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未来还需要品牌部吗?
在增长焦虑与成本压缩的双重压力下,品牌部正被越来越多企业边缘化,甚至裁撤。但品牌真的只是“花钱不赚钱”的成本中心吗?本文从心智建设、信任防火墙、增长赋能与文化塑造四个维度,系统拆解品牌部的战略价值,并提出“品牌资产量化管理”的进化路径。

当前的商业圈和品牌营销圈,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济下行和增长焦虑的大环境下,正优先将“短期见效不明显”的品牌部推向边缘,甚至直接裁撤。
甚至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头部企业,比如京东、360、爱奇艺等,都曾有过裁撤品牌部或弱化CMO职位的动作。
据统计,去年《财富》500强企业中,目前仍然保留CMO这一高管职位的,已经不足40%。

这背后,是一个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企业要活下去,必须追求短期内的利润和增长;而品牌建设,通常被视为一种长期投入,它的回报周期漫长且难以量化。
在“要么增长,要么死亡”的残酷现实面前,企业到底还需不需要品牌部?它的未来又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品牌营销人,乃至每一位企业主,进行深度思考和探讨。
一、品牌部还有价值吗?
在回答“企业是否还需要品牌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澄清一个最核心的误区:品牌部不等于广告部,更不是所谓只花钱不赚钱的成本中心。
如果只是简单地花钱投放广告,提升一时的曝光量,那确实不值得企业长期投入。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品牌部,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所创造的,是企业最核心、最持久的品牌资产。
1. 长期心智建设: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
没有品牌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护城河的城堡。只能依靠不断地降价、促销、打价格战,去争夺每一位顾客。当竞争对手推出类似产品,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定更低的价格。这样的竞争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而品牌,就是要在用户心智中建立独一无二的认知和情感联结。比如,当提到“创新科技”,你会想到苹果;当提到“极致性价比”,你会想到小米。这种心智占领,能让企业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
简单来说,品牌是企业溢价能力的根基。

2. 信任守护:企业最重要的防火墙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舆论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一个负面事件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并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面对危机,一个强大的品牌就是企业最坚实的防火墙。它能让用户在面对负面信息时,多一份理性的判断,多一份情感上的宽容。强大的品牌部,能够在第一时间洞察舆情风险,及时、透明地做出回应,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反之,一个没有品牌积累的企业,当负面来临时,几乎没有任何信用可以透支,只能任由舆论发酵,最终导致信任崩塌。
3. 增长助推器:让营销事半功倍
许多人认为,品牌部只负责务虚,无法直接拉动业务增长,这是一种过时的认知。一个强大的品牌,本身就是最强大的获客利器。
一个已经广为人知的品牌,它的获客成本往往比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品牌要低得多。用户看到它的名字,就已经产生了信任,愿意尝试甚至购买。此外,强大的品牌还能提升用户忠诚度,让用户成为品牌的“自来水”,主动进行口碑传播。
品牌建设带来的溢价能力、获客成本降低和用户忠诚度提升,最终都会直接体现在业务增长的财务报表上。

4. 文化塑造:企业内部的粘合剂
品牌建设不仅仅是对外的,更是对内的。一个清晰、有力的品牌愿景和价值观,能够凝聚人心,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和使命感。
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之所以能吸引和留住最顶尖的人才,除了丰厚的薪酬,更重要的是其强大的雇主品牌和内部文化。员工们相信,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在参与一件伟大的事业。
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
二、未来品牌部的核心职能
在AI时代的品牌部,不是消失而是进化。
未来的品牌部是企业的长期心智建设者、信任守护者、业务增长赋能者和组织文化塑造者。
品牌资产量化管理
过去的品牌部常常因为无法量化而被质疑。未来的品牌部,必须从“虚”转“实”,用数据证明自身的价值。
- 心智层面: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量化品牌知名度、好感度、信任度、用户净推荐值(NPS)等指标。
- 业务层面:追踪品牌对业务的贡献,如品牌溢价能力、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市场份额增长、获客成本(CAC)优化等。
- 传播层面:监测品牌声量份额、舆情情绪、内容传播力、圈层渗透率等,评估每一次传播活动的ROI。
品牌部应构建一个可视化的“品牌健康度仪表盘”,定期复盘这些数据,形成动态的品牌资产报告,让品牌价值一目了然。
媒体关系与公关
传统的公关,往往是被动的灭火,即在危机发生后,紧急进行公关处理。未来的公关,必须转向主动的信任治理和舆情预防。
- 西贝莜面村在预制菜争议中,西贝的回应显得情绪化,缺乏一套成熟的舆情管理体系,最终导致信任危机被放大。
- 始祖鸟 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烟火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环保和价值观的质疑。品牌方未能及时拿出实质性的整改措施,导致舆情持续发酵,品牌形象受损。
有这么几点至少是品牌部需要提前部署的:构建7×24小时舆情雷达,实时监测网络舆情,第一时间预警潜在风险。
建立“危机预案+即时响应”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提前制定应对预案,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专业地做出响应。加强社会责任风险评估,品牌部需要将社会责任纳入日常工作,避免因价值观问题而翻车。

业务增长赋能
未来的品牌部,必须与业务部门深度融合,将自身职能与业务KPI强绑定,真正成为业务增长的赋能者。
- 与业务KPI强绑定:将品牌部的目标与拉新、转化、留存等业务指标直接挂钩。
- 品效协同:品牌部不再只追求高大上的形象,而是通过内容营销、私域运营、社群种草等方式,在提升品牌心智的同时,也直接带动销售和客户转化。
- 内容即增长:将品牌内容作为重要的增长工具,通过优质、持续的内容输出,吸引用户、沉淀资产,并为销售提供线索和转化支持。
内部文化与雇主品牌
一个强大的品牌,对外吸引客户,对内吸引人才。未来的品牌部,必须将“雇主品牌”的打造作为核心职能之一。
- 对外:通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员工故事、公司文化宣传等方式,向外部展示企业价值观和工作氛围,吸引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
- 对内:持续传播企业文化价值观,通过内部活动、榜样故事等,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品牌理念内化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华为之所以能持续吸引顶尖工程师,除了薪酬,更在于其“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深入人心,让员工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使命感。

未来品牌部不会消失,而是会进化。它不再是简单的广告部或公关部,而是企业的长期心智建设者、企业的信任守护者、企业业务增长的赋能者、企业组织文化的塑造者。
与其盲目地裁掉品牌部,不如主动推动品牌职能的转型与进化,让品牌部真正成为企业的增长中枢。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老泡】,微信公众号:【老泡OG】,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
文章写得很精彩,作者的文笔很好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