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运营需求和运营策略的6大误区

编辑导读:如今许多公司的运营规划中都会出现“私域”、“增长”等主流名词,但大部分都存在着误区,本文主要讲解主流运营需求和运营策略的6大误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看呦~
近年来,“私域”、“增长”、“变现”、“社群”和“短视频”成为每个公司/品牌/平台的心头肉,几乎所有运营规划中都会频繁出现上述主流名词。但是,有效者寥寥,近日深刻之思考,发现有6大误区。由于时间所限,上篇只写问题,下篇写解法。注:以下所提到的“产品”,泛指一切可变现的交易主体,比如:互联网产品(APP)、零售商品和服务。
主流运营需求和运营策略的6大误区(方便传播,直接放图):
误区一:大部分人过度关注“用户增长”,少部分人真正关注“用户体验”
大部分公司都有“用户增长”部,而没有真正的“用户体验部”,虽然小到一个banner设计,大到用户路径优化和产品核心属性提升,每个人嘴里都讲着“用户体验”,最后都是个人审美、领导建议和成本妥协。
用户体验是什么?一句话总结:五个感觉的总和加上反馈效率带来的第六感愉悦。真正关心用户的五感感知,每个运营策略都是优化五感和反馈效率,才是真正的关心用户体验。
误区二:大部分人过度关注“产品价值”,少部分人真正关注“价值结构”
产品价值是最多产品人、运营人思考频率最高的问题。
- “我们所做的这个产品有什么价值?”
- “我们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是什么?”
- “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工作价值?”
史称,《灵魂三问》。
这些问题有意义吗?有意义,但讨论产品价值结构更有意义。
“我们公司做的整体产品,对用户有12345个价值,我们是其中第X个”
“我们对公司的价值贡献在第X层,目标是用户路径中的一环得到更高转化(拉新、转化、留存;注意、兴趣、了解、行动、分享)”
“我们提升我们工作的价值就是以核心产品为用户体验中心,向外拓展更多衍生价值”
误区三:大部分人过度关注“数据结果”,少部分人真正关注“数据决策”
行业共识,大部分运营,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因为大家看的都是汇报型数据,即数据结果,各种看板罗列了各种维度,真正能找出问题的,不多,而真正通过数据做决策的,就更少。所以我把运营的数据能力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看懂数据,能找到问题,并有解法;
第二层:从历史数据看到未来趋势,提前布局;
第三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未出现的问题及时预测并避免,对已出现的机会用数据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误区四:大部分人过度关注“用户数量”,少部分人真正关注“用户成本”
互联网打法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烧钱买量”。最近看到的几份简历中,大部分都吹嘘通过自己的运营手段配合推广资源,用户数量增加了XX倍。再问多少钱一个用户?大部分都懵了。低于10元的吹牛皮,高于200的真一般。
误区五:大部分人过度关注“私域数量”,少部分人真正关注“私域转化”
评选2020年听到频次最高的互联网行业词汇,非“私域流量”莫属。真的是大热门,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关于此的。在认知不断的提升后,我发现大家都太过于追求所谓私域,最后其实都在关注用户群有多少个,每个群有多少人,还有公众号、短视频账号有多少粉丝。有没有人看看“质量”,真正关心一下这些群的运营,有多少人在参与互动,有多少人能贡献成交,真的比主流渠道效率更好吗?不一定,因为我加入的30多个品牌群,许久没有打开过了。
误区六:大部分人关注“自己走的多快”,少部分人关注“大家走的多远”
这句话的原版是: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
公司的组织效率和文化,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让自私的人更自私,狭隘的人更狭隘,也可以让人只对事不对人,只讲实话不作假。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野电商运营(ID:xiaoyedianshang929)”
本文由 @ 小野电商运营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核心利益共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运营针对的是群体,所以每个群体一定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点,找到这个点去共情延伸的情绪,会帮助在工作中实操的效率性。
看完后感觉上了一堂课
作者你好,有没有什么好书推荐看看
你要一定要记住,长得好看是不能当饭吃的,非常好看可以。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