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出8000万播放爆款,小红书也要分短剧“一杯羹”?

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社区生态和用户基础,正在短剧领域崭露头角。本文将深入探讨小红书短剧业务的发展轨迹,分析其爆款短剧《痴人之爱》的成功秘诀,以及小红书在短剧领域的独特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短剧赛道又迎来了一个平台玩家。
今年5月19日,小红书在站内上线了一部悬疑向情感短剧《痴人之爱》,上线24小时后正片播放量便突破520W,创下短剧当日启动新高。上线仅10天,站内讨论曝光量就超过了春节爆款《好一个乖乖女》。截至发稿前,该短剧在小红书播放量突破8000W,而相关话题的浏览量则突破2.2亿。
小红书截图
《痴人之爱》并不是小红书首次探向短剧。
《2025中国网络视听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870亿元,用户规模突破6.8亿,占移动网民比例超75%。毫无疑问,在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娱乐浪潮中,短剧赛道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产业裂变,包括抖音、快手、B站、爱奇艺等在内的各个视频平台都争先恐后入局,以期在这场注意力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小红书,自然也不愿错过这股经久不衰的浪潮。
那么《痴人之爱》为何能够爆火?小红书的短剧业务做到哪一步了?各路短剧玩家,又各自玩出了什么特色?
01 《痴人之爱》,为何能爆?
从创作角度出发,《痴人之爱》能在一众短剧中杀出重围,成为年中爆款,称得上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从题材来看,这部短剧没有局限于常见的甜宠或复仇、逆袭等相对套路化的模式,而是构建了“替身文学+悬疑+虐恋”的复合结构。
剧中的男主角顾灏勋和哥哥顾灏男双双落海后,苏醒后的顾灏勋摆便以“魂穿”身份接近自己的嫂子叶之夏。这种融合了替身文学的情感冲突与身份谜题带来的悬疑感,既满足了观众对情感张力的需求,也通过悬疑元素牵引着用户在好奇心中持续观看。而在这种替身文学的虐恋之外,剧中对“病态美与道德挣扎”的呈现、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羁绊和微妙关系,也触及了家庭伦理和人性困境,为这部短剧增添了超越娱乐的思考维度。
小红书截图
从制作层面来看,作为全网首部4K竖屏短剧,《痴人之爱》运用了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在光影、构图上格外讲究,为用户带来了视听上的精良体验,再加之精美的场景、考究的服化道,以及剧中每个角色饱满立体的性格塑造和自然而又细致的演技,都让这部短剧有一种扑面而来的质感。
从叙事节奏来看,这部剧在每集1-3分钟的有限时长内,高效安排了强冲突情节和关键反转点,同时还通过多线叙事展现了人物的动机和成长轨迹,不仅很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也让他们能够沉浸式追剧。
小红书截图
总体来看,当市面上的不少短剧因故事套路化、制作成本低、人物扁平且浮夸等诸多原因被诟病之时,在多个层面都有所突破的《痴人之爱》无异于给了短剧用户一个焕然一新的体验,爆火也就不足为奇。
自身原因之外,《痴人之爱》的走红和小红书在短剧业务上的适配性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小红书的短剧之路
我们先来回望下小红书在短剧业务上的发展轨迹。
2023年,现象级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全网爆火,在小红书上也掀起了极高的传播度和讨论度,这一案例验证了小红书社区和高情感浓度、强文化属性短剧内容的天然适配性。同期,小红书还通过“短剧笔记合集”形式试水内容供给,允许创作者将剧集拆分为单集笔记,用户可通过下拉栏连续观看。此时,平台还只是处在短剧的试水阶段。
2024年6月,小红书在上海召开上海微短剧大会,并宣布启动 “薯地剧光灯计划”,通过创作激励和流量扶持,鼓励达人发布独家短剧,这一计划迅速激活了社区生态。
今年1月22日,小红书官方账号官宣正式上线短剧频道,同日开启短剧春节档,推出100部短剧,其中10部为独家出品,并全部采用免费观看模式,同时多家头部短剧厂牌都选择入驻小红书。为了配合上线,小红书调整了页面布局,将短剧频道置于平台“发现”栏的靠前位置,并设置开屏页引导用户跳转,这些动作标志着短剧从边缘试水正式升级为小红书的战略级业务。
小红书截图
围观其上线的首批作品,涵盖甜宠、古装、复仇、权谋、女性创业等题材,精准匹配了平台年轻女性用户的喜好。其中,成绩最好的是风芒同步分销的《坠入春夜》,该短剧讲述了豪门千金被父母收养的养女暗害后归来复仇的故事,凭借电影级质感和演员六搭的话题效应,上线48小时站内播放量就突破1000万,春节档期间播放量突破5000万,目前总播放量已达8154万。
小红书截图
在春节档剧集之后,小红书以精品化内容为核心策略,又陆续上线了多部精品短剧。比如在520期间,除了上映《痴人之爱》外,还有讲述女性复仇的《她早就知道》、以校园悬疑和双向救赎为题材的穿书短剧《007通过关怪谈》、爽感大女主短剧《夏娃之女》等。近期,小红书则又迎来了短剧暑期档,其中,6月24日上线的独家青春短剧《关于我和死对头同名这件事》,目前播放量已接近3000W。而在话题#小红书短剧暑期档 当下,目前已有7.6万关于多个暑期短剧的讨论,浏览量达到1.1亿。
小红书截图
从题材上来看,小红书的短剧围绕女性用户的审美偏好与情感需求展开,并由此延伸出了多个题材。而从制作层面来看,以《痴人之爱》为典型代表,小红书有意打造更具电影质感的精品化短剧。
除了与知名的精品短剧厂牌合作外,小红书还于6月携手FIRST惊喜影展共同发起【红镜短剧计划】。FIRST影展是国内著名电影节,近年培育出了文牧野、邵艺辉等优秀青年导演。该计划从短剧和剧本两个赛道进行招募,提供百万奖池金(含黑马短剧100万)、小红书千万级流量扶持以及FIRST影展官方资源和名导监制,为短剧行业的电影化、精品化引入更多新锐创作力量。
小红书做短剧业务,有其明显的独特优势所在。
一方面,小红书以高线城市年轻女性为核心用户,这类人群对情感、社会议题、成长等议题具有天然的敏感度,为短剧题材提供了精准受众基础。与此同时,高消费、高学历等特性又让他们对短剧的制作品质要求更高,这既倒推着小红书向着精品短剧方向不断发力,也为更多题材新颖、制作精良的短剧有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痴人之爱》就精准触达了女性用户对复杂情感关系的探索欲。
另一方面,小红书的强社交属性和“看议一体”的模式更是为短剧提供了独特的传播土壤。
据了解,在《痴人之爱》在4天内全部更新完毕。期间小红书每天都会上线不同主题的用户互动任务,由此来激发观众对于剧情自来水式的自发讨论。此外,剧中主创演员也会在小红书带头追剧,这种互动进一步刺激了观众的追剧热情。
毫无疑问,在小红书的社区环境之下,短剧不仅是内容消费对象,更是用户社交货币。针对剧情展开的多维度讨论通过“长评-点赞-转发”形成二次传播,不断带动短剧热度,而相关二创内容的爆发也助力了短剧的站内数据表现。与此同时,小红书短剧还能与站内活跃的“纯爱战神”“替身文学”等亚文化圈层形成共振,通过话题标签精准触达目标,由此实现破圈。
03 小红书做短剧,能成吗?
在小红书之前,短剧这条河流中早已站满了各路玩家。
其中,字节旗下红果短剧的崛起堪称行业奇迹。这个2023年才上线的垂直平台,凭借抖音集团的流量扶持和免费模式,到2024年11月时月活跃用户数就突破了1.4亿,目前已是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免费短剧平台。而与番茄小说的IP联动,不仅降低了版权成本,更通过成熟IP的二次开发提升了爆款概率。
红果短剧截图
据Tech星球报道,从上线至今,红果已覆盖全行业90%以上的短剧内容,在架短剧1万多部,行业头部内容占比超20%,每月上新新剧1000多部。有统计数据显示,开年至今,平台“10亿级”播放量短剧已有16部之多。
短剧数量和爆款数量极占优势之余,红果短剧也在不断向着精品化方向进阶。
今年7月2日,红果短剧对外发布“果燃计划”精品短剧片单,覆盖科幻、反诈、非遗、动作冒险等创新题材的21部精品短剧将在下半年陆续上线。早从去年年底开始,红果短剧就已正式推出“果燃计划”,以投资扶持、精品推广两种合作模式来为精品短剧提供收益保障。一系列扶持政策下,红果平台上诞生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短剧,如今年3月上线的《家里家外》,3天时间播放量突破10亿,目前全网播放量超50亿。
红果短剧截图
快手作为短剧行业的早期领跑者,2020年就推出首个针对微短剧行业创作者的分账政策“星芒计划”,激励更多创作者投身短剧创作;2021年,又推出精品短剧厂牌“星芒短剧”,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短剧,《东栏雪》《长公主在上》等短剧在口碑和播放量上收获不俗。2023年,在短剧助推之下,其全年营销收入从20.6涨到182亿元,成为新的增长曲线。2025年,其战略重心转向AI产品“可灵”,春节期间推出全球首部AI单元剧《新世界加载中》,这种“AI+短剧”的尝试,为行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的新范式。
以二次元起家的B站,则将重心瞄准了动画短剧领域。
2025年一季度,B站动画短剧单月流水突破千万元,季度总流水达到2500万元,季环比增速近140%。2025年以来,有数千部授权网文被B站UP主改变成动画短剧。今年5月底,UP主@圆桌动漫 发布的一条改编自网文《我独自拯救反派》的动画短剧视频,吸引了超4.5万用户付费“充电”观看。
@圆桌动漫 b站截图
而在今年6月,B站正式发布动画短剧扶持政策【觉醒计划】,面向UP主、MCN机构及动画短剧制作公司,提供制作成本补贴和充电流水分成比例及千万级流量曝光,旨在通过行业合作提升动画短剧产能。
图源:B站
此外,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也提高了短剧的业务优先级,并通过给制作方更多话语权和利润,吸引内容方入局。
比如爱奇艺去年秋季就正式进军微短剧领域,推出了 “微剧场” 与 “短剧场”,“微剧场” 以竖屏内容为主,“短剧场” 以横屏内容为主。同时平台变革了微短剧商业模式,不再采用单点付费模式,而是 VIP 会员专享,且将 70% 以上收入分成给予内容出品方。
2025年,爱奇艺则推出精品微剧千部计划和精品短剧的百部计划,内容类型分布在古装、甜宠、都市言情、历史、悬疑等多元的题材上,同样以精品化创作为目标,以期能打造标杆项目。
一众入局者中,“姗姗来迟”的小红书以其用户优势和独特的社区生态形成了自己的短剧切入点。但优势明显的同时,其劣势目前也显而易见:
内容供给方面,虽然小红书在加速补档,但与头部玩家的万级库存仍有较大差距;而除部分播放量突破千万的短剧外,不少短剧的播放量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尽管《痴人之爱》通过电影级质感实现破圈,但目前不少内容仍停留在“爽感”层面,缺乏深度议题的挖掘;功能设计上,短剧频道入口并不显眼,且频道内缺乏搜索功能,不少短剧又以“笔记合集”形式嵌套在达人主页,进入成本较高,用户体验仍亟待优化;此外,小红书的使用场景仍主要集中于“搜索+种草”,与短剧所需的沉浸式观看习惯存在矛盾,在流量获取上还不具备明显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剧市场仍然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作为后来者的小红书,若能持续输出《痴人之爱》级别的爆款,并形成“女性向精品内容”的短剧印象,以及持续优化平台的短剧观看体验,或许仍有机会在短剧市场中占有一方天地。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卡思数据】,微信公众号:【卡思数据】,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我刚进职场的时候,按照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持续几个月后发现和同行差距很大,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青蛙效应的那只青蛙,把青蛙丢进油锅,青蛙是会跳出来的,而把青蛙放温水,青蛙是会被煮,所以我开始给自己寻求工作外的目标,尝试跳出舒适区,最终自己得到了积累。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
留言催更!
作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非常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都很有力,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