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baby 情话多说一点,想我就多看一眼……”,一首《爱你》让昔日甜心女神王心凌重回大众视线。歌曲翻红传播的背后,哪些是偶然?哪些是必然?今天我们一起拆解看看。

“刘畊宏女孩”火热之后,“王心凌男孩”又来接棒了。

时隔18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回到公众视野的王心凌,以一首甜美如初的代表作《爱你》再次引发流行飓风。

王心凌以“甜心教主”之姿再度翻红,引发了现象级的怀旧狂欢。

拆解这场传播盛宴,翻红背后有偶然,也有必然。

一、火爆背后的治愈与共鸣

仅仅一分半钟的《爱你》,为何能引发如此激烈的蝴蝶效应?

最直接而言,是这首歌带来的甜美治愈感与共鸣回忆杀。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单纯的一首歌,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灰色学院风百褶裙、轻巧欢快的舞步、与记忆别无二致的刘海弧度,舞台上,熟悉的旋律响起,跨越了18年的时间维度,已经39岁的王心凌表演精彩十足,带来了记忆中的“甜美”。

王心凌的“甜”恰到好处,甜而不腻且元气十足。

比如她在《彩虹的微笑》中唱道“天空是绵绵的糖,就算塌下来又怎样”,这份乐观向上的态度带来积极生活的动力。

作品层面的扎实有目共睹,亦是王心凌的翻红的“压舱石”。

不仅是引发全民记忆的《爱你》,《第一次爱的人》、《睫毛弯弯》、《当你》、《Honey》……高国民度、高传唱度的作品不一而足。

不同于大女主人设,王心凌的共鸣点更“低”。

对于“甜心”标签的质疑,王心凌坦然回应“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

摆脱年龄焦虑、定义多元审美、接受岁月馈赠,王心凌的勇敢与自信,让人为之一动。转型失败的阴影、出道20年的曲折经历,依旧选择直面自我、重新来过,熟悉的《爱你》多了几分穿越时间的历练感。

这样的王心凌,是否让你回忆起青春年少的自己呢?

如今,踏入社会工作之后的身份转变,后疫情时代的压力,曾经的朝气,又有几分变成了焦虑?

生活很苦,我们需要甜美。如淙淙清泉抚慰人心的甜美,是治愈良药,亦是温情的共鸣秘方。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指出,艺术作品的存在价值在于触发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与情绪共振。的确,优质内容与情感共鸣,是点燃王心凌翻红火线最直接的引子。本质而言,刻意的商业经营无法突破更广受众的流量瓶颈,但浓厚情感引发的共鸣却可以让爆火一触即发。

二、翻红东风:爆款IP、二次传播、裂变效应

好风凭借力,王心凌的翻红同样有赖于天时地利。

首先,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一同样现象级的综艺IP。在前两季的口碑加成下,《乘风破浪3》围绕「乘风破浪,三十而悦」的主题,热度不小。数据显示,《乘风破浪3》首期播放量达1.36亿次,而今已经突破了5亿次。如此丰沃的流量土壤,铺就了狂欢高塔的基石。

当然,更重要的推手,还有“人和”。

王心凌现象大火,不仅是借势爆款IP,还得益于抖音、微博等多平台的协同多次传播。

抖音是UGC传播的主要担当。

《爱你》歌词简单,旋律明朗,舞步易学,在短视频传播时代满足了容易复制、传播的特性。

中年男性粉丝的唱跳模仿,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我们还在,只是老了。”身穿拖鞋、睡衣甚至抱娃的男性粉丝们认真、笨拙地打节拍、跟跳,律动青春的身姿,反差萌感爆棚。

一个关注点是,男性用户往往很少参与群体性追星,上一个因此引爆的话题还是为周杰伦超话打榜。

轻松搞笑氛围,叠加既定刻板印象的反差,亦为人喜闻乐见。

王心凌还身体力行地加入了这场狂欢,在抖音发起了#王心凌爱你合拍挑战#。

合拍挑战中普通网民是参与话题的主力军,同样不少明星、网红加入,构建二次传播的重要节点。

各类衍生版本则扩大了内容传播广度。居家隔离版、消防版、甄嬛传版、方言版……洗脑旋律+魔性改编,万物皆可的《爱你》亦成为当下的流行“耳虫”。甚至不乏以此为背景音乐的减脂舞蹈教学……裂变效应破圈仍在加速进行中。

短视频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媒介展示空间,大众共鸣后的狂欢里既有个性的个人情感,亦有共性的青春记忆,因此一次次地掀起传播热浪。

值得注意的是,互动传播的精髓不止是舞蹈模仿风潮,亦有解构式的梗文化。

“没有一个老公能逃过王心凌”、“初听还是斜刘海,再听已是地中海”、“初听还是高三,再听已是三高”……自嘲之中,“王心凌男孩们”把心酸变成了幽默。

微博则在讨论维度提供更多话题点、挖掘价值点。微博广场式的超话为“王心凌”相关话题提供了不断分裂复制的平台。热门讨论文本为迷因表情包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网友紧跟热点开始制作为王心凌投票的表情包与文案。

微博网友们甚至提出了商务建议:“王心凌男孩正值最有经济实力的年龄段,有头脑的品牌方,姐的代言方向男女通杀,可以动动DNA了”。

刘畊宏爆火过后,开启了全面商业化。

“男女通吃”的王心凌,势必在浪姐3的节目周期中保持热度、推出新话题,各社交平台的二次流量也必将倾斜,其品牌价值同样值得期许。

三、去中心化时代的青春“回马枪”

横向看,回忆杀带来的巨大流量亦不少案例。

比如朋友圈刷屏的周杰伦的线上演唱会,破亿观看量,热搜微博话题累计总阅读量46亿+。“内娱 文艺复兴”也登上微博热搜,考古而来的热点层出不穷。

对此,王心凌足够坦然:她就是要用这个舞台和歌声,唤醒曾经属于她的观众。曾经繁花似锦的“华语乐坛”似乎也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

2003年出道的王心凌,起势于华语乐坛的鼎盛时期,彼时正是中心化传播框架下的电视媒体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王心凌承包的不仅是80后90后们的音乐记忆,影视歌三栖发展的她带来的连锁回忆堪称“甜美宇宙”:《微笑Pasta》《天国的嫁衣》《桃花小妹》等电视剧再次被考古重温。

这也是其甜心形象立体多维的一大原因。媒介发展、内容更迭,王心凌的低谷期除却自身转型失败之外,亦与华语流行音乐的衰退密不可分。

唱片时代已经过去,移动互联网亦改变了音乐生产的模式,“流行”的标准也已经改变。

去中心化媒体时代的传播,是分散后再集中的。当下更是进入了“推荐引擎时代”,内容生产更加碎片化。权威被消解,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推荐引擎以兴趣画像提供内容。

但当潜在的共同怀旧心理被唤起,去中心化的传播机制为王心凌的内容文本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交互性、延展性。如此看,王心凌的翻红,有偶然,但更多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国民记忆、青春共鸣,在去中心化的传播之中,得以被更加生动、深刻、多元地“重新理解”。这样的青春“回马枪”,让我们不自觉闪了下腰。

 

作者:yummy;来源:微信公众号“休克文案”

本文由 @黑小指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搞不清做运营分那么多职位干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增长等等。。。都被这各大招聘平台给引导坏了。。。我觉得把,本身做运营就是这些模块都要做的。分工太细反而做的更差,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活。 :idea:

  2. 之前在运营大会上听到过类似观点,挺好

  3. 运营要学会灵活变通很重要

  4. 两个程序员在聊天:程序员A:“哥们儿,最近手头紧,借点钱?”程序员B:“成啊,要多少?”程序员A:“一千行不?”程序员B:“咱俩谁跟谁!给你凑个整,1024元拿去吧!”

  5.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和这篇类似。当时没收藏,后来一直没找到。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温故而知新。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19日 更多
1882年英国学家达尔文逝世
20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举行
谷雨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