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品牌全面布局,小红书的细分赛道竞争加剧,导致从前端的用户吸引到后端的转化,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增加。面对这种趋势,作者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营销建议:做好人群洞察并用数据验证内容策略、重视搜索场景以抓住细分需求的机会,以及充分利用小红书官方工具来优化投放效果。

双十一临近,投放成本肉眼可见的涨起来了

而且今年的成本波动要比往年的更大一点,主要原因是,今年大多数的类目,竞争格局都在变得更激烈

过去可能还有很多细分类目有明显的红利,没有那么参与竞争的商家,稍微投一投都能投出不错的效果。现在随着品牌的全面布局,几乎每个有商业价值的细分赛道都充满了竞争

去年表现不错的本地生活、装修、家政、大健康、宠物、服饰等,随着大量商家涌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从曝光到转化,每一个环节的竞争都在加剧,大盘整体正在呈现漏斗式的成本上涨

  1. 前端成本(点击/互动)上涨:这意味着吸引用户注意变得更贵
  2. 中端成本(进店/加购)上涨:这意味着让感兴趣的用户发起行动也更贵
  3. 后端成本(成交)压力倍增:当前端和中端成本同时上涨时,要维持相同的ROI,对后端的转化能力就要有更高的要求

以前各项能力做到60分就够了,现在要做到100分,甚至是120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某类目CPE成本波动

这种成本上涨是一种必然,小红书已成为品牌营销的必选渠道之一,几乎所有行业的商家都在涌入,广告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其次就是用户端增长放缓,注意力变稀缺,用户就这么多,大家每天刷小红书的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广告竞争有限的用户注意力,成本上涨是市场经济规律

面对成长的上涨也不必担忧或者后悔没有更早进入小红书做投放,机会还在,只不过门槛相比往年高了一点

现在比的不是谁先入场,而是品牌人群资产、内容迭代能力、策略制定能力、产品差异化和运营效率

不聊虚话,针对于这个问题,给到三个具体建议

1)做好人群洞察再开始投放,且一定要学会用数据验证内容和策略

人群洞察不是投放前的一次性动作,而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用数据不断验证和修正的循环过程

投放前:用搜索词和评论区做洞察,不要全凭主观

在小红书搜索框输入你产品的核心词,看下拉菜单的联想词是什么。这些联想词就是用户最真实、最细分的需求

其次也要关注竞品高互动笔记的评论区,不要看笔记内容,直接拉到底部看评论区。记录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最大的顾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内容里直接回答的用户关注点

投放中:用数据验证内容策略,快速迭代

要学会做内容A/B测试最小单元, 针对同一个卖点,准备2-3套不同的内容角度,每套角度用少量预算(如300-500元)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不看点赞收藏,重点看点击率(CTR) 和互动成本。点击率直接反映了用户“想了解更多”的欲望。哪个角度的点击率明显更高、成本更低,就说明这个内容策略更受目标人群欢迎

投放后:用转化数据反向修正人群包

分析高转化人群画像。 在聚光后台,查看哪些定向组合带来了最高的转化率和最低的成本,将这些高转化人群包保存下来,作为下一次投放的核心目标。同时,可以尝试扩展与这些核心人群画像相似的向量人群

2)重视搜索场景,搜索页的细分需求有更多机会

在去中心化的小红书场域中,搜索是唯一的聚合场,也是小红书用户日常使用最多的场域

其实从搜索到转化,消费者就做一件事:对比

在经过对比之后,消费者在你的产品上看到了无可替代的产品属性,最终选无可选,只有选择你

要么是基于产品属性,你的产品确实跟竞品相比有别人做不到的优势,但在中国供应链这么成熟的今天,这种情况还是少数

要么是基于细分需求,越是新品牌越不要去大的需求和场景里面去竞争,可以被比较的竞品太多,没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很难胜出

反而要扎进细分需求词里面,开拓自己的战场,用说服力足够强的内容凸显产品相对优势,至少在这个细分需求词,做到比无可比

细分的蓝海需求词有这么几个特点:

1.月均搜索指数大于5k小于5w(处在一个有搜索,但又没有那么大搜索量的情况)

2.没有那么多竞品在竞争,出价单价还出在零点几的水平

3.词内还没有出现大爆文

找到蓝海需求词以后,为搜索词定制答案型内容,内容标题、开头和文中必须自然包含目标搜索词。内容结构要直接解决问题:痛点引入 -> 原理分析 -> 解决方案 -> 产品推荐,让用户觉得你的笔记就是Ta搜索问题的标准答案

例如: 针对搜索词“通勤穿什么鞋舒服”,笔记内容就应该是几款通勤神鞋的深度测评,而不是泛泛的鞋子推荐

3)用好官方工具,千帆选品、聚光投流、灵犀度量

官方工具是平台规则的具象化,用好它们意味着与平台策略同频,事半功倍

千帆选品:解决“卖什么”和“怎么卖”的问题

看赛道热度与竞争密度。 在千帆行业大盘中,找到你所在的细分赛道。不仅要看大盘增速,更要看商家数与GMV的比值,比值过高说明竞争激烈,新手慎入

看商品榜,分析爆款逻辑。 找到近期热销商品,点进去看是哪些笔记带来的销量。分析这些笔记的内容形式(是视频还是图文)、核心卖点、定价策略,快速复制爆款模型

聚光投流:解决“给谁看”和“花多少钱”的问题

在新品上市或测试新内容时,不要一开始就设限太多。可以信任平台的系统推荐投放,让算法帮你探索潜在兴趣人群,跑出数据后再进行精准优化

灵犀度量:解决“值不值”和“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

投放后,紧盯人群规模增长率和渗透率,这直接反映了品牌心智的成长。这是品效合一中“品”的体现。其次分析人群资产流转。 查看你的认知人群(听说过你)、兴趣人群(搜索过你)、购买人群之间的转化率。如果认知到兴趣的转化率低,说明你的内容吸引力不足;如果兴趣到购买的转化率低,说明你的产品页或转化路径有问题,这就能成为我们的优化思路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赵子辰Vic】,微信公众号:【Vic的营销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文章写得很精彩,作者的文笔很好

  2. 受教了

  3. 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作为一名运营经理唯有多学习,多复盘,多总结,多实战,才能成为优秀运营人。

  4.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9月30日 更多
烈士纪念日
1926年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1983年中国获联合国人口奖
国际翻译日
2019年百度正式停止PC浏览器的网页浏览等功能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