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直播间让我从新认识直播

通过观察珠宝玉石直播间,作者发现直播带货并非简单的“喊口号”,而是融合了社交互动、文化传递与精准运营的综合体验。商家与达人各具风格的直播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参与感,也重塑了消费决策路径。本文从直播指标、运营策略到用户心理,深入剖析了“社交式带货”背后的逻辑,为理解当下直播电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近沉迷于蹲珠宝文玩直播间,之前听说珠宝玉石直播间的用户都叫“大哥”,豪掷千金买个手串摆件,我是既难以相信又不能理解,看了一阵直播间之后,除了学习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对之前很不屑的直播生意有了新的认知。
过往的直播指标和重点问题
贴一下常规直播分析使用的指标:
A 直播号质量:开播时长、开播场次数、场均观看数、场均互动数、场均点赞数、场均下单率、场均下单GMV、总粉丝量、场均新增粉丝量。
B 单场直播质量:直播间观看人数、平均观看时长、互动量、互动率(含点赞、关注、分享等互动行为)、关注量、关注率、下单率、下单GMV(先不聊才艺展示打赏相关指标)
根据直播间的产品设计,还有其他引起用户产生交互行为的指标。
分析师通常会遇上什么分析问题?
一场直播的流量是如何涨起来的? 隐含意思,哪些指标提升可以带来流量提升。
=>通常会分析如上指标与观看人数之间的关系(如果想了解指标间的相关和因果的判断,可以评论“写写”,之后详细写),总结出类似于提升点赞、提升新增粉丝量可以提高观看人数,再对应回看直播记录对应的主播话术,总结为策略。
怎么获得精准用户?隐含意思,直播间如何快速成交。
=>通常会分析,不同观看时长下单用户和跳出用户,过往的浏览、关注,以及有购物行为之后浏览关注的内容,找共性。根据共性特点提炼策略,应用在搜索等广告投放上。
社交式带货直播特点
最近看珠宝玉石直播间和李诞直播间,没有之前的“123上链接”的叫喊,好像直播带货又变得有意思的一点,据说这种叫社交式带货直播,商家和买手直播的风格特点还有有一点差异的:
① 商家直播(珠宝玉石类为例)
直播时长:时间较长(有的是20个小时),会安排几个主播排班直播。
直播节奏:指卖货节奏,正价、福利、秒杀、奖品穿插上架,不同主播有自身的播放偏好,有的是看数据反馈调整福利品来引流,有的根据自身经验习惯把正品和福利品分不同时段售卖,很少靠库存饥饿逼单和极低价憋单来达到单品爆单,引导让用户进入粉丝群,进行私域运营。
直播间布置:陈列商品,尽量多地展示不同种类商品,弱化主播个人(主播不出镜)。
商品介绍:
正价品:介绍商品价值,传达品质优点和商家理念。
特价品:突出商品性价比,把折扣和让利原因讲清楚,用户自行衡量对比。
② 买手达人直播(李诞直播为例)
直播时长:中长时间,在晚上固定时间段。
直播节奏:不同品类商品穿插介绍。卖货和念信互动交叉进行,靠风趣的读信故事吸引用户停留在直播间,根据直播间流量调整商品弹出和讲货顺序,常年好卖商品和新品交叉出现售卖,有名人信誉和议价能力加持,有较大折扣和商品质量保障。
直播间布置:以主播为中心,主播轮换摆放和介绍商品。
商品介绍:
正常介绍:新品、爆品轮番介绍,突出其价值和作用,介绍商品对应的品牌理念,会试吃试穿,提高可信度。
场景化介绍:李诞会有经典的读信环节,在与用户的互动中穿插应景的商品介绍,我想也得益于他过往脱口秀广告商单,商品广告现挂不断。
两类直播间相同的是用户运营:
直播留言即时答复,即时互动。快速回应用户问题,缩短用户看详情和评论步骤。
建粉丝群和客服通道。商家粉丝群可对用户私域运营,新品、福利、活动等预告,用户群内晒单和讨论,又可加强粉丝忠诚度。有时粉丝间对某个商品的抢购造成“稀缺”的氛围也能促进下单。
快流量和慢流量的直播
之前我很反感“种草”这个概念,都说视频种草直播间拔草,到底什么是种草为什么会拔草?多看几个视频介绍同一个东西就能形成购买吗?
最近仿佛有了一些答案,“种草”是需要人主动选择行为 和 有信誉关系为背书为前提的:
① 对“兴趣”内容的主动搜索、询问,理性人在消费前会弄明白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买,需要人主动行为,而非仅被动观看;
② 有信用和可靠推荐才能有“种草”氛围,比如被亲朋推荐减少了一个东西,它恰好也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或者觉得此时占了便宜,这个前提是推荐对象是可信的。
正难则反,人在被动接受过多信息时,可能也会回到主动选择信息。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null】,微信公众号:【小王子和小企鹅】,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作者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收藏了,睡前再看一遍。
降低期望,把手机关掉,焦虑就没有了。
写得很有价值,作者的经验和智慧都很丰富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