
如果说今年最火的一个词,那一定是被刷屏的AI了
朋友圈、社群、各种大会,张口闭口“AI重构一切”
尤其是私域这一块,有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得私域要起飞
而有的人焦虑得睡不着,怕被AI干掉
前几个月我也是觉得AI可能会完全颠覆现在的私域
但是最近终于想清楚这个事情的真相,就是:
AI不会干掉私域,反而会让私域的价值,放大10倍、100倍
为什么呢?因为本质上AI干的是“效率活”,而私域干的是“人性活”
效率是可以被工具替代,但信任、关系、深度互动,永远无法被算法完全复制
今天,给各位粉丝汇报一下我的思考
我想看完后你也会搞清楚这个时代赚钱的新思路
思考一:AI正在改写“流量规则”
首先想想,AI最牛逼的能力是什么?
没错,就是“无限生成”和“无限优化”
过去咱们是怎么做的?
在公域平台(如某音、某度)投流,拼的是创意、出价和对人群包的理解
这尚且是人与人的竞争
现在与未来呢?你的竞争对手,可以用AI一天生成1000条视频、10000篇文案,并让AI自动进行A/B测试,实时优化投放策略
公域竞争将演变为“AI代理”之间的比拼,真正变成了修罗场
这意味着什么?流量成本必将无限推高
当所有AI都在竞拍同一个用户注意力时,价高者得,成本会飙升到大部分利润被吞噬
同时内容同质化也将会达到顶峰
AI基于公开数据训练,产出的内容会越来越像
你的“爆款”下一秒就会被无数个AI微调后淹没
这也是现在网上大部分工作流在做的事情,输入一个账号就能产出N多和你类似的内容
另外,一定要认清一个真相:公域的算法规则是平台的,说变就可以变
今天赖以生存的玩法,明天可能就失效了
你只是在租用平台的流量,没有一个用户是属于你自己
除非你是顶级巨头,否则这绝非长久之计
思考二:私域是未来唯一的“信任变现特区”
在AI信息泛滥的情况下
所有人势必会陷入“选择困难”和“信任危机”这两个难题
当人们被海量、优质但同质的内容搞得疲惫不堪
这时,他们会逃向哪里呢?
没错,会逃向自己信任的“人”和“社区”
而你的私域,就是这个充满不确定性世界里的“信任特区”
在这里,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你会说大实话,会分享失败的教训,也会像朋友一样给出真诚的建议
在这里,价值先于交易
你提供的是AI无法即时生成的、带有你独特经验和洞察的“深度干货”和“实时解惑”
在这里,关系会沉淀为资产
每一次用心的回复,每一场深度的直播,都在为你们的信任账户“充值”
哪怕外面AI世界打得头破血流,但你的私域却是你和你的客户共同的后花园
在这里,交易是水到渠成,而不是生硬收割
思考三:AI是私域的“超级杠杆”,而非“替代品”
现在我们来聊聊方法论
AI不是来取代私域的,而是来给私域赋能的
让它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强大
而这个关键在于,用AI处理“标准化信息”,让人专注于“非标情感”
我觉得有2个点
1. 内容创作:从“人肉输出”到“AI助研+人肉洞察”
之前的内容创作,最耗时的是找选题、查资料、搭建框架,而不是写本身
但是现在呢,就可以用AI快速搜集全网趋势、生成选题大纲、做内容创作
把你从80%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
而人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基于自己专业的经验去做判断和优化
在大纲中注入独特的逻辑和灵魂,加入AI永远写不出的“大实话”和“个人体感”
输出的是经过你大脑二次加工的、AI无法复制的深度内容
2. 用户互动:从“疲于奔命”到“AI哨兵+主力出击”
很多时候,在我们的社群或者私信里会有大量重复、基础的问题
而这些则是消耗我们宝贵的时间和人效的大坑
这时候就可以用AI搭建一个“知识库”,设置自动回复
就像微信公众号里的智能回复就是同样的逻辑
让AI作为“哨兵”,解决80%的常见问题(如“课程什么时候开?”“文章里的名词什么意思?”)
而人则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就是精准捕捉到那些复杂的、情绪化的、需要深度决策的问题(如“我的业
务模式适合做私域吗?”“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团队管理问题”)
这时你再出面,提供高价值的、个性化的解答
用户会感觉“你终于来了”
结语:成为AI时代的“手艺人”
AI这阵风,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刮得又猛又急
有人被吹得东倒西歪,有人借风扶摇直上
区别在哪呢?在于你有没有一个坚固的“锚”——就是你的私域
而私域不是用来对抗AI,而是要驾驭AI
帮我们在任何时代里都稳住基本盘,守住人性温度,看清用户真心
AI越强大,越能凸显私域的价值
因为机器可以模仿一切,唯独模仿不了“信任”
9年私域路,我见过太多风口来了又走
但私域,永远是那个穿越牛熊能赚钱的“基本功”
所以,是时候把私域从“可选项”,变成生意的“必选项”了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私域何老师】,微信公众号:【私域得道】,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
营销服务型项目的创业最大的痛苦就是要当苦力,还要当着一群苦力的包工头。但好处就是腾挪性比较大,不行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很灵活,不会有任何产品的拖累。如果我要是开局就做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程序,APP,估计现在只剩骨灰了。
受教了!
净说大实话干啥!!!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