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是“总结内容”,而是“激发点击”。本文将系统解析标题的认知机制与创作流程,从用户心智洞察、文本可视化到平台爆款逻辑,构建一套可复用的标题生成框架,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打开率、转发率与账号辨识度。

一、标题是用户对内容的第一印象。

通过标题:

  • 可以抓住用户注意力,影响打开率转发率(用户会通过不同渠道的曝光看到标题,然后再进行点击和停留)
  • 帮用户节省认知成本,用十几个字告诉用户,这内容对你有什么用,为什么值得看。(注意,不是告诉用户,我讲了什么,而是告诉用户,你为什么看。)
  • 筛选受众,不同的标题和传递的内容,会吸引不同的受众。(帮助算法帮你找到用户,留下搜索的长尾)
  • 长久看一个标题风格也能形成账号的气质和辨识度(举例:何同学的b站标题)

二、好的标题,不是概括,而是勾引,不是陈述事实,而是创造需求。

所以,如果你写完一个标题,可以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三个问题:

1. 有没有说清楚:这篇文章/视频,对用户有什么用?(迅速传达价值感)

2. 有没有让用户觉得:我现在就应该点开?(激发好奇或情绪)

3. 谁会愿意点开看?能不能让他(用户)觉得“这是写给我的!我需要!我想要!”(锁定目标受众)

这点可以参考热点榜:

三、好的标题不止套路。

很多人喜欢用Ai写标题,它确实可以满足快速生成很多标题备选的需求,

但大多数都是套路型,“没有灵魂”,缺少与目标用户的真实沟通,换句话说,AI可以写很多标题,但往往没有“用户心智洞察”。

文章不是自嗨,标题也不能自嗨。

所以,在写标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目标】,也就是“想让谁看完文章之后做什么”。

起标题的步骤:

👉🏻第一遍,快速阅读,搞清整篇内容在写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旨,提炼一级关键词。

👉🏻第二遍精读,找每部分一些具体的要素,亮眼的点,提炼二级关键词。

👉🏻第三步,精读+联想,匹配用户。

一方面,从用户需求切入,有什么结果(好处坏处,增加评价),满足了什么心理/情绪;

一方面从吸引用户点击停留的角度,寻找用户感兴趣的因素和爆点(名人大厂热点梗)。

然后,就可以加标题套路和情绪,比如数字、颠覆认知等。

这类教程网上很多,本质在于【文本可视化】,把抽象评价转译为“数字、步骤、结果、场景”,让用户能在脑子里立刻画出画面。

比如:学习方法很简单→3步就能学会。效果很好→一周就涨粉1000。这么做很快→2小时就搞定了

“多快?” → 时间

“多简单?” → 步骤、门槛

“多便宜?” → 价格、对比

“多厉害?” → 结果、案例

“多有效?” → 数据、变化

👉🏻最后一步,搜索。

搜索一级二级关键词,或者热点关键词,来看看平台的爆款切入和措辞,热点有关的人、事、梗。

找需求、找痛点、找认同、找共情..

优化措辞,让语言更自然有冲击力。

本文由运营派作者【浅谈】,微信公众号:【浅淡】,原创/授权 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刚从产品转运营,我是不是掉坑里了,看了这些文章,感觉做运营比做产品更难。事更多事更杂。 :oops:

  2. 核心利益共情。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运营针对的是群体,所以每个群体一定有共同的核心利益点,找到这个点去共情延伸的情绪,会帮助在工作中实操的效率性。

  3. 关注作者很久了,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很多点子其实真的是可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4.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的分析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

  5. 作者的观点很有深度,文章的结构也很清晰,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文。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10月19日 更多
1936年鲁迅逝世
1745年《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逝世
1984年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逝世
加入圈子
抖音学习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学习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学习交流群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