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猫计划”来了!小红书可以直接跳转到天猫,商家如何抓住新机会?

小红书与天猫的“红猫计划”正式上线,这一合作首次实现了从小红书种草笔记到天猫店铺购买的全链路打通,为商家带来了全新的流量与转化机遇。本文将为你深度解析“红猫计划”的核心亮点、对品牌营销的影响,以及商家如何抓住这一新机会,优化运营策略,提升转化效率。
想必大家昨天都听到了消息——小红书X天猫【红猫计划】来啦!!!
官方说的还是比较模糊的,很多小伙伴第一时间来问我是什么情况,今天就帮大家解析一下,红猫计划到底是什么,以及红猫计划下我们商家应该怎么调整运营方向,去更快抓到这一波流量!
01什么是红猫计划
简单来说,红猫计划是小红书与淘宝天猫联合推出的战略合作项目,首次实现了从小红书种草笔记到天猫店铺购买的全链路打通。
用户在小红书看到种草笔记被种草,点击笔记下方的“广告挂链”,即可直接跳转至天猫商品页完成购买,无需再手动搜索或切换平台。
02红猫计划的核心亮点有哪些
这一计划的核心是“内容+交易”的深度融合。
过去,品牌在小红书种草后,用户需自行复制搜索商品,转化链路长且数据难以追踪。而红猫计划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一痛点,让种草内容直接变为购物直通车,缩短消费决策路径。
帮大家画重点!!!
01广告挂链直达
试点品牌的小红书笔记支持跳转天猫商品页,实现“种草即转化”
02三方账号共建
品牌可通过淘宝“种草星河平台”追踪从笔记曝光到下单的全链路数据,优化投放策略
03效果广告模式
新增UD合作(Unified Delivery),支持品牌在小红书内直接投放效果广告,精准引流至天猫店铺。
03对品牌的小红书营销有什么影响
01转化效率提升
过去用户被种草后需跳转多个平台,小红书站内转化固然有效,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用户缺乏在小红书消费的习惯,导致流失率高。
而现在,我们可以挂链直达购买页,转化链路缩短,官方预计点击率提升20%以上。
02投放效果可追踪
以前小红书种草最被诟病的一点是投放效果无法有效追踪,导致品牌部吭哧吭哧,销售部来一句——你做的种草带来了多少销量?
各部门之间扯不清,说不明白!
而通过天猫的“种草星河平台”,品牌可实时监测从笔记曝光到下单的全链路数据,如点击率、加购率、成交额等等,数据颗粒度会在后续越来越明确。
同样的,营销端口也可以通过数据驱动调整策略,针对互动率低的笔记优化标题,或增加高转化类目的投放预算。
03竞争加剧
需要注意的是,挂链功能可能被头部品牌抢占流量,导致竞争进一步激化。
目前来看,针对细分场景、情感共鸣等差异化内容更有利于中小品牌突围
04对商家来说,未来的竞争在哪
从目前来看,“红猫计划”不仅是表象体现的平台间的流量合作,更标志着内容与交易深度融合的趋势。
- 对用户:缩短决策路径,提升购物体验
- 对品牌:高效转化+全域流量支持,尤其利好成熟及营销费用高的品牌
- 对平台:小红书补足交易短板,淘天获取精准流量
对品牌和达人来说,未来的竞争将围绕三个核心——
01全域种草能力
从单平台种草转向多平台联动,覆盖用户全场景需求。
核心策略在于“小红书种草+天猫转化+其他平台复购”的多维矩阵,例如通过小红书测款、天猫主销、抖音清库存,小红书商城及站内闭环作为品牌增量的一部分而不是主战场。
02小品牌精细化运营
对于小商家,则需要聚焦垂直场景,通过高互动笔记积累口碑,争取红猫计划后续开放资格。
并且理解笔记数据背后的意义,用数据反哺内容创作,实现“种草—转化—复购”的闭环
03长期主义思维
如果说近两年下行的经济环境让商家在小红书营销中越来越关注短期收益,那红猫计划的出现则是在结果反馈中扭转了这个思维。
数据的清晰反馈更体现了长期种草以及长期主义的价值,避免过度依赖短期流量,而是通过内容沉淀品牌价值,以此换来后续叠加的种草力。
05在红猫计划下,我们该怎么做
了解我的小伙伴就知道,我又要上实操内容了!不废话,直接讲重点不解释!
- 商家:初期参与联投测试,积累数据经验;中长期布局“小红书种草+淘天转化+自有直播复购”矩阵。
- 达人:深耕垂类内容,建立用户信任,避免成为“广告工具人”。
- 策略:针对不同平台明确分工——小红书=需求激发、淘天=交易承接、抖快=增量补能,避免不同平台间生态内耗。
总的来说,“红猫计划”为品牌提供了更高效的转化工具,但也对内容质量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更需要用真实、有价值的内容留住用户,同时善用数据工具优化策略。
而对于新入局的品牌,建议从小范围测试开始,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放大投放。
可以说总领策略始终没变,而红猫计划的出现,则是给我们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数据佐证,让我们更坚定每一步的价值!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啵啵开小灶】,微信公众号:【啵啵开小灶】,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666,学到了,收藏起来。
这篇文章写得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作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