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白酒行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作为市值近2万亿的行业巨头,茅台的每一次营销动作都备受关注。从跨界推出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到邀请张艺兴担任文旅代言人,茅台在品牌年轻化上不断尝试。然而,年轻人对传统白酒文化的接受度并不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性化、情感化的消费体验。

就在近日,茅台官宣张艺兴成为茅台文旅代言人,引发网络热议。大家普遍认为这是茅台拓展新生代人群、实施品牌年轻化的战略举措之一。

而就在前几天,5月22日茅台召开了2025年茅台传承人市场座谈会,就如何实现“年轻化”这一课题与年轻代表们进行深入交流。

回顾最近几年茅台的代表性营销动作,你会发现几乎全部都与年轻化相关。2023年9月,茅台先后联手瑞幸、德芙推出跨界产品酱香拿铁、茅小凌酒心巧克力,引发广泛关注。茅台还专门成立了冰淇淋事业部,2024年初在全国开出35家茅台冰淇淋旗舰店。一时间,咖啡、巧克力、冰淇淋,成为茅台年轻化的“三驾马车”。

可以看出,作为白酒业的顶流,一家市值近2万亿的公司,茅台对于品牌年轻化也是同样焦虑和急切。也是这个月,在贵州茅台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茅台董事长张德芹再次谈到了品牌年轻化,他说有年轻人告诉他,并不是不愿意喝白酒,而是不喜欢酒桌文化,讨厌吹捧的氛围。

要说文化,我想年轻人不光是讨厌酒桌文化,而且还对传统的白酒文化无感。白酒可能是最看重历史和文化营销的行业之一,但白酒一讲起文化来就是——你说元明清三代,我讲唐时宫廷酒,你800年传承,我就往事越千年,常常与年轻人的生活场景和价值观念脱节,只是在谈陈年旧事。

品牌要想真正被年轻人接纳,关键在于真正融入年轻人身心。如何置身年轻人真实生活场景,点燃用户情绪?如何透过具体内容和年轻人玩在一起,赢得年轻人的心?这两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场景+情绪:用真实场景,创情绪共鸣

2020年8月,季克良在参与一档节目时表示:“年轻人不喝茅台,那是还没到时候,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

(2020.8 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在《君品谈》节目中)

这个说法,其实代表了白酒业长期以来的观点,且颇为主流。我服务白酒客户近20年,见过很多客户都这么认为。当然,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年轻人不喝白酒,并非因为白酒不好喝,而是生活中没有白酒场景,等到他们成为职场中高层,需要参与应酬,就会逐渐接受白酒。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年轻人长到中年再来喝白酒,消费者是等不来的。其他酒种都正对年轻人虎视眈眈,一旦年轻人被养成了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再来适应白酒口感就会难度倍增。

而且应酬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应酬选酒主要取决于座中地位最高、资历最长者,年轻人跟着领导、长辈喝酒,逐渐就成了白酒爱好者。而如今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很多一二城市的公司里清一色年轻人,饮酒决策从“向上看齐”变成“横向看齐”,代代传承的酒文化极易断层。

因此,白酒必须主动融入年轻人当前的真实生活场景,回归社交本质。尤其是,20多岁是人的定型期,是塑造一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是消费需求和消费力大幅提升的阶段。如果品牌能在这一阶段抓住他们的心,那么在未来20、30年间,品牌都能获取年轻人的“顾客终身价值”。

年轻人的饮酒场景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比如“居家自饮”的兴起,年轻人不光喝酒,还喜欢享受自己动手的快乐和生活感,自制泡酒、中式调酒等新饮酒方式如今正受到年轻人热捧。去年底果立方兑水溶C100、自制桂花汾酒冲上网络热搜,还有近三年围炉煮酒、热红酒的流行,都反映了这一趋势。

比如“餐酒分离”。如今一线城市正在兴起这一消费趋势,吃饭时不喝酒,饭后再找地儿喝一杯,这对主打佐餐的白酒来说是一大挑战。

还有B站在《2025 bilibili食饮行业营销趋势报告》中提到的“中式饮食审美”风潮。如今年轻一代正在扛起“养生”大旗,超过1.4亿人在B站关注中式疗养,食补调酒、药膳养生、花草茶饮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结合这一场景,劲酒在合作纪录片《养生越千年》时,通过UP主内容话题发酵和社区活动运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大化激发了站内养生热潮。

如果我们要更全面、更系统去审视年轻人的饮酒场景,不妨看看年轻人扎堆的B站。从2021到2024年,B站用户平均年龄变化是22.8岁→23.5岁→26岁。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主打一个“成家立业”。

一则从大学毕业奔赴社会,打拼职场,人际交往半径急剧扩展;二则是开始考虑结婚、生子、买房等人生重大决策。

这就将创造大量的酒水消费场景,比如毕业季谢师宴和同学散伙饭、考研升学宴、求解压酒、新中式喜宴等,这些都是B站用户的热点话题和关注内容。一大批年轻人由此在B站成为赛博酒友,2024年B站白酒兴趣人群激增,数量接近2500万人,其中近7成是30岁以下人群,并活跃在高线城市。

如今在营销中,场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的需求和决策总是在具体场景中展开。对场景的强调不光是为了创造生意机会,帮助白酒在年轻人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激发年轻人的集体情绪,与他们实现共感。

情绪是场景的重要变量,代表场景中的高光时刻。品牌针对特定场景进行营销,就会唤起用户相应的情绪。而且情绪拥有极强的能量,能够调动用户行为,对于品牌传播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放大器。

2024年,统一冰红茶在毕业季合作了《2024bilibili毕业歌会》,舞台上数万人的青春共唱,对大量年轻人来说都是一段难忘的热血记忆,其品牌资产人群由此增长60倍,品牌排名也在B站跃升至行业第一,这就是特定场景下情绪共鸣的力量。

还记得“2019最美的夜”B站首届跨年晚会,最后时刻五月天压轴演唱代表曲目《干杯》:也许会/有一天/世界真的有终点/也要和你举起回忆酿的甜/和你再干一杯……

那一刻“干杯”将屏幕填满、无数人许下新年祝愿、弹幕打破地域限制构建了一个群体共鸣时刻,当晚的手机截屏我至今还保存在相册里。

2021年我服务国内一家知名啤酒品牌,客户找我们想一句slogan,提了5点要求:不超过5个字、有音乐属性、表达年轻人个性态度、带有消费提示、能成为祝酒词。当时我就想到这一幕,用歌词给他们创作了一句slogan。

同频皆好友,事事共举杯,年轻人的饮酒场景总是带有强烈的情绪共鸣,比如暑假的狂欢、毕业的感动与不舍、升学上岸的喜悦、求职的焦虑、电竞的热血、新年的仪式感……

白酒作为社交润滑剂、情感催化剂,以及重要场合的见证者,在这些人生重要节点和场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品牌能抓住这些真实场景,不仅能唤起他们事事举杯的需求,赢得生意机会;而且还有利于通过情感共鸣取代说教,让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认同品牌;这也有助于打破传统酒桌文化带给年轻人的负面固化认知。

内容+社交:用具象内容,造社交共振

很多品牌在实施年轻化时,常常是基于年轻人的喜好对品牌做一些表面改造,比如做一些联名、跨界营销,多彩化包装设计,请小鲜肉明星代言等。但是品牌年轻化不只在形,更在于核。

一个品牌出现老化,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品牌自身,而是出现在消费者身上。当消费者不再关注你、谈论你,品牌就从社会语境中消失,在用户眼中成了明日黄花。如果年轻人都不关注、不谈论白酒,白酒都不在他们语境中,那么他们自然也想不起来要喝白酒。

这实在是一大憾事,因为国潮复兴可说是近几年来最大的时代红利。具体到白酒,年轻人到底在关注什么?2024年,B站白酒相关内容播放量达到近10亿,酒相关内容迎来高增长。在这些内容中,数据显示年轻人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个——

  • 1、酒知识科普:白酒的各种测评与专业知识等;
  • 2、酒生活场景:白酒与各种风俗、各种烟火气饮酒场景;
  • 3、酒文化自信:白酒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及老外喝白酒等。

可见年轻人并非从骨子里排斥白酒,关键是品牌方要找到“对味”的方式和内容与年轻人沟通。比如说茅台,邀请了B站头部UP主影视飓风来到贵州茅台酒厂,把茅台酒在镜头下放大1000倍,通过硬核科普方式一探酱香风味背后的秘密,这条视频在B站收获了超过200万播放。

在B站,还有这样一条视频叫做《白酒有什么好喝的?一个视频看懂白酒》,它以一种完全不枯燥的方式分享了白酒的定义、分类、工艺和各大香型的特点,引发了百万年轻人的观看和讨论。

今年,茅台还在B站上直播了其东方色发布会,整个活动总曝光达到了4287万,发布会直播人气达203万,直播期间茅台品牌指数亦同比增长176%。

“东方色”是茅台从2024年起与中国流行色协会打造的“东方传统色彩计划”。借助东方色彩这个具象的内容形式,年轻人对茅台品牌有了关注点和认同感。

在2024年B站发布的年轻人喜爱的好物榜上,茅台成功登榜。这也是白酒品类首度进入榜单,足见白酒品类在B站上的潜力。

白酒行业谈历史,谈文化,这些课题一听就特别宏大、抽象。对于传播而言,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具象的符号与元素,围绕其设计内容。用内容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从中创造话题和参与。

比如今年五一,洛阳文旅最出圈的就是“天女散花”这个节目,它被央视等媒体盛赞为“仙女具象化”。文化是立体的,但是吸引用户关注和讨论的一定是某个具体的点,具象元素更有利于用户感知。

再如近几年在网络上高热的贵州文化,它被人们关注和讨论的,就是非常具体的村超、村BA,还有最近火起来的“村T”。

今年3月22日,45名贵州孩子跨越1600多公里从贵州来到北京,身着民族服饰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凯里萌娃身着非遗苗绣挑着酸汤鱼、5岁小女孩被70岁的爷爷扛在肩头走秀……“村T少年”惊艳了时装周,也刷屏全网。

选择具象文化元素打造内容,更重要是创造参与,将之融入到当代生活中去。因为文化传播不能靠“说”,而要让年轻人参与进来,可以模仿,可以DIY,在互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比如近年大火的泉州簪花,现今很多女生去泉州做簪花造型,并拍照打卡,还有潮汕英歌舞、去年登上央视春晚的八段锦,风靡数年的马面裙等。这些文化元素的火爆都是因为它们能够被年轻人参与。

那么,白酒是否可以打造一个中国非遗“花”地图,借助各地非遗技艺如泉州簪花、河南确山打铁花、河北蔚县剪窗花、西北民歌花儿、苏绣蜀绣、中式雕花等,以“花”为媒,创造内容话题,让年轻玩起来,一起展开一场花样国潮之旅呢?

过去品牌传播主要依靠硬广创意进行整合传播,而现在传播已经走向“内容+社交”的时代,品牌建设必须寻找具象文化元素以形成内容,再寻求用户参与共振。

青年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高地,很多流行内容都是先经由年轻圈层发酵,再进一步扩展为社会流行。对白酒来说,抓住年轻人,不仅是找到新的潜力人群和增长机会,更是抓住未来的想象力。

虽然白酒在营销中动辄将历史追溯到数百上千年前,但实际上白酒成为主流酒种不过百年,清末民初之际才蔚为主流。下一个百年,白酒是否能持续主流下去,就要看白酒年轻化是否能够实现。白酒年轻化,关乎整个行业的健康成长与存亡,是摆在酒企面前的世纪课题。

如何在年轻人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消费场景,用情绪放大品牌传播力;如何提取具体文化元素以发展内容,与年轻人玩在一起,用社交深化品牌影响力,需要我们去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空手】,微信公众号:【空手】,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道理懂的不少,做的却不好。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压根就没有听懂和理解对这个道理,以及没有花时间和功夫去验证道理。很多道理都需要验证几次几十次才能成为真理。感谢作者分享。

  2. 努力就好,做真实的自己,不留遗憾。

  3. 文章写得很精彩,作者的文笔很好

  4. 读过这个楼主很多文章,确实都还不错,感谢,加油。

  5. 作者的观点很有深度,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文。

收藏
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