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公司/品牌IP,用户们往往记住的是创始人的个人IP这件事让创始人很苦恼,刻意弱化个人IP后得到的效益又往往不如意。所以个人IP如何向公司品牌过渡?到底要不要弱化个人IP,强化品牌IP?本篇作者给出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创始人特别是圈子类、品牌类的创始人都特别纠结一件事,一方面他们希望用户们记着的是品牌/公司IP,但往往用户记住的是他们的个人IP。

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就会纠结要不要刻意地弱化自己的个人IP,将精力重点放在打造品牌/公司IP上。但这么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随着个人IP的弱化,用户缺少“追随”的对象,品牌/公司IP又无法给予用户足够的追随理由,最终导致流量没了,变现也弱了,最糟的甚至是项目流产。

个人IP如何向公司品牌过渡?

到底要不要弱化个人IP,强化品牌IP?

关于这些问题,我会展开来说。

一、个人IP的底层逻辑

个人IP描述的是“我”的故事,也就是围绕一个“我”展开,然后对外展示我处在什么领域,是什么身份,我提供的价值,我为谁服务。通过构建一个认知过程,帮助用户在产生某种需求的时候,能够直接想起你并且找到你来解决。

你即他的最佳解决方案,你即他心中的独一无二,你即专业领域的代名词。

因此,做个人IP的关键,本质上就是为了说动目标用户找你服务而建立的充足理由,因此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 我的目标用户分布在哪些平台,在哪里可以被他们看见?
  2. 他们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到我?
  3. 我希望在目标用户中传递怎样的信息?
  4. 我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信任我?
  5. 我要怎样吸引他们购买我的服务/产品?
  6. 我如何获得他们的推荐?

这些问题对应着用户追随你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了解你、信任你、追随你

1. 1和2对应:了解你

也就是你要在哪个平台吸引你的目标用户,你需要思考的是我在不同平台以什么样的方式吸引目标用户,这是一个建立联系的过程。这里需要解决的有三个关键点:

  • 你是什么样的人(人设是有料的、有性格的、有趣的?是呈现你的专业,是帮助他们发泄情绪,还是给他们带来欢乐)
  • 你要用什么样的内容形式来表达(视频还是图文、还是多维度的)
  • 你要用户如何与你接触(观看、免费接触、付费接触)

做好这三个关键的目的是吸引目标用户,让用户有兴趣去了解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2. 3和4对应:信任你

当用户走完了“了解你”这个阶段意味着用户对你有了一个初步认知,他知晓你的领域以及知晓你提供的服务等等。但距离说动用户之前,有一个加深信任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目的是解决“为什么选你而不是别人”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般会从以下几点来入手:

  • 业务介绍(你提供哪些服务?你解决哪些需求?)
  • 专业知识(为什么你讲的有道理?有哪些实用的知识点?)
  • 案例佐证(是否有案例证明你的服务是有帮助的?)
  • 大佬背书(你和谁站在一起?你背后是怎样的圈层?)
  • 价值观输出(你笃信的价值观是什么?你的三观正不正?)

当解决了这些点之后,用户其实就处在与你相处的阶段了,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在他们眼里呈现。这一阶段是逐步产生认可的阶段。

3. 5和6对应:追随你

在这个阶段里,即使用户对你有一定的认可,也不足以让用户无脑去追随你,因此要说动用户需要两个层面的关键点来推动,即产品/服务对用户痛点的击打程度+用户对你的信任程度。前者是增强动力,后者则是减小阻碍,只有动力大于阻碍,用户才会产生行动。

(1)关于对用户痛点的击打程度

常规状态下的用户是没有任何的痛点可言的,只有当特定的场景出现时才会刺激他的痛,激发出他的需求,此时再顺势推出解决方案(产品/服务),才有可能促成用户的行动(成交)。

(2)关于用户对你的信任程度

用户在决策的过程中,会有理性脑和感性脑,理性脑会提醒他需不需要,感性脑会刺激他是不是立刻就要。在整个过程里,无论是犹豫还是果断行动,都有一个制约因素,那就是你值不值得信任。对你的信任程度,很大一部分影响着用户的行动速度。

只有当你解答了1-6这些问题,用户才会真正认为你是一个IP,否则对他们而言你只是一个厉害的人,没有什么特殊性。我主观的认为个人IP不单单只看粉丝数、阅读量、播放量这些量化的数据,而是你成为他所在圈层唯一的选择。

二、个人IP的两种导向

1. 我主动去定义用户要记住我的标签

在这种导向下,其实就是建立人设,然后根据人设提取出相应的标签,围绕标签进行疯狂的内容输出,持续不断地重复,直到在用户心里占据一个位置。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思毅,每天10条朋友圈,一视频一文章。极度考验个人的内容输出能力(即便有团队)、精力、效率等等。一旦出现内容供给不足,或者出现意外,人设就非常容易崩塌,或者逐步被淡忘,简单说就是被内容产出能力裹挟。但是好处是起盘非常快,缺点是后续容易乏力。(刘老板精力旺盛属于特例)

2. 我通过我的行为让我的用户为我定义标签

这种导向下,即个人IP在内容输出上会相对少一些,通常是建立明确的价值观,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将自己的价值观蕴含在里面,给到用户去感知,从而让用户来定义你,为你贴上标签。

我们都听过别人提起过亦仁,谦逊、低调、很厉害、三观正,还搞了一个生财有术。他自己其实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或者疯狂地对外输出,但江湖一直有他的传说。

我自己在之前有简单整理过生财发展前期的一些观察,发现他在生财运营的过程里,几乎每每到一些转折变化的时候才会主动出来说话,例如大航海出来的时候,生财招募会员的时候,而日常几乎是有问必答,以行动诠释他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很少公开去输出他的各种标签内容去强调所谓的人设。

我认为在这种导向下,需要的是长期坚持贯彻自己的理念,以行动逐步去影响用户,让用户对你形成认知,好处是一旦成型,后续天花板更高,压力也会小一点,缺点是需要熬很久并且难以坚持所谓的初心。(很多创始人禁不住短期诱惑,也没法这么坚持)

无论是哪种导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三、个人IP的优缺点

优点:

  • 低交往成本:有标签更容易让人记住,看起来会更加立体鲜活。
  • 超强的黏性:粉丝往往会追着你,你卖东西更容易成交。
  • 超高的话语权:覆盖的粉丝数、以及在平台的影响力都可以源源不断带来合作机会。

缺点:

  • 迁移性差:和个人特质紧密联系,无法将相同的模式转移在另一个IP身上,容易被用户抵触/忽视。
  • 天花板低:一个个人IP对应的用户群体是比较有限的,难以覆盖到其他用户群体。

四、如何从个人IP过渡到品牌

在做个人IP的时候,打上标签是难的,撕下标签则是更难的。标签对应着赛道,赛道的大小决定能收获的红利有多少。而站在个人IP的角度来看,其实能覆盖的规模是有限的,并且难以复制。这也是资本不喜欢投个人IP类公司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不少老板,开始思索着做品牌。

以我浅薄的理解来说,如果说个人IP是一场众星捧月的独角戏,那么做品牌就是一个做群像的戏码,正因为各种角色的存在,使得品牌更加鲜活立体,生命力更加强大。因此我会认为,从个人IP到品牌的过渡,就是要去建立群像的过程。

顺利完成过渡的参考案例:

在这件事上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有交个朋友、得到、新东方等。这里由于篇幅所致,我在这里仅提一下交个朋友的转型案例。

老罗曾提过关于个人IP到公司品牌的观点,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很多人把自己签的IP(或者老板自己),把个人的名字做得无穷大,但是公司叫什么没人知道。在抖音上卖货的公司一定是一个渠道公司,你不能做了半天,红了IP,但没了公司品牌,这个是有问题的。

中国Top10的这些大主播里,很多他们的最铁杆粉丝,也只知道他们这个主播的名字,不知道他公司叫什么,这就说明你这个渠道品牌没有建立,这是很吃亏的。万一这个主播哪天出点什么事,这公司就等于基本没了或者丢了一大块。

我目前在交个朋友直播的并不多,但是业绩还是杵在那儿。在交个朋友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一直强调“交个朋友”,那个时候交个朋友直播间还叫罗永浩直播间。我和我的同事在直播的时候就非常自然地反复提及。直到今年春天,我退出了管理层,公司将罗永浩直播间改名成交个朋友直播间。虽然有一点点影响,但并不严重,就是因为我们把渠道品牌建立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你在直播电商赛道里做好一个号,做好一个公司,同时把品牌用营销推广,传播的方式推出去,那就是完成了一个渠道品牌的建设,然后在这个渠道里卖你自己做的那个产品就行了。

从个人IP到公司品牌,交个朋友的答卷似乎交的不错。之后随着交个朋友矩阵账号的开设,各个领域的垂直账号都开始运作,也诞生出了一大推知名的主播,诸如王拓、大力、李正等等,交个朋友的品牌也算是确立起来了。

五、要不要弱化自己的个人IP,把品牌推向台前?

但是很多创始人仍然会有疑问:

要不要弱化自己的个人IP,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台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理解公司品牌和个人IP之间的差异。

1. 公司品牌与个人IP的差异

品牌并不像个人IP那样可以快速起来,是存在滞后性的。

一个个人IP起来可能是有趣,可能是有料,然后经由一个个标签的夯实,让人得以更快被认知到。

而做品牌这件事,是用户先了解和shi使用你的产品,借由从你产品/服务上获得的体验形成的模糊感知,随着你不断提炼,最终才形成品牌的标签。因此整个认知上的链路更长,建立标签的过程更加缓慢。

也许你会说有很多公司通过大量的投放,快速打响了品牌这个说法。但在我看来,那个只能叫名牌,不能叫品牌。因为一旦减弱投放,用户根本就不会对你有任何明确的记忆点,更不用说在用户心智上有你的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去看世界上的那些知名品牌,没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积累,根本就做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投放是缩短这个过程的手段,但无法代替。与个人IP相比,建设品牌的路其实更漫长,任重而道远。

2. 要不要弱化个人IP这件事

很多老板的初期积累其实就是经营个人IP而来,随着开始做公司或者做品牌之后,此时很多老板就会有一个念头,就是将“个人IP和公司的品牌IP做分离”,通常他们会开始选择弱化自己的IP。

但据我观察,这么做之后,很少有人能将自己公司的品牌IP做到与原来个人IP相同的高度,等到回过头来想继续强化个人IP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公司品牌IP的影响力也迟迟做不起来。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的组织能力、产品能力、内容营销能力一天没有建成,并且有个持续增强的运转状态,就不要轻易去弱化自己的IP。你的公司没有到一定高度前,都是以个人 IP为主,但要早早开始布局。

如果要强化公司的品牌IP最好的方式不是弱化自己的个人IP,而是孵化出众多辅助IP,形成一整个协同效应。当下我们的信任迁移的过程其实是这样的,因为信任这个人,所以相信他的产品不会差,再因为产品不断给你较好的体验,所以在你的认知里面,只要是这个牌子出来的,你都会有较为稳定的预期所以这里就变成了对品牌的信任。

概括下来就是这么一个路径:信任人-信任产品-信任品牌。

如果你仔细去看罗永浩直播这件事,那么你就会发现,他的整个节奏是老罗全天候直播,带出萧木,后面又带了一堆新主播,随着人越多,就开始出现分门别类的直播间,每个直播间都有对应的主播,再到现在,老罗就是各个直播间串场。

 

作者:志忠

来源:微信公众号“事现运营(ID:yyshixian)”

本文由@事现运营志忠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感谢作者分享。

  2. :| 我来留言催更了

  3. “你的头怎么像机关枪一样?” “?” “秃秃秃秃秃秃的”

  4. 看了这篇文章,下周的培训会素材有了,哈哈哈哈哈

  5. 作者的经验很丰富,文章中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6. 之前在运营大会上听到过类似观点,挺好

  7. 今天在微信群里遇到一个沙雕跟我争论,我果断把这篇文章发给他了。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3月28日 更多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
公众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
APP网站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