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本文介绍了一些未出圈的账号真正失败的原因,比如模仿忘了创新、内容太过细分以及太过创新,希望对账号运营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并从中受到启发。

IP市场的火热已经不用再赘述了,单单是各个平台涌入的个人IP数量,已经足以说明IP如今是多热的一个概念。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成功中平台中脱颖而出的账号只有一小部分,更多却是那些泯然于众人的账号。很多人分析过原因,例如账号同质化严重、账号不垂直等等。但这些真的是账号没有成功出圈的原因吗?

下面我将我观察到的我认为那些没有出圈的账号真正失败的原因进行阐述,希望读者会得到一丝启发。

一、模仿忘了创新

一个账号的初期一定是从模仿开始。如果贸贸然去确定一个没有出现过的账号类型,很明显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对于未来的发展很难进行预期和评估。

所以大部分的账号开始前一定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对标账号,从中却获取可行的账号运营路径。这是绝对正确且安全的工作方法,并不是说这样模仿而导致同质化,让账号失去了潜力。

那么问题出在哪?问题在于这些账号只懂得对标账号,而且是抓住一个账号往死里对标,恨不得全部照搬过来。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真正的对标应该是只对标那些账号中优秀的内容元素,比如河马君奇怪的说话方式、马小跳奇妙的师生关系还有小亮快节奏且内容具体的科普方式,这些都是有些的内容元素。

高明的操盘手会把这些元素进行化用,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整合。虽然是模仿,但是通过多个亮点内容元素的整合,让账号有了爆款的潜质。

二、定位细分,内容同样细分

这点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会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很多教别人做IP的“大师”,都会提到内容一定要精准才会获得更高的推荐和流量。这话的本意是没错的,但是被那些“大师”过度解读了。

内容的垂直度并没有切得那么死,不是说你的领域是美食,你就必须内容里只有美食,这是绝对错误的想法。比如之前爆火的大熊,就是把短剧情和没事融合在了一起。

一个账号的内容想要跑出去,必须要获得足够亮眼的数据才能支撑账号获得更高的流量。如果账号的内容太过精准,那么感兴趣的只有领域内的粉丝,除非是像美食或者娱乐那样大领域,否则一定跑不出足够亮眼的数据。

所以在进行内容创作的同时,并不需要将内容太过细分,只需要内容守住细分领域的主题和账号内容的核心,剩下的内容完全可以设计受众广阔的领域,并不需要严守垂直这一道红线。

三、太过创新

创新是好事,但是任何创新都是有限度的。很多时候创新可以帮助账号在初期获得相当亮眼的数据,但是事前一定有确定好创意的延伸性。内容的延伸性一旦受到局限,那么账号的变现一定会受阻,因为无法通过内容的调整去适应变现的内容需求。

最近平台内很多玩剧情的创意化,尤其是很多知识博主,已经把说梦话或者情报站当做内容呈现的一种方式了。

如果单看流量,那么数据确实不错,十几二十条内容已经获得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粉丝,数据已经相当亮眼。

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粉丝只是冲着账号的内容形式过来的,并没有形成对于内容的依赖。一旦内容和形式对于粉丝不再构成吸引力,粉丝反而回去选择没那么花里胡哨的口播博主。

还有,太过创意的内容形式也局限的了内容的延伸性。拿我刚刚提到的说梦话举例,这样的内容太过注重形式,就导致了主播不能动不能睁眼不能改变语气,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内容输出,内容的延伸严重受到了局限。

最后提醒:

对于当前的平台环境来说,个人IP其实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创作方向。但是不要轻信网上的那些教程和课程,他们很多本身自己也没有做出比较亮眼的账号。更多还是要去留心个人IP打造的底层逻辑,让自己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鲸典

本文由 @鲸典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登录后参与评论
给作者一些鼓励吧!
等我一分钟 我去找个夸你的句子
这世上美好的东西不多,牛起来要人命的你就是其一!
不要厉害的这么随意,不然我会觉得我又行了
这就很离谱了,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主儿~
我要是有这才华,我走路都得横着走!
对你的作品崇拜!
反手就是一个推荐,能量满满!
感谢分享
  1. 你要一定要记住,长得好看是不能当饭吃的,非常好看可以。

  2. 两个程序员在聊天:程序员A:“哥们儿,最近手头紧,借点钱?”程序员B:“成啊,要多少?”程序员A:“一千行不?”程序员B:“咱俩谁跟谁!给你凑个整,1024元拿去吧!”

  3. 作者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4. 整理得还挺全,解读得也很透彻,值得一读。

  5. 优秀,值得我敲下键盘留个言!

  6. 昨天写运营规划还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

  7. 心理学中有个虚假同感偏差,即你的喜好会影响你的估计值,在工作中,团队成员的喜好往往也会导致不同的策划方案的落地。比如我们团队几个成员都喜欢直播,觉得办直播的转化率一定不错,于是做了一个关于直播的策划营销案。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通过数据发现这个直播和我们用户的契合度较低,后续做了试点投放,最终数据也验证了确实存在虚假同感偏差。用心理学知识发现一些陷阱,可以帮助工作有效开展。

  8. 读过这个楼主很多文章,确实都还不错,感谢,加油。

  9. 看完后我不想做运营了。。。 :twisted:

收藏
评论
返回
营销日历04月19日 更多
1882年英国学家达尔文逝世
2009年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举行
谷雨
加入圈子
全栈运营交流群
加入
抖音运营交流群
加入
小红书运营交流群
加入
视频号运营交流群
加入