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学什么、工作无成就感、没想清楚就跳槽,你是否也踩过这些坑?来看看笔者是怎么对自己踩过的这些坑进行复盘的吧,或许会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姚伟

来源:微信公众号“姚伟的写字台(ID:just_for_gaming)”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以前是游戏行业的,从研发的运营策划到发行和渠道的运营岗位都摸了一遍(不了解游戏行业的朋友可以认为我把运营岗位都试了一遍)。这几年换了不少次工作,慢慢摸索出来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也侥幸做出了一个拿的出手的作品。

摸索过程既痛苦又煎熬,中间还踩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坑。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踩过的三个大坑,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坑:不知道学什么

这个是最常见也最可怕的。

我们的大学和职场实际上是有一个巨大的鸿沟的。大学没有职业培训课程,绝大部分互联网行公司也没有系统培养新人的机制。

所以,新人初入职场时是很容易迷茫的,从百度知道到知乎再到各个大V的专栏下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好,我是刚入X行的新人,请问XX岗位入门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

我刚入行做运营策划的时候也这么问过学长,运营策划应该学什么。这个时候其实是典型的学生思维作祟,期望别人能给我明确的路径。

学长从他的角度给了我一些建议,说实话,没什么用。这

不能怪学长回答问题不专业,而是别人不够了解你,他只能从他的角度给出他认为合理的建议,适用于他,不一定适用于你。

所以,我结合自身经验梳理几条适用于互联网新人的建议,分别为:

1、大学阶段,能早实习就早实习,快速试错,快速了解一个岗位和行业。

这一点是我最遗憾的,我大学在网吧蹉跎了四年,浪费了最好的四年。可以不上课,但是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做什么。

2、学会使用搜索引擎,你提出来的80%的问题,一定有人已经提出来过了。

我见过许多优秀的新人搜索引擎用得非常溜,各种报告、书籍、音视频资源找起来非常迅速,个人成长速度非常快。也见过不少新人不断问:运营应该看什么书?有电子版吗?能发我一下吗?

3、关注行业标杆,看他们在做什么,在研究什么。

4、多关注岗位底层逻辑,注意培养跨行业能力。

产品或者运营岗位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但是,不管哪个行业,运营总会要做活动,要写文案,要做社群,这些背后的逻辑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可以多看看《思考快与慢》《社会心理学》《第一本经济学》等等书。

5、结交行业前辈,他们有时候一句话就会对你产生醍醐灌顶的效果。

这个我在我的文章里多次提到,公众号“游戏运营sir”的作者,前刀塔传奇运营负责人孙秀龙是我的引路人,我在他身上学到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学会提问和学会尊重别人的时间价值非常重要。

除了你父母,没有人有义务帮助你。我之前在知乎上经常收到私信,开场就问:请问游戏活动怎么做?请问游戏运营怎么做?我想进游戏行业,能不能加个好友指导我一下?这种问题真的一点回答的欲望都没有。

第二坑:工作无成就感

这个问题和不知道学什么是孪生的。

以运营为例:运营岗位既存在大量繁琐,机械重复的工作,有时候又要做非常多其他岗位相关的事情。重复又不深入,所以很多运营人都会自嘲是个打杂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为自己为例吧:我在爱奇艺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非常迷茫。媒体在鼓吹互联网人35岁失业,身边又有不少大龄运营还在做基础工作,再加上我自认为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于是就异常焦虑。

我做了几件事:

1、总结提炼方法论,尝试在公司和行业内建立影响力。

那段时间在游戏媒体上写不少文章,几篇关于游戏行业的文章全渠道阅读量应该有10W+了。同时,我还在公司层面做了一次内部公开课,输出了一些关于行为经济学的思考。

2、在本岗位或者本行业搞点事情。

这点我没做出什么成果来,内部尝试推动过一些事,外部也牵头做过小游戏,都没什么声音了,很遗憾。

3、如果本行业不行,那就在行业外做点事情。

这里不得不提第二位对我影响极大的人——增长黑客郭卓。那段时间用户增长这个概念爆火,在他的影响下,我学习了不少关于增长黑客的基本知识,并且和他一起为去年某爆款AI项目设计了全套的分销流程。最终靠这个转行成功。

对于互联网人来说,重大项目就是简历上的亮点,就是你战斗的勋章,就是你上桌的筹码。所以,做过那些事不重要,最重要的你做出了什么。

所以我总结一下运营工作的几个部分:

  1. 1)基础工作:日常执行工作;
  2. 2)中级工作:能够阶段性体现工作价值的工作,比如活动运营,两周一个大活动;
  3. 3)高级工作:这个工作能够写到你简历第一行的,比如:618活动操盘手,从活动策划到流程完善、到组织沟通协调等等;
  4. 4)顶级工作:抽象工作内容,提炼底层方法论,在公司和行业内建立影响力。

可以对比一下,自己做到了其中的几条。如果有没有做到的部分,可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是公司的问题,行业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第三坑:没想清楚就跳槽

什么叫没想清楚就跳槽?

我觉得我老板是个傻子,我要走;

我觉得合作的同事是个傻子,我要走;

我觉得这个公司工作氛围不行,我要走;

如果是因为这些客观原因离职,大概率在下家还会遇到比这个更坑的问题。

那什么时候能跳槽?

这个我回答不了,选择的角度和因素都因人而异。无非是在某几个因素之间做权衡,比如:钱、平台发展、团队氛围等。问问自己最想要什么,追随自己的内心即可。

不过我还是建议在选择公司之前到天眼查、知乎和脉脉上搜索一下公司和团队的信息,做好尽调,以前我就吃过这个亏。

以上,是这几天总结的三个大坑,仔细想想其实还有很多小坑值得说,如果读者感兴趣的话再写写吧。

 

作者:姚伟

来源:微信公众号“姚伟的写字台(ID:just_for_gaming)”

本文由 @姚伟的写字台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拉新,微信加人,
    留存,告诉他们有好处
    促活,讲沙雕段子,
    召回,发红包
    :twisted: :twisted: :twisted:

  2. 作者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3. 优秀,值得我敲下键盘留个言!

  4.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27日 更多
联谊城市日
2002年芭比娃娃的创造者露丝·汉德勒女士逝世
世界平面设计日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